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之旅——西藏旅游記

  一、決定:

  去西藏旅游的決定是老婆定的!

  原因有兩個:一個,她前年買了一個旅游卡,有優(yōu)惠旅游的機會,而卡今年要到期,錯過了,有點可惜。一個,她說,趁著我們還“年輕”,去高原走走,別等到真的老了,想去也去不成了。

  想想,還真的是有點道理。

  這么多年了,因為工作或者別的什么原因,全中國算是跑遍了。而唯一沒去過的地方,就是青藏高原。原因無他,除了沒有必去的理由,更多的是,內(nèi)心對高原的不易察覺的畏懼,或者說是膽怯。我輩凡人,去那天高地遠的地方,還能有命還否?

  但不可否認,去西藏真的是我多年的一個夢。

  圓這個夢的決定是老婆幫我下的。表面上,我也算風輕云淡,內(nèi)心里,頗有點風蕭蕭兮易水寒了。但又想想,她都不擔心什么,我有何懼之有?便就泰然了。

  二、進藏:

  記得很多年前寫過一篇小說,主人公我給安排的身份是一名青藏線的汽車兵。我想象著他開著大卡車馳騁在千里青藏線上的情景。而青藏線是什么樣子?那只能憑想象了。如果能親眼去看看,豈不是幸事一件?

  進藏,我們決定坐火車。

 ? 查了火車票,廣州到拉薩的直達列車在長沙經(jīng)停。車票不好買,只好去找學其幫忙。還好,學其也真給力,兩張軟臥很快就給我們辦好。

  行前的準備工作做得很認真。老婆拉了一個清單,從衣服到鞋帽,從手套到墨鏡,最重要的是抗高反的藥物,紅景天布諾芬消炎藥皮膚藥。還有就是食物水果什么。兩個人各自拖了一個拖箱,再背一個雙肩包。裝扮起來,到也算“威風凜凜,精神抖擻”了。

  4月20日下午,我們離開家門,踏上了西藏之旅的“征程”!

  乘城鐵來到長沙火車站,下了城鐵老婆告訴我,她那個拖箱好像出問題了。我也沒太在意,到了候車室才發(fā)現(xiàn),她的拖箱搭扣壞了。她那拖箱是一個兩半裝物的箱,搭扣壞了就意味著根本無法用了。這可怎么辦?總不能用手捧著箱子吧?而去換個箱子或者找人修理都是不可能的啊!我有點抓瞎,去候車室四處亂找,終于在一個候車室大廳的腳落看見了“便民處”的字樣,那里放著些針線塑料包裝帶什么的,我扯了兩節(jié)塑料包裝帶過來,將箱子兩頭捆豬一樣捆起來,雖然看相極差,不過倒還能用。至于看相?就懶得計較了。出門時的精壯干練,一下子就有了點拖泥帶水,湊湊合合的味道了。

  也沒辦法。

  從青藏鐵路開通,我就知道有一趟列車是廣州到拉薩。我當時就想,這趟列車可是要上高原的,應該不同于一般的列車吧?至于哪些地方會不一樣,我也搞不清,但總之應該會高大上一些吧!等我們上了站臺看見列車的時候,內(nèi)心瞬間有一絲失望:這輛即將上高原的列車,竟然是一輛最普通不過的綠皮火車。這些年出門坐火車,基本以高鐵為主,綠皮車很少坐了,這次上高原,坐的還是最原始的車,這說明一個問題:關(guān)鍵的時候,還是老東西可靠啊!

  軟臥車廂還不錯,四個人的車廂,我們占一個上鋪一個下鋪。對面下鋪有個小伙子。我們上車時間是晚上七點多,整理一下,聊聊天,九點多就上床睡覺了。等醒來的時候,看窗外,列車應該行駛在中原地帶了。忽然就感覺,睡臥鋪,坐慢車旅行的妙處了。身不疲,行不趕,心無事,處安然,悠哉由哉,不正是人生境界嗎?

