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四十開外了,作為一名中年油膩男的我,卻總在陪兒子玩滑梯的時候想起來在我的記憶深處的一個“滑梯”。
之所以上引號,是因?yàn)椋歉静荒芊Q為滑梯,那只是小學(xué)時候從教學(xué)樓下到地勢略低一些的操場的臺階邊上的一段斜坡,是碎卵石摻著水泥打制的,還算平滑。
記憶中,那時候的小學(xué)的戶外設(shè)施僅僅只是在操場上擺放的幾個籃球架,是年頭已久的木制籃板,木板的裂縫和破損如同農(nóng)村老家里破舊廢棄窯洞的門一樣滄桑。
于是,不知道是哪屆學(xué)生開始,把臺階邊上的那段斜坡開發(fā)成了一個廣受歡迎的滑梯。
那個斜坡的面已經(jīng)被無數(shù)次的下滑蹭出了光亮,不算平整的坡面摸著都有些棉滑呢。坡面的斜度還是有些陡的,所以一般1、2年級的小孩子很少光顧,也有課間站在斜坡旁懷著一臉羨慕看著別人呲溜呲溜的玩的。
夏天的時候,玩滑梯的人就少多了,都怕磨破了衣服,磨破了皮肉啊。那時候估計(jì)小伙伴們的替換衣服都不算多,我的衣服就基本是親戚家的哥哥們留著的舊衣服,偶爾媽媽會扯幾尺布給縫一兩件,那個時候的媽媽們似乎都會侍弄縫紉機(jī),布鋪開了,粉筆沿著衣服樣子那么一畫,大剪刀把布料就剪成幾塊我看著不成模樣的,再放到縫紉機(jī)上,媽媽一邊用手送著布料一邊用腳搖著腳蹬,機(jī)器就咯噔咯噔的一通響,碼邊、縫衣服就都搞定了。
春秋的時候,到校的時候,那個斜坡上就總有人已經(jīng)找來了黃沙撒在了面上潤滑,平衡力強(qiáng)的直接小跑幾步就站著滑了下去,膽小的只好半蹲在上沿,慢慢蹭到邊上,上半身躬著向前一努,也刺溜就下去了,不過經(jīng)常都是中途靠屁股著地才平穩(wěn)降落,褲子的屁股位置就沾了一大片黃色的痕跡。
最愛的是冬天下雪以后了,這個滑梯成為了所有人的寵愛。斜面上本來就有了雪,大家從上面一滑,雪也就被壓實(shí)了,壓得跟冰面一樣的,還會有好事的拎一壺冷水澆上一層,凍了冰再撒上雪就更刺激了。低年級的男孩子們也可以放心地排著隊(duì)上去了,冬天的棉衣都很厚穿得跟棉猴一樣,戴著棉手套,或蹲或站的滑下去。這時候的滑梯比平時可長了好多,因?yàn)槠孪旅娴牟賵錾线€順著滑梯被沖出好幾米遠(yuǎn)的延伸滑道,太好玩了。可是膠皮底子的鞋卻不是很好用,為了玩滑梯,那時候校園里流行穿的是塑料底的棉鞋,天冷啊,塑料底子凍的硬硬的,別說踩到冰上了,雪地里走路都打滑的厲害呢,穿上這樣塑料底的鞋,再上那鋪滿了冰雪的滑梯,速度是飛一樣的。誰能站著從上面一路滑到最遠(yuǎn),都會引起圍觀者的一片嗷嗷的喝彩。
現(xiàn)在幼兒園、小區(qū)雖然都會配置了高低不同的滑梯,卻沒有小孩子敢太放肆地滑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總會在旁邊關(guān)切地盯著,就怕孩子們沒坐穩(wěn),冬天的時候滑梯就更是因?yàn)榉e雪和灰塵,無人問津了。
有一年,我路過舊時的小學(xué),學(xué)校還在,那個滑梯因?yàn)椴賵龅奶钇礁脑欤僖矝]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