? ? ? ? 今天我們一起學一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第五個習慣——知彼解己。知彼解已是人際溝通中非常重要的原則。首先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后再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如何去了解對方,又如何讓對方了解自己呢?這就涉及到人際交流的兩個方面,傾聽與表達。
1、你會傾聽嗎?
? ? ? ? 兩年前的夏天,我參加了一次'NLP教練技術公益培訓'活動。第一個內容就是傾聽。主持人讓我們學員兩兩一組,一人向另一人敘述一件事,聽者在過程中不允許講話。說完之后,聽者表達意見。然后聽者與說者身份互換,繼續上面的步驟。兩次都結束后,大家再交流聽與說時的感受。聽者在這個練習中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 ? ? ? (1)有的學員聽的時候內心無比想打斷對方,有的甚至沒忍住,直接打斷,然后發表自己的看法。
? ? ? ? (2)有的學員在聽的時候走神了,只獲取了一部分信息。
? ? ? ? (3)有的學員聽得很認真,能夠感受到對方在敘述時的感受。
? ? ? ? 瞧,這就是每個人在聆聽別人時的幾種做法。聽人說話不難,但是能夠完全理解對方,體會對方感受的去聽,并不容易。如何去聆聽呢?首先我們看一下聆聽的五個層次:
? ? ? ? 忽視的聽,就是我們常說的“左耳朵聽,右耳朵冒”,看似在聽,其實沒聽。
? ? ? ? 敷衍的聽:裝模做樣,隨聲附和。
? ? ? ? 選擇性的接收:只聽一部分,通常學齡前兒童喋喋不休會讓我們選擇這種聆聽方式。
? ? ? ? 聚精會神的聽:努力聽到每個字。
? ? ? ? 移情聆聽:不但聽你的語言,聽你的語氣和語調,還會觀察你的表情,聆聽你的感受。站在說話者的角度上聆聽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
? ? ? ? 所以 ,你的聆聽層次在哪一層次呢?
? ? ? ? 前四種聆聽方式,以自我為中心,無論是敷衍的回應,或者是心不在焉,都會讓傾訴者有不尊重的感覺。有的傾聽者還會在中途打斷對方,給出自己的意見和評價。不管何種方式,都會使傾訴者情感的 流動受到阻礙,從而打消了繼續溝通的欲望。
? ? ? ?而移情聆聽以對方為中心,關注對方的語言,感受。當對方感覺受到尊重,他愿意向你吐露心聲。同樣,移情聆聽也是對情感賬戶的一種投資,能夠給人一種“心理空氣”,具有治療的作用。
? ? ? ?有一點需要注意,當我們全身心的去聆聽對方,自己的情緒、價值觀容易被影響,所以前面的習慣一、二、三要打好基礎,以原則為中心,去強大自己的內心。
2、如何去表達
? ? ? ? ?表達是在聆聽的基礎上,人們通常用的回應方式就是“自傳式回應”,包括:
? ? ? ? ?價值判斷——對旁人的意見只是接受或不接受。
? ? ? ?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價值觀來探查別人的隱私。
? ? ? ? ?好為人師——以自己經驗提供忠告。
? ? ? ? ?自以為是——根據自己的行為與動機衡量別人的行為與動機。
? ? ? ? 比如:
? ? ? ? 場景一:
? ? ? ? A:我想學唱歌。
? ? ? ? B:就你這個嗓子,一開嗓人都得嚇跑嘍,哈哈哈。
? ? ? ? 場景二:
? ? ? ? A:健身好累啊。
? ? ? ? B:一定要有毅力,你看我,剛開始也是累,后來堅持下去了,你看現在多好!
? ? ? ?場景三:
? ? ? A:室友XXX真煩人。
? ? ? B:怎么回事?
? ? ?場景四:
? ? ? A:最近在看XX書,我覺得寫的挺好的。
? ? ? B:少看這樣的雞湯書籍,不好。
? ? ? ? 場景四是我剛剛遇到的一個情況,當我聽完他的話,我心里本能的有了反抗,我馬上反駁,但是對方仍然告訴我,這本書是雞湯,看了沒好處。我心里很無奈,當時的感覺是對方沒有聽我說話,沒有聽到我心里想說的,沒有尊重我的感受。
? ? ? ? 而上述的幾個場景,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我以前認為溝通必須要健談,我曾經因為自己沒有口若懸河而苦惱。當我們置身于上述場景中,作為A,當B給予上述回應時,你可以體會一下你的心情如何。
? ? ? ? 溝通是信息的傳遞,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我們希望了解對方,同樣也希望對方了解自己。高效能的溝通在于,首先溝通基于品德,即個人的可信度,是人們對你誠信和能力的認可,是感情賬戶的投資。其次是感情,感情就是移情能力,你是否能通過交流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最后是理性,即你的邏輯能力,合理表達自己的能力。
? ? ? ? ?品德、感情、理性,這個順序不能打亂。很多人通常的做法是急于表達,試圖說服別人,卻忽略了 ? ?別人的感受,因為對方的感受不好,沒有給予你積極的回應,進而你也覺得有一種挫敗感。所以,表達基于傾聽之上,只有充分傾聽對方,了解對方前提下表達,可信度才會增加。
? ? ? ?這是一個從內而外的過程,改變原有的溝通習慣并不容易,我們可以從身邊開始,去練習,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