  列車出湖南,過湖北,穿河南,進陜西,一路窗外風景無感。第二天下午車進甘肅,窗外風景開始變化,山上植被越來越少,裸露的土地和巖石越來越多。我們中國的地形應該算是三層樓,青藏高原是最高的三樓,黃土高原算是二樓,中原包括江南大片算是一樓。而甘肅就處在二樓。換句話說,我們的列車,正處在二樓向三樓爬行的過程中。我也告訴自己,我們即將要去到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內(nèi)心一下竟然有點莫名的激動。

  晚上七點多(也就是離開長沙24小時后)車到西寧。列車員通知,所有進藏乘客要在西寧換車,這個時候才知道,我以為會開到拉薩的綠皮車,其實只開到西寧,而真正進藏的有專門的列車。

  給我們換乘的也是一臺綠皮火車。我認真看了一下,雖然也是綠皮火車,可好像又和我們剛剛乘坐的那一輛不一樣,顯得豪華和氣派一些。車廂上刷著列車的名字:“林芝號”,還有一些藏族的圖案。讓人一下子就感覺到了西藏的氣息。進到包廂,發(fā)現(xiàn)這臺列車有兩個最大的不一樣,一個是車窗比原來乘坐的那輛車的車窗大很多,也矮很多;還有一個就是,在每一個臥鋪的床頭上方,有一個鐵盒子,打開鐵盒子,里面是一個供氧的接頭。哦,這才是進藏的樣子啊!我心說。但馬上,便是一陣莫名的感覺,我的天,不會一進西藏就得吸氧吧?臥鋪包廂里,仿佛間就充滿緊張的空氣。

  列車開動起來。

  不一會,列車員過來,遞給我們每個人一張表格,是身體健康情況調(diào)查表,要求每個人詳細填寫,并簽字。場面有點簽生死狀的感覺。列車員告訴我們,車廂有彌散性供氧,但如果高原反應出現(xiàn)身體不適,可以通知列車員,列車員會拿設(shè)備鏈接床頭供氧盒,為乘客做專門供氧。這個陣勢讓人有點感覺自己正在準備去探險了。

  說實在話,我還真的是波瀾不驚,處之泰然————反正賊船已上,一切隨緣吧!

 ? 列車在黑夜里開行,我趴在車窗邊往外面看,忽然就明白了,為什么這輛列車的車窗又大又矮了,這不就是專門給乘客看風景的嗎?只是夜色里,外面的風景也看不大清。我想,等天亮后,就是看風景的時間了。早點去睡吧,明天起來,就可以看到高原風景了。

  夜里十二點左右,車到格爾木,有人上下車。心里有想法起來看看格爾木是什么樣,想想還是算了。

  一覺醒來,天還沒亮。我起床走出包廂,到車廂的走廊上,隔著車窗看見遠處有一排亮光,像一排房屋窗戶露出的燈光。我心想,在青藏高原的荒漠里,怎么會有這樣的房屋呢?正好有個列車員經(jīng)過,我轉(zhuǎn)頭問他:“那是什么?”,他說:“那是青藏線運輸車隊發(fā)出的汽車燈光!”,哦,這就是青藏線了。我就坐在走廊邊的凳子上,看著這條我曾經(jīng)想象的路。天漸漸亮了,外面的風景也一點點展現(xiàn)在我眼前。我看到的是雪原。遠處是連綿高聳而并不險峻的雪山,近處是低緩的坡地,坡地上覆蓋著薄薄的白雪。在緩坡和我們鐵路的中間,有一條公路蜿蜒著與鐵路并行。這條路并不寬,也就是兩車道,應該是鋪著瀝青的路面,在看不見綠色,看不見人類活動的青藏高原,就顯得格外的莊重而美麗了。我喜歡讀點歷史,知道當年為了修這條進藏的公路,修路人付出了怎么的艱辛?此刻看見這條路,內(nèi)心也是充滿崇敬。路上的車也不算很多,但有點奇怪的是,很少看到小車,大部分都是運貨的大車。這說明,這條路主要承擔進藏貨物的運輸,而所謂“自駕游”,應該不大會選擇這里了。

