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七雜八】
1.窗外的“溫油”扯著個破嗓子叫個不不停,辦公室盡管四個風扇一直呼啦著,前胸后背的衣服還是粘到身上,盡管領口開得大點,風也灌不進去多少。找了條毛巾,用水龍頭沖了沖,擰的半干,趁著沒人擦了擦身上,頓時涼爽了不少。慶幸當年物理學的不錯,如今用上了物理降溫法,偷著樂呢。
可能你會說怎么會四個風扇,沒錯,的確是四個。辦公室四個人,一人一個,如果加上小臺扇,就不止四個了。
但最終還是酷熱難耐,中午沒有吃飯,草草啃了幾口同事送的西瓜,已困得睜不開眼了,呼呼,睡著了。
2.早上騎電動車上班,在路口等紅綠燈,我等的是可以拐彎的信號,直行的是綠燈,有一人,騎摩托車,嘩啦啦的穿過馬路,低頭,發現一彈簧掉在地上。看見他下車,低頭檢查,車上那么大的一個東西拖拉在地上,估計他也懵逼了。
左轉的綠燈亮了,猶豫了一下,瞬間穿過了馬路。
很快鄙視了自己——就不能撿起彈簧給人家遞過去嗎?
鄙視歸鄙視,最終也沒回頭,心中默默譴責了一下自己,但這種譴責,很快也就消失了。
關于微商
有朋友加我,同意之前我會翻看一下TA的朋友圈,從圈中可以大體知道對方是一個什么情趣的人。對于那些每條圈都是廣告的人,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拒絕。在網上兜售產品,我不反對,但那種冷冰冰的“面孔”總是讓人不舒服。為了舒服,干脆把其刪掉。對于那些熟悉的朋友,刪掉不是最好的方法,于是就屏蔽了TA的朋友圈,眼不見心不煩嘛。
但也有例外。我有一個一起學車的朋友,那時她還沒生寶寶,很是欣賞活潑大氣的性格。生了寶寶之后,在朋友圈屢屢可見她家寶寶。可以說,眼看著她家寶寶一點一點長大,從幾個月的睡姿,到現在幼兒園的各種“作”,很是令人喜歡。朋友發一些日常生活的瑣粹,總是很接地氣,時不時給她點贊。后來她做了微商,各種寶寶的衣服和玩具,我也時不時翻翻看看,雖然廣告很多,有時候達到涮屏的感覺,卻沒有什么討厭。因為她讓我感覺到,她在用心做這件事,帶著喜歡和愛,還有對生活的態度,讓人感覺她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比如她會曬一下姥姥給兒子做的小衣服,畫一些兒子喜歡的小動物,全家老小一起游玩中山公園,還有老公和兒子一起快樂玩耍的照片,個人感覺她的生活很有趣,又怎么舍得刪掉和屏蔽呢。
可以說,朋友圈中做的最成功的就是她了。
你會發現,你會慢慢變成自己你原先討厭的那個人。
陌生人加我,也許是因為看了我的朋友圈,第一句話就問我“你是微商?”當時的我會極力解釋我不是,因為我不想讓別人討厭我,不想讓別人認為我在“賣東西”,在我的思想意識里面,我推薦的產品,是地地道道的綠色,無公害的,是真的值得擁有的東西。我想分享一下美好,讓我的朋友吃的更健康一點。但當時我內心是惶恐的,總覺得自己做的事情不會讓別人認可,甚至,我會告訴對方我在哪里工作,為的是不讓別人把自己“打入”微商行列。
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最終也沒逃過朋友對我的定義。
一位叫“濤哥”的朋友,和我已是十多年的網上好友。有一天,他發微信告訴我:“你會失去朋友的”。當我看到他的信息,一時沒反應過來,還以為發生了什么事。在我的追問下,他說,你做微商,很多人會刪除你,屏蔽你。我問,你會嗎?
他說不會,很肯定。“既然你不會,我還怕什么?”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無論你做什么事情,那個離你最近最親的人,永遠都不會離開你。而離開你的,必然不是真的朋友。
也就是從那一刻起,我第一次坦然承認自己是一名微商。當再有陌生人問我的時候,我會很肯定地回答“是”,而且,即使別人不問,我也會主動地告訴他:“我是一名微商。”
就這樣,我真的成了一名微商。雖然一直也沒賺到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雖然累,也被不少人不理解,但本著“分享美好,先生活,后生意”原則,我在微商這條道路上走得簡單而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