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上尉》的出現,使我發自內心想從社會歷史分析與精神分析對它進行一個批評。
1.黑色幽默。從影評開始到結束始終彌漫著荒誕的氣息,從赫羅德穿上那一身制服,再到他消失在了白骨森林,沒有哪個地方沒有染上“黑色”的顏料,整部電影的進行投射給觀眾就像是給猴子香蕉讓他像人一樣跳舞,哈哈!可笑!但如果從當時年代背景分析,我覺得二戰帶給人們的心理創傷一定不亞于任何戰爭,一部2017的電影竟運用經典式黑白渲染,在現代電影中少之又少,不僅凸顯了歷史真實性,同時它的出現也讓我想到二戰后的垮掉派作家以及嬉皮士,這是它評分在8分以上的原因之一。
2.在不朽的事業中尋找庇護。影片開頭,是一個追逐鏡頭,背景是二戰結束后的日子。沒看完這部電影的朋友,是無法理解開頭的意思。你是否相信,一個小偷穿上一身軍裝竟成了元首派來的上尉,簡直可笑,自稱想要挽回德意志的榮譽,最終也只能挽歌告別啊!就這樣,影片中權力意識特別強,上尉吃少尉,少校又能在人民群眾中顯擺,這使得主角擁有很強的防御心理,讓他暫時有了一個可以控制權。可事實上赫羅德惹不得任何人,就拿自己證件說話,憲官都可以弄他,只是看他有沒有這個勇氣,不得不承認影片中的冒牌貨演技高超!
3.拷問人性,時間的裁判終會結束這場惡行。作為一個在苛刻環境中尋找生存與發展的個體,我們始終相信人性是利己的。赫羅德便是一名出色的代表,小偷小摸的日子在他看來是底層人民過得日子,上天卻意外給予我一個重新點亮的希望,我便一定要珍惜。因此也為我們詮釋了法西斯專政另一面黑暗,不是對猶太人,而是對自己的同胞。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不知不覺中自己成了任人割宰的羔羊,戰爭帶來的殘酷遠遠不及自己同胞為自己判下的滔天大罪,一次救贖的機會落在赫羅德權力之下,軍事裁判權的擁護下,自己地牌便成了殺戮地帶。
4.集體主義色彩。談到這里推薦一本《烏合之眾》,是時候告訴我們,在集體中成長的人,往往部分智慧無法結晶,理性的種子無法生根發芽,無論是法西斯專政國家還是帶軍事封建性的國家在集體中活著,其實無一不隱喻著哲學向性的問題,男主游離于集體之外似乎渺小卑微,加入集體的他失控性膨脹,對權力愛得無法自拔,可被他控制的人又能如何?他們只知道在上尉頭上還有更大的人物——元首。“不敢惹,不敢惹!”于是權力泛濫成災,集體主義是具有調動性的,你能說你敢背叛你的家人,你的民族,你的國家嗎?拉倒吧!
5.原型設計,二戰那些事回蕩在腦海。兩個德國人在圣誕節來到法國的一個小鎮,法國人民特意為他們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此時此刻,又有一堆美國人來到這,看到自己的敵人,危機意識突然興起,法國居民連忙解釋道:“各位朋友,今天是圣誕節,咱們互相和平相待,今天過去了,咱們再按原則說話。”大家彼此友好地打了招呼,來自各方的人們在一個小小的環境下共同慶祝一年一度的圣誕節。你看!這才是人性的光輝,過后不久戰爭結束了,美國人及時向媒體上報了這件事,可另外兩個德國人從此不見了蹤影,去哪了呢?《冒牌上尉》告訴你答案,人性告訴你答案!
6.特色鏡頭。即使是黑白片,也要照亮人們迷茫的內心。在我看來,上尉便是典型的代表,只要不是在執刑時期,光總愛照亮他的冷酷與無情,難道是最后的救贖嗎?倒數第三幅圖開始吸引了我的注意,為什么導演刻意讓執法者站在黑暗的邊緣,可讓陽光打在罪犯身上,這便是影片最經典的鏡頭之一,“This world was never me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一幅圖,觀眾與罪犯站在陽光下,眼睜睜看著他的身軀倒在了地上,不僅產生“異化效果”,同時也見證了法西斯的黑暗,對社會乃至世界造成的危害,影響與慘重的損失。
哈哈,最后想說,真的推薦他的原著,我還沒來得及看,不過聽說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電影的原型都是棒棒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