  回到包廂,老婆也起床了,我看了一下她,發(fā)現(xiàn)她的嘴唇顏色發(fā)紫,問她有什么感覺?她說也沒什么感覺。我知道這應該就是高原反應了。還好,不算太嚴重。我打開行囊,準備拿點方便面出來當早餐,就發(fā)現(xiàn)從家里帶來的所有袋裝食品,全都鼓鼓囊囊泡了起來。皮膚藥膏我揭開蓋子,里面的藥我不擠它自己就爭先口后的冒出來。這說明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氣壓在下降,包括我們的身體,可能都會撐大一些。

  我在手機上下了一個專門測海拔的軟件,查了一下海拔高度,是4600多。我知道,青藏鐵路經(jīng)過的喀喇昆侖山口最高會超過5000米。時間應該是中午的時候。

  天大亮的時候,車廂里一下子就熱鬧起來。大家紛紛拿出手機,去車窗前拍照,壯闊的青藏高原景象一覽無余。這樣的風景不知道應該說是絕美,還是優(yōu)美?但我知道,這里的風景是你不來到這個地方,在任何別的地方,是永遠也看不到的。列車的廣播里說,我們的列車正行駛在三江源頭。我記得曾讀過一篇《三江源賦》,正是說的這里。所謂“三江源”指的是長江,黃河還有瀾滄江這三大江的發(fā)源地。《三江源賦》把這塊土地描寫得磅礴大氣,美輪美奐。我盯著窗外看,只看到大地上鋪著一汪汪的水,說它是河流,它比我們認知的河流要淺得多(準確的說是寬而淺),估計只有不到一米甚至只有幾十公分;說它是水畦,它又實實在在在向前流動。雪山,緩坡,水流;無樹,無草,無人。這就是三江源。

  青藏高原最有名的動物當屬藏鈴羊。有人說藏羚羊的屁股上會有一個白色的心形,如果能看到,那可就太幸運了。我守著車窗往外看,有黑色的牦牛,有藏羊,還看見野驢,好像就是沒有看見藏羚羊。這些動物低著頭,在看不起一絲綠色,只有黃橙橙的,分不清是枯草還是什么的“草原”上,安安靜靜地啃食著不知道是草根還是什么的東西。大自然真的很奇妙,不管是怎樣惡劣的環(huán)境,總有動物把它當做自己的家,還活得怡然自得。

  青藏鐵路在高原上會有一些說不出名字的車站,車站規(guī)模很小,就是一個站臺,加幾棟平房,車站外面就是茫茫的荒漠和雪域。列車會在車站停幾分鐘就走,我們臥鋪車廂也沒看到有人上下。我有點好奇,從這個車站下車的人,會去哪里呢?

  上午的時候,一個自稱是“西藏文化宣傳員”的姑娘走進車廂,要求我們?nèi)プ呃嚷犓麄魑鞑匚幕N茵堄信d趣的去聽,她講了半天,結(jié)果她是在推銷一款給航天員使用的抗高反的藥物,效果好,可以不用吸氧。雖然有點被忽悠的感覺,但想想還是掏錢買了些,不管怎么樣,有備無患吧!

