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學的太多,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我剛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電商公司里邊做市場助理,前兩年基本上做的是市場方面的工作,諸如CPS、百度競價、郵件營銷、硬廣投放等等,第三年的時候開始接觸運營。
在做市場的前兩年時間里,我在工作以外花的努力非常之多,每天下班之后基本上都要學習到12點左右。周末同樣,早上九點半起床,開始學習到11點半,回來睡個午覺,繼續干到晚上12點。
也許你會問,都在學習什么。其實和現在的很多電商從業者一樣,看各種資料,我唯一和他們的區別是,我看的非常全。從SEO到SEM、郵件、CPS、網站運營、品類管理、市場營銷基本上啥都學,如癡如醉的學,總覺得自己會有牛逼的那一天。
因為情懷,因為夢想,并且覺得自己學了不少東西,應該蠻牛逼的。當我工作滿3年的時候果斷辭職開始了自己所謂的創業之路,和身邊遇到的很多人一樣,我只堅持了不到半年。
從那時候起才發現上班是一件真心幸福的事情,至少每個月固定時間有人會往你卡里打錢,同時也明白了自己其實就是一枚屌絲。
發現自己并沒有那么牛逼之后,同時又是個窮逼,堅定了我未來5年認認真真上班的想法。于是進入了一家電商公司開始做運營,說實話那時候對運營并沒有什么沉淀,前三年做了2年市場,做運營的時間只有1年時間,在運營方面基本上還算是個小白。
但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無論是業績還是職位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記得當時在公司的時候基本沒什么加班,我每天六點多鐘下班,到家之后吃完晚飯,就在電腦旁邊,看著店鋪的后臺,看著京東、天貓的前臺。
整天想著如何提升這個商品的銷量,整天想著如何打造爆款,整天想著如何利用公司的資源,連晚上做夢的時候都會想著如何切換爆款,就連蹲坑,做飯炒菜的時候都在想,早上坐地鐵上班的途中也是這種狀態。
那個時候內心再無雜念,一心只想著把工作做好,因為自己只是一枚屌絲,不做好工作啥都沒有。
全天的時間分配也不像之前那樣,不停的學各種專業知識,看各種專業資料。我每天只想一件事情,也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把店鋪業績做上去。
電商不是門高深的學問,不需要很高的智商,需要的是全身心的投入,不斷的嘗試,不斷的總結。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人,不停的學習,不停的學習,不停的思考,不停的思考,就是沒有行動。
還記得我在前一篇文章中講的么,學習的最高境界是,絕知此事要躬行。
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話:哪有那么多能力問題,在你牛到一定程度前,全是態度問題。當你心無雜念,明白工作是你唯一出路的時候,我相信一切都會好轉。
你把工作當成謀生,是一回事,你把工作當成事業,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正如大前研一在《專業主義》中所講,真正的專家,不是技術高超,而是“向上帝發誓,以此為職業”,因為專家的次元“profess”變為此意。
02
不識運營真面目
也許你只是個敢死隊員
所謂運營,其實跟經營是一個意思,就是將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做好。在項目當中,可能這個人就是一個項目經理,在企業當中,可能這個人就是CEO。運營是一件統籌管理的事情,是一種方向性與框架性的工作,當然細節的把握也是必須的,畢竟框架也是由細節構成的。
在古時候,運營管理者就是軍師,軍師制定軍事戰略,布局戰術和安排將帥。
看過歷史劇的人都熟悉這樣一個類似的場面:諸葛亮拿著地圖觀察了一番,圈圈點點,然后坐在臺上拿著羽毛扇揮一揮,從筆筒內取出幾支令牌扔在臺下并喝到。
張飛聽令,今夜三更時分,從左側攻擊曹營,馬謖聽令,今夜二更時分,你率三軍直取呂布扎營地,搗亂一番立即撤退,不可戀戰,否則以違背軍令處罰,所有將士聽令,兵馬先行,糧草隨后,不得有誤......
