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從西大五號門出去穿過天橋,在文星灣一條巷子最深處,尋到這家隱藏在市井的面館,兩個人進門后喊孃孃要兩碗肥腸面,多添海椒,濃油赤醬的肥腸面,在海碗上撒一撮香菜點綴,端上來用筷子將湯底佐料攪拌均勻,挑起裹著紅衣的小面入口,湯汁中噙著肥腸腌制的醬香,兩個對肥腸有執念的人,終于富有儀式感地將其送入舌尖。一碗肥腸面的好吃與否取決于它的澆頭肥腸,它是這碗面的靈魂,鹵煮入味的肥腸,軟糯之余又有一番嚼勁,潑辣的海椒中和了其本身的肥膩,一口肥腸,一挑水面,在三十多度的天氣中吃得好不熱鬧。
? ? ? 這座城市的幾乎每一條巷子,都有一家像“面對面”的小館,盡管在這座急劇發展的城市中間,顯得無比渺小,卻令無數匆匆忙忙的食客,在這里留下億萬種味蕾沖撞的記憶。對世人來說,最好的味道永遠是家的味道,因為那里是胃細胞最初萌芽的起點;對于遠行求學的游子來說,看似平庸的肥腸面中,有北方人對面食的熱忱,有南方人對辣子的衷愛,更重要的是,有來自天南海北的兩位食客,面對出身卑微的肥腸,相視一笑生發出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