  西寧到拉薩全長近兩千公里。坐在列車上時間久了,窗外的風景也就成了習慣。中午過喀喇昆侖山口,也沒什么感覺。那種上高原一定會難受的自我驚嚇,也慢慢的跑到了九霄云外了。內(nèi)心只是在期待拉薩的感覺了。

  從二十日晚上七點過一刻,到二十二日下午四點半,經(jīng)歷四十五小時左右時間,我們終于踏上了拉薩的土地。

  三、巴松措

  巴松措是拉薩去往林芝半道上經(jīng)過的一個景點。不算很大,也不算有名。我們游程的第一天是從拉薩去往林芝,巴松措就成了我們西藏之旅的第一個景點。

  旅游車從拉薩出發(fā),拉薩四周的山上,除了石頭就是石頭,有點看見采石場的感覺,一點綠色也看不到。進入林芝境內(nèi),山上漸漸開始有了綠色,植被逐漸豐盛起來。原來林芝已屬藏南,拉薩是高原大陸性氣候,而林芝是海洋性氣候了。

  導游告訴我們,“措”是藏語“湖”的意思,所謂巴松措,就是巴松湖。導游說:巴松措是座落在青山中間的湖,湖色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會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現(xiàn)在是春季,湖水是藍色的,這種藍色,你只要看過一次,一定會讓你終身難忘。

  我們來到景區(qū)門前,轉(zhuǎn)乘擺渡車進入景點。臨下旅游車的時候,我見外面陽光明媚,天氣很好。就把身穿的沖鋒衣脫下,只穿了一件白色衛(wèi)衣,讓自己顯得精干一點。老婆提醒我,是不是多穿一點?我沒在意,心說這么好的天氣,又會冷到哪里去?

  到達景區(qū),只見在群山當中,有一灣湖水,湖水很凈,但真的也沒感覺它的顏色有多么的美麗。在湖水的中間,有一座小島,在小島的上面,建有一座不算大的廟宇。小島和大陸之間,有兩座浮橋相連。游人從左邊的浮橋上島,從右邊的浮橋下來。

  我來到水邊就感覺變天了,一陣風吹來,馬上就感覺涼颼颼的。我才知道西藏的天氣,真的是一天臨四季,說冷就會冷的。可也沒辦法,衣服放在旅游車里,現(xiàn)在就只有挨凍了。

  站在上島的浮橋上,遠處是皚皚白雪的山峰,中處是綠色的青山,近處是波光粼粼的湖水。湖邊是一片長長的卵石灘。不知道是什么人,在卵石灘上用卵石堆成一個一個的石堆(大點的石頭在下面,少小的堆在上面,再小的堆在再上面,一般會有四五層,形成一個塔形)。這些石堆密密麻麻排過去,竟然是望不到頭,顯得壯觀而詭異。我好奇地拿出手機,照了幾張照片,留著紀念。

  上到島上,一座不算大的廟宇,里面供著是什么菩薩也搞不清。我們這些人也不可能帶著什么拜佛的心情去朝拜,也就只能純粹做一個木然的看客了。出得廟來,我在門口看見這廟門的兩邊,一邊擺著一個用粗大木頭做成的一個人形的東西(無頭無手,下面兩腳叉開),在兩腳相交處,一個用木頭做的巨大男性陽具直挺挺的翹著,陽具刷了紅漆,顯得格外顯眼。另一邊是一個女陰的形象。我看了新奇不已,真沒想到在廟宇的門口會擺這樣的東西。我偷偷的也拍了兩張照片。

  回到旅游車上導游介紹,這個廟宇是西藏喇嘛教寧瑪派的寺廟。寧瑪派也稱紅教,喇嘛不但可以結(jié)婚,甚至認為性愛是修行的方式之一。導游專門講了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故事。

  西藏達賴喇嘛是實行轉(zhuǎn)世靈童繼承制,一般轉(zhuǎn)世靈童在幾歲的時候就會被找到,然后會接到布達拉宮,由專門的老師教導佛法,到18歲正式成為西藏政教合一的達賴喇嘛,達賴喇嘛是喇嘛教的格魯派,也叫黃教。達賴喇嘛一生是不能近女色,也是不能結(jié)婚的。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是個另類。五世達賴喇嘛圓寂以后,當時的攝政王為了霸占權(quán)利,竟然秘不發(fā)喪,宣稱達賴喇嘛只是閉關(guān)修行。直到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十幾年后,在當時的清朝政府的威逼下,才去尋找六世達賴喇嘛的靈童,而這時的六世達賴喇嘛已經(jīng)快十五歲了。而這個達賴喇嘛的父母還是寧瑪派的教徒。一個已經(jīng)進入青春期的少年,還生活在紅教徒的家庭,結(jié)果就是他的那已經(jīng)萌動的春心,布達拉宮的圍墻再高再厚也擋不住。他白天是布達拉宮的達賴喇嘛,晚上就是拉薩街頭的浪子,最牛逼的是,他會把他豐富的情感用最美的詩詞表達出來。我很早之前就讀過他的詩句,只是并不大了解他的生平。

  “那一世,轉(zhuǎn)山轉(zhuǎn)水轉(zhuǎn)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記得我當時讀到這些詩句,震撼和困惑一樣多。震撼的是兩性情感的詩句可以寫得如此的美妙(毫不夸張的說,倉央嘉措是全中國文人只會寫格律詩的時代,寫自由詩寫得最好的詩人),困惑的是為什么達賴喇嘛(一個和尚)會寫情詩?今天算是找到了答案。

  我問導游,湖邊的石堆是什么?導游告訴我,那是藏人堆的瑪尼堆。瑪尼堆有兩種,一種是“阻穢禳災”,一種是“鎮(zhèn)邪”。在西藏村莊邊的瑪尼堆大部分是前一種,山邊水邊的大部分是后一種。我想了想,掏出手機,把自己照的幾張瑪尼堆照片給刪了,我覺得有點不吉利。

  老婆瞥見我手機里兩張廟門前的照片,搶過我的手機,也把它刪了。

  導游說,今天大家運氣不大好,天氣不行,湖水沒那么好看。旅游也是需要運氣的。

  四、色季拉山

  跟團旅游的好處就是,你根本不用操心行程,每天隨導游安排。到林芝的第二天,我們?nèi)チ松纠健?br>

  色季拉山?jīng)]聽說過,但我聽說過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是西藏最有名的“神山”之一。它海拔七千多米,是林芝地區(qū)最高的山峰,有“冰山之父”的美譽。南迦巴瓦峰峰體終年積雪,但因云霧繚繞,極少向世人露出真面目,傳說十人九不遇,故也被稱為“羞女峰”。導游告訴我們,觀看南迦巴瓦峰的最佳地段就是色季拉山。不過,今天我們能不能看到她的“真容”,那也就只有看我們的運氣了。不過我心里倒是存了點念想,或者說是希望,說不定就真的看到了呢?

  通向色季拉山的公路做得很美,雖然基本是雙車道,但路面鋪著瀝青,平整而干凈,公路在山間盤旋向上,平和而不險峻,再加上公路上的車真的不多,行駛在上面,讓人感覺良好。望著遠處的雪山,內(nèi)心有一種想爬上雪山,與白雪做親密交流的沖動。

  旅游車來到一個埡口,這里有一個停車場,有很多車也有很多人。我們的車也停下來,導游告訴我們,色季拉山到了。

  下得車來,一下子就陷入了冰雪的世界(山下應該還是春天),目之所及,全是白雪皚皚。說實在話,內(nèi)心一下子好像還沒有這樣思想準備,我呆在原地有點不知所措。茫茫四顧,不知是云霧還是雪山,那種感覺既新奇又興奮。

  老婆很開心,拉著我到處拍照。而我多動一下就感覺有點氣喘。看見旁邊有一棟平房,里面是一排的商店,店里有手持式氧氣瓶,二話沒說就買了一瓶。穿過這排商店,我們進入了觀景臺的主區(qū)。

  觀景臺主區(qū)這邊四周建有圍欄,在中心位置,有一個用大石頭磊起的瑪尼堆,瑪尼堆中間再立一根大柱子,上方的橫木上掛著一口大鐘,一根繩索垂下來,人們拉著繩索就可以敲響大鐘,這應該是一種藏式的祈福儀式。

