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玄是《三國演義》記載中偶爾閃爍過的一個人物,所占份量很輕,只被提及是幾個厲害角色的老師。但實際上,鄭玄是東漢末年第一著名大儒。此一回書評就來看看鄭玄的故事。
鄭玄(127年—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東省濰坊高密市)人,東漢末年儒家學者、經學大師。
鄭玄早年入太學攻讀《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統歷》《九章算術》等,跟著張恭祖學習《古文尚書》《周禮》和《左傳》等,又從馬融學習古文經。經過多年游學之后,回歸家鄉聚徒授課,弟子多達數千人,終于成為一代大儒。他多次拒絕朝廷征召做官,最后病逝于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縣),享年七十三歲。
鄭玄治學以古文經學為主,兼采今文經說。他遍注儒家經典,用畢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遺產,使經學進入了一個“小統一時代”。著作有《天文七政論》《中侯》等書,共計一百多萬字,世稱“鄭學”。
鄭玄最大的功績是編輯、注釋了“三禮”。漢代《禮經》只憑師授而無注解,馬融也只注了《喪服》經、傳。“三禮”這個名稱雖然是馬融、盧植提出來的,但卻是從鄭玄分別為《周禮》《儀禮》《禮記》作注之后才確定下來的。《禮記》49篇的選輯本得以獨立成書,也始自鄭玄。“三禮”是中國古代典章制度中十分寶貴的歷史文獻,但其中很多記載我們很難從原文里弄清楚,鄭注則幫助我們弄明白“三禮”的內容。自古以來研究鄭玄禮學的著作浩如煙海,并分為“中鄭”、“駁鄭”兩派,這更說明鄭玄禮學無可替代的歷史地位。
鄭玄墓位于山東省高密市雙羊鎮鄭公后店村,墓前有鄭公祠,始建于東漢末年,歷經唐、清、民國多次重修。祠前有古柏,相傳為鄭玄所植。祠側原有石碑多塊,今存其二。1986年鄭玄墓被公布為高密縣(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又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孜孜不倦的青少年時期。鄭玄出生時鄭氏家族已經敗落。他自幼天資聰穎,喜好讀書,又勤奮好學,到了十二三歲時,已經能夠誦讀和講述《詩》、《書》、《易》、《禮記》、《春秋》等儒家“五經”。到了十五歲時,他不但精通儒家經典,詳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曉讖(音chèn,趁)緯方術之學,又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在當地聲名遠播,被大家譽為神童。
山東首屈一指的經學家。鄭玄雖然潛心鉆研經學,但因家境貧寒,生活十分困苦。在十七歲那年,他為了生計出任鄉嗇夫之職,不久便晉級成為鄉佐。他邊工作邊堅持學習,到二十歲時,已經博覽群書,具有了深厚的經學功底。
鄭玄受到當時名士、太山太守、北海相杜密賞識,升調他到郡里為吏錄。后又拜師于兗州刺史第五元先,先后學習了《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統歷》《九章算術》等。之后又從東郡張恭祖學習《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等書。在此期間,他游學于幽、并、兗、豫各州,遍訪名儒,虛心向他們學習,探討鉆研有關學術問題。
到了三十歲時,鄭玄已經成為一名有著較深造詣的經學家,他的學識在山東(指崤山或華山以東)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無出其右了。
苦心研究傳播經學。鄭玄雖然已經學富五車,但他不滿足于這些成就。他千里迢迢西入關中,拜扶風人馬融為師,共學習了七年時間。臨別之時,馬融感覺到鄭玄是個了不起的人才,預感能超過自己,他對眾弟子們說:“鄭生今去,吾道東矣!”
鄭玄四十多歲時,已成為全國著名的精通今古文經學的大師了,百家之學無所不通,遠近有上千人投到他的門下,拜他為師,聽他講學。因為家里很窮,他便“客耕東萊”,一面種田維持生計,一面教授門徒。
168年,朝廷下詔各州郡查究“黨人”,凡黨人及其門生、故吏、父子、兄弟現居官位者,一概免職禁錮。鄭玄曾為杜密故吏,受杜密的賞識與提攜,所以也被列為黨人,171年和同郡人孫嵩等四十多人都被禁錮。
鄭玄從四十四歲被禁錮,到了五十八歲才得到赦令,前后長達十四年。在此期間,他打破了經學家法,注釋與著書“幾百余萬言”,創立了“鄭學”,在中國經學發展史上做出了無與倫比的杰出貢獻。“鄭學”逐漸成為“天下所宗”的儒學。
自187年開始,朝廷多次征召鄭玄為官,都被他婉言謝絕。189年之后,鄭玄繼續在家鄉隱居,收徒講學,專心經術,著書立說。他的弟子遍布天下,著名的有趙商、崔琰、公孫方、王基、國淵、郗慮等。
191年,黃巾軍攻占青州,鄭玄避亂于徐州,196年從徐州返回高密。據《后漢紀·獻帝紀》記載,高密一縣因為黃巾軍敬重鄭玄而始終未受到劫掠。
198年,漢獻帝征召鄭玄為大司農。這是位列九卿的高官,并賜專車一乘,所過郡縣當地首長都親自迎送。鄭玄在家拜受后,便乘專車到達許昌,但馬上又借口有病,請求告老還鄉。他雖然實際上并未到任就職,但因已經拜受此命,故世人尊稱他為鄭司農。
200年,鄭玄已經七十三歲高齡了,飽經了人世滄桑,經常感覺身體不適。但此時袁紹和曹操大軍正在官渡決戰,袁紹為壯大聲威,爭取民心和聲望,叫兒子袁譚逼迫鄭玄隨軍。鄭玄只好抱病而行,走到元城就病逝在該縣。
鄭玄享有極高聲望。唐貞觀年間,列鄭玄于二十二“先師”之列,配享孔廟。宋代時被追封為高密伯,與晏嬰、劉墉并稱為“高密三賢”。我簡單摘錄幾句后世評價,謹供大家參考。
他的同門師弟華歆評價鄭玄說:“伏見故漢大司農北海鄭玄,當時之學,名冠華夏,為世儒宗。”
《后漢書》的作者范曄認為鄭玄可比肩孔圣人:“鄭玄括囊大典,網羅眾家,刪裁繁誣,刊改漏失,自是學者略知所歸。王父豫章君(范寧)每考先儒經訓,而長于玄,常以為仲尼之門不能過也。及傳授生徒,并專以鄭氏家法云。”
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趙翼說:“如鄭康成一代大儒,鄭興、賈逵亦深于經學,乃不入《儒林傳》。”
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學家顧炎武有詩贊鄭玄曰:
“大哉鄭康成,探賾(音yí,疑)靡不舉。六藝既該通,百家亦兼取。至今三禮存,其學非小補。”
黃其軍
? ? ? 作于2018年4月11日(古歷二月廿六)
? ? 文中照片來源于網絡,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期同類文章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