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德米安:彷徨少年時》,是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創作的一部小說。字數不多,僅不到十萬字,但它傳遞給我們的,是對生命的哲思,如同《悉達多》、《荒原狼》等作品,讓讀者在道德與人性、理智與情感、社會與個人之間久久徘徊,時刻撞擊著我們的心扉。
這是一部少年的成長史,也是一個不斷探索自我、追尋人生意義的過程。生而為人,每個人或許都會經歷迷惘無措的階段,是沉淪下潦,還是撥開迷霧,走向光明?如果,有一個靈魂的擺渡人,你的人生將開啟不一樣的精彩。
主人公辛克萊,出身并成長于“光明世界”,在他十歲之前,從來不識愁滋味。但是,偶然間認識了一個小混混克羅默,原先所有的寧靜、美好都被打破了。
因為無意中說的一個謊話,從此,辛克萊受制于克羅默。為了讓對方不去告發自己,他不得不偷出自己的儲蓄罐。但這些零錢還遠遠不夠。他無法對父母啟齒,只能靠小偷小摸來想方設法滿足他。只要一聽到對方的口哨聲,他就會驚恐不已。
就像身處一個暗黑的世界,無邊的夢魘時常來騷擾他,他經常莫名其妙地生病,與家人疏離。那種深切的絕望和無助,如影隨形。
直到德米安出現。這個比他年長幾歲的少年,有著與年齡不相稱的成熟穩重。他主動接近辛克萊,告訴他:“你根本不應該怕任何人。如果一個人讓另一個人害怕,原因就是害怕的人承認了前者的權力”。
也不知道德米安是用了什么辦法,從此以后,克羅默便悄無聲息地退出了辛克萊的生活。即便路上偶遇,對方竟然還會落荒而逃。這神奇的場景,令辛克萊的內心如波濤洶涌,既驚訝,又快樂。
當你的內心足夠強大時,任何外在的欺凌,便都奈何不了你。
擺脫了惡魔的糾纏,辛克萊的世界,重新變得明朗可親。
如同一道難以破解的咒語被打破,主人公重又回到了原先平靜的生活。他主動向父母懺悔,也獲得了他們的愛與接納。
只是,對于最該值得感謝的人----德米安,主人公卻并沒有表達應有的謝意。或許,是他無法直面自己曾經的懦弱與恐懼,也或許,德米安從來不屬于這個世界,更不會在乎這些外在的客套。
但是,成長的旅途從來不會一帆風順的。隨著童年的逝去,以及德米安出門旅行,辛克萊也被轉入了另一所學校。
陌生的環境,青春期的孤獨與懵懂,讓他融入不了周圍的環境。于是,他學會了喝酒。有了第一次的大醉,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他又再度墮入了黑暗的世界,成了酒肆中的英雄,嘩眾取寵的小丑,這次,卻是自愿的。
他被那些壞學生尊為首領,被老師不斷警示。他將父親的規勸與責罵,也視為耳旁風,肆意揮霍著自己的青春。再這樣發展下去,恐怕會面臨被退學的局面。其實,又有誰知道,他的內心,實際上對被自己嘲弄的事物充滿了敬畏。
這期間,他也曾給德米安寫過信,卻都沒有回音。失去了精神的引領,他仿佛跋涉在茫茫的沙漠中,迷失了前行的方向。
一個女孩子的出現,讓辛克萊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她是那么純潔無暇,即使辛克萊沒有勇氣去搭訕,卻愿意為了她而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這就是青春期吧。它可以是叛逆的、放縱的,也可以因為愛上一個人而滋生出向上的力量。他又一次希望,能在千瘡百孔的生命上,建立起一個“光明世界”來。
這期間,他不停地練習畫畫。筆隨心走,那畫中的人物,既像德米安,又像他自己。我相信,這是他內在的自我在召喚。
幾年后的一個假期,辛克萊終于與德米安重逢。德米安犀利的眼神,仿佛能洞穿一切,他總是能激起主人公對純凈和圣潔的神往。
辛克萊根據自己家門口的鳥形徽章,畫了一幅鷂鷹圖,這是屬于他和德米安之間的秘密。他將畫寄了出去,并沒有指望回音。沒料到,居然以一種神奇的方式收到了回信。有一天,一張紙條落在了他的手上,上面寫著:“鳥要掙脫出殼。蛋就是世界。人要誕于世上,就得摧毀這個世界。鳥飛向神。神的名字叫阿布拉克薩斯。”
阿布拉克薩斯,糅和了神性和魔性,它是否也代表了一個人矛盾的兩面性?既是善良、熱情、積極向上的,也是邪惡、冷酷、不思進取的。我們一方面被光明有序的世界所吸引,另一方面,又會被黑暗雜亂的事件所困擾,只有敢于接納那個完整的自我,才能達到內心的和解。
書中還有提及那個演奏水平高超的樂手,以及德米安的母親艾娃夫人,他們都可說是辛克萊生命不同時期遇見的貴人,是他靈魂的引渡人,幫他答疑解惑。
而辛克萊,也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變得堅定而充滿了力量。那個小男孩克瑙爾,就是通過他獲得了新生。從小男孩身上,主人公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無助、怯懦,卻又滿懷期待。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對一條道路的嘗試,是一條小徑的悄然召喚”。人生的道路或許是崎嶇的,不要怕,勇敢地向前走,終會遇到絢爛的風景。
忽然就想到了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