  我看見很多人穿著藏族服裝在照相,開始我以為既然是在西藏,有很多藏人也不奇怪。很快我就發(fā)現(xiàn),這些穿著藏族服裝的基本都不是藏族人,他們是專門去服裝租賃攤租了服裝來拍照的游客。

  我們在一個角落找到了一個服裝租賃攤,一人二十元,攤販老板幫我們裝扮起來。老婆戴著橘紅色的藏式帽子,穿上紅黃相間的藏袍。而我穿的是一件帶毛的牦牛皮做的袍子,這袍子感覺就是一塊長方形的牛皮,在中間挖了一個洞,讓腦袋穿過去,就是前后各一塊,用腰帶在中間一捆,就是一件袍子了。戴上牦牛皮做的帽子,再挎?zhèn)€莫名其妙的小包,就算裝扮好了。我看了看老婆,感覺她穿這一身還挺好看,少數(shù)民族的味道還挺濃,而我這一身,就有點不倫不類了。不過,好玩就行,別的就懶得計較了。

  在景觀臺的圍欄邊,立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此生必駕? ? 318? ? ? 海拔4728? ? ? 南迦巴瓦7782”。我只注意了4728,我知道此刻我們所站地方海拔就是這高,而別的都不在意了。

  拍照,拍短視頻,自拍,請人幫忙拍,玩得不亦樂乎!旅游的目的是什么?無非是開心就好。

  盡興登車,下得山來,才忽然想起,不是要看南迦巴瓦峰嗎?南迦巴瓦峰在哪里?在那雪山上玩得早把這事拋到九宵云外了。不過也只好安慰自己,今天這天氣,即便自己有心,也肯定是看不見的了,或者說,山上那么多人,沒一個人看南迦巴瓦峰(因為根本看不見),說明我有心和沒心其實也沒什么區(qū)別。

  旅游有時候和人生是一樣的,留有遺憾,或者說,不可能事事如意,實在是太正常不過的了。

  去手機上查了一下“此生必駕318”,才知道318是指國道川藏線,是自駕游西藏的最佳線路。而色季拉山正是318自駕游線路上一個著名的景點之一。內(nèi)心不禁有點蠢蠢欲動,什么時候我也能此“生必駕318”呢?

  五、羊卓雍措

  西藏宗教文化中,讓人感到最神秘最靈異甚至最不可思議的,莫過于活佛大喇嘛的轉(zhuǎn)世靈童。而找尋靈童的過程,對于我輩內(nèi)地受無神論教育的人來說,深感詭異奇幻。

  那天導游開口就問,你們相信有轉(zhuǎn)世靈童的存在嗎?我二話沒說點頭應道,相信啊!其實,我哪里知道?或者說,我哪里知道自己是應該相信還是不應該相信?而我之所以應承,實在是這事西藏人是堅信不疑的。

  導游給我們介紹了轉(zhuǎn)世靈童尋找的最主要的四種方式。第一種,按照遺囑或者預言尋找。活佛圓寂時,會留有遺囑或者預言書,會告訴找尋靈童的人,去什么方向,找什么人(導游講了一個案例,大寶法王遺囑中連靈童的父母叫什么名字都講得清清楚楚)。第二種,高僧占卜,通過高僧占卜,可以知道靈童出生的方向,占卜結(jié)果再與降神所示情況相互應證,就可以知道靈童在哪里了。第三種,觀湖幻景。去到神湖邊,通過虔誠的祈禱,湖中會顯現(xiàn)一些景象,這些景象會顯示靈童出生的方位。第四種,金瓶摯簽。所謂金瓶摯簽就是抽簽的方式。過去幾種方式都可以采用,而現(xiàn)在據(jù)說政府比較認可的只有金瓶摯簽了。