戰略、全局、方向、框架,這些字眼都可以用來描述運營的定位。所以當你作為一名管理者的時候就能夠充分體會到運營的魅力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是種不錯的感覺。
我們現在很多的運營在做什么呢?我們很多人還在研究細節,細節很重要,也是所有的基石。但如果身在細節之中,你就很難提升一個層次,且不說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就連一場局部戰爭你都未必能打好。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電商從業者對技術層面的東西非常癡迷,什么直通車,什么淘寶SEO,什么黑搜,白搜。這真的不叫運營,在軍隊中的話,這些最多算是個敢死隊的,離排兵布陣還差得遠。
再說敢死隊也無需親自上陣,除非你就是個敢死隊員。
03
達一定級別之前
你與別人之間的差距只有行動力
舉例子1:去年的時候我招了一位新同事進來,進來之后我先是讓他熟悉了2個星期,在這2個星期內我基本上沒有過問任何事情,除非他親自來找我聊。有一次在周會上我給他布置了任務,但我沒有說具體交付時間,開周會的時間是周四。
到第二周的周一,我們內部開了個小會,在會上我就問他事情辦的怎么樣了,他說:“本周三給我方案”。
瞬間我就很生氣,并且對他說:“為什么這周三才能給到我,周末的2天時間你干嘛去了,今天下班之前務必給到我完整方案,搞不定就不要回去,通宵給到我。”
周末雖然是休息日,但他同時也是工作日,如果你足夠努力,周末和工作日是沒有區別的,至少在我和我的老板心中是沒有區別的。
我也是經常被這樣要求,有的時候不是老板故意刁難誰,而是很多事情確實很趕,有一次我在快下班的時候接到了老板一個指示,但我看了下時間,已經晚上9點了,于是想明天過來搞吧。
結果第二天早上一上班,老板就問我們事情是不是辦完了,我說馬上開始弄,于是就被臭罵了一頓。
舉例子2:去年的時候我的頂頭老板跟我說了一句話,你知道公司來了這么多互聯網一線大牛,為什么沒過多久都走了,留下來的人非常少。因為他們都太強調自己的思路與想法了,而忽略了高效的行動力才是最重要的。千萬不要試圖用自己曾經顯赫的成績來改變大老板的想法,只有通過行動和數據才能改變。
我的頂頭老板也經常會讓我們寫方案,有時候只是大老板的一句隨口之言,做下屬的就馬上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可行性解決方案遞交上去。
所以很多高管死都死在“速度”二字上。
說到這里,是不是有人會說,這樣的公司干嘛還要待下去。如果你真的有這種想法,要么你就是天才,自己能成就一片天地,這種概率還是很低的。
要么就是庸才,平平凡凡。說明你見過的事情太少了,越是大公司,越是高層要求越嚴格,否則一家公司那么多人,尤其是高管都是聰明人,不嚴格要求,如何保證整個公司的執行力。
你要想往上走,就得明白這些道理。
舉例子3:話說,一次平安金融監管會。臺上,領導一邊講,臺下,馬總一邊拍照,把每頁PPT內容拍下來后,加上具體要求,發給各條線對口的管理者。會議結束,馬總對監管要求也完成部署。這效率讓很多同去的金融大佬望馬興嘆。
只用幾天時間,馬總就能收到各家子公司的具體方案,時間,節點,檢驗標準,追蹤工具,敦本務實且鉅細靡遺。一周后,你隨便抓個業務員問問,他甚至都能告訴你馬總的要求。
一個人做事快點,頂多叫執行,一百萬人的同進退,那才是執行力。
上面的部分內容,好像離我們都有些遠,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就拿寫公眾號來講吧,我看了很多公眾號,有些還是注冊了公司準備正式開干的,基本上都只堅持了幾個月,幾個月之后就開始停更了。
動起來,持續的動起來很重要。
生活中,有很多人就是這樣,總說要開始減肥,可是幾個月過去了沒有絲毫進展,減肥成了一句口頭禪;發誓要早睡早起努力讀書,可刷完手機不經意間已經凌晨兩點。
下定決心要攢錢,來實現自己微小的夢想,可每月花唄照樣還款,總和別人談及自己的夢想,卻從來沒有執行的動力。有個人對畫畫很感興趣,但他遲遲不敢開始,一直拖著,有一次他跟朋友說:“我很喜歡畫畫,可一直不敢開始,怕自己畫不好”。
電商運營,你的行動力是否很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