  我們要去的羊卓雍措就是“觀湖幻景”的神湖,也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羊卓雍措漢人就把它叫“羊湖”。去羊湖的路和去色季拉山的路都是國道318線,去色季拉山的時候,我覺得路是“平和而不險峻”,而去羊湖就完全不一樣了。導游一般會站在過道前給游客做講解,而上羊湖前導游就說,等會路況太險,不能站立了。

  從山下向上望去,但見光禿禿的大山層層疊疊堆向天空,公路像左右扭動的一條大蛇,在黃澄澄的山體間,攀援向上。車開到半山腰的時候,我回頭看去,我們走過的路,像一條蜿蜒的大尾巴甩在身后。我向上看,盯著山頂?shù)哪莻€位置,心說,到了那里就該到頂了吧?哪知道等車開到我曾盯著的地方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這還是另一座高山的山下啊。我往車旁邊看,車窗下就是萬丈崖坡(不是懸崖)。我心說,如果有車從這里滾下去,除非出動直升飛機,否則估計根本沒辦法去下面撈一根稻草。自從踏上青藏高原的土地,雖然都是高原。可山的相對高度好像也不算特別高,而這上羊湖的路,讓我真正感受了什么是世界屋脊了。

  山路上自駕車很多,這里應該是自駕游最值得打卡的地方之一吧?在一些突出的埡口,建有小型的觀景臺,自駕游的游客們很多停車攬勝,流連不去。

  車到山頂,我往遠處望去,但見連綿雪山如玉色的擺件,天空如水洗般湛藍,太陽柔和的光撒下來,在高原的風吹拂下,人如臨仙境。此刻,世界,如此的壯美;天地,如此的磅礴;塵世,如此的渺小;人生,如此的美麗!

  羊卓雍措到了。

  在雪山圍堰的峽谷間,一座巨大的高山湖泊映入眼簾。湖水如碧玉一般橙澈,據(jù)說羊卓雍措藏語的意思就是碧玉湖,看來真的是湖如其名了。我望著這一汪湖水,內(nèi)心冒出兩個字:“脫俗”。是啊,看過太多的山水,柔美的不免俗氣,遼闊的不免蠢大,精致的不免做作,而這一湖水,超脫凡塵了。

  也只有這樣的神湖圣湖可以去承載靈童轉(zhuǎn)世的“觀湖幻景”了。據(jù)說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靈童尋找就是在羊卓雍措完成的。當時找尋人員在湖邊設(shè)臺祈禱,念誦經(jīng)文,再向湖中拋灑哈達,寶瓶,藥物,然后靜觀湖面所形幻影,歷時一月有余,某一日夜晚,找尋人員在夢里見到湖面幻影出現(xiàn)明顯指示,醒來即按指示找到了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神話故事?但我知道藏人的很多信仰就是自然神和人的關(guān)系,對土地的崇拜,對山水的崇拜,其實一直貫穿在喇嘛教的始終。從踏上西藏的土地,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西藏是一個缺氧但不缺信仰的地方”,為什么會“不缺信仰”?環(huán)境如此的惡劣(對人類生存來說),內(nèi)心如果沒有力量,又何以生存?

  羊卓雍措的海拔標高是4998米,我查了一下手機,軟件顯示是4780米。這說明我們站立的地方并不是最高點。我喘氣有點吃力,可也擋不住內(nèi)心的激情,和老婆一起,四處游覽,拍照留念。在觀景臺邊停著一臺紅色越野車,車邊有一個攤位,上寫“高原放歌,抖音制作”。老婆就攛掇我,讓我也去唱一首歌。我心說氣都喘不過來,還能唱歌?那老板說,沒關(guān)系,我有辦法讓你唱得好。好吧,用微信掃了50元,我坐在唱歌的高凳上,翹起二郎腿,老板拿了把吉他讓我抱著,給我戴上一頂牛仔帽,脖子上掛上一條橘紅色的不知道是該叫圍巾還是哈達的東西,他拿著我的手機開始拍攝。音樂聲響起,是那首熟悉的《青藏高原》,等到開唱的時候,音箱里傳來和我酷似的男中音,而我只需要對著嘴形張嘴,再抱吉他亂彈,就把這首歌唱完了。老板夸道:“太有范了!”

  唱一首足可亂真的假歌,游一回似真似幻的羊湖。

  六、大昭寺和八廓街

  很早就知道,做為一個信仰喇嘛教的教徒,一生要做一件無尚神圣事情就是:去拉薩朝拜一次。而這個去拉薩不是坐車去,不是騎馬去,而是磕長頭而去。所謂磕長頭是雙腳并立,雙手合掌高舉過頂,然后雙腿跪下,再全身趴伏,雙手前伸貼于地面,額頭觸地。動作做到位后起身,往前走三步,再重復這個跪拜動作。如果你的家距拉薩一千里,你就磕一千里,如果有兩千里,你就磕兩千里。很多人這一去可能就是幾年。有的人可能累死或者病死在半道,而后面的人看見了,會敲下死者的門牙帶在身上,如果他磕到了拉薩,也就相當于帶著死者也來到了拉薩。

  他們到拉薩最終的目的地就是大昭寺。

  關(guān)于大昭寺我能知道就是這是土蕃王松贊干布下令建造的。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世人皆知,可很多人并不知道,松贊干布不光是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還娶了尼泊爾的一個尺尊公主。松贊干布為尺尊公主建造了大昭寺,為文成公主建造了小昭寺。尺尊公主從尼泊爾帶來一尊釋迦牟尼8歲等身佛像,供奉在大昭寺,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了一尊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供奉在小昭寺。

  我們參觀大昭寺是從嚴格的安檢開始的。所有的進入大昭寺廣場的游客都必須刷身份證,再做安檢。不許帶火機,不許帶水。安檢堪比上飛機。我知道,這是因為2008年的3.14。西藏這塊土地并不只有信仰,還有暴力和分裂。

  進入大昭寺廣場,迎面看見的大昭寺是一群并不顯得雄偉的平房,有很濃郁的藏族風格。因為各種遮擋,好像也沒看到什么正門。在大昭寺門前,一塊用欄桿圍起來約有幾百平方長方形的地面,幾十個藏人面對大昭寺,在原地不斷重復五體投地的跪拜。使大昭寺一下子就讓人感到神圣莊嚴起來。作為一個并不信教的內(nèi)地人,內(nèi)心不禁會問自己一個問題,是什么力量驅(qū)使著這些藏人,前赴后繼,虔誠無比,不計生死的來到這里?信仰的力量又是何其強大啊!

  由于每天進大昭寺的人員限制,需要提現(xiàn)預約,而且費用還高,旅行社并沒有安排我們進寺廟參觀。導游告訴我們,環(huán)繞大昭寺的八廓街也是朝拜的圣地。如果我們順時針環(huán)繞一周,就相當于誦經(jīng)一輪!雖不敢說信教,可內(nèi)心還是有敬畏和虔誠,我們也就隨著人群一起,走上了八廓街。

  所有人都朝著一個方向行走,人群中不時看見磕長頭的信徒,這些信徒很多穿著一件長袖圍裙(就是我們下廚房穿的那種——因為總是趴伏地面,圍裙是防臟的),雙手各扣著一塊木板,膝蓋上再綁著一些防護用品。他們臉上的表情是一種極度的平和,無喜無悲,不急不躁,每一個動作都做到位。我站在旁邊觀看,心想,如果是我來做,我會不會跪拜的時候,動作快一點?向前三步會不會跨步大一點?這樣不就可以把磕頭的“任務”早點完成嗎?馬上,我便為自己荒唐的想法感到了羞恥。我輩俗人就是俗人啊!很久前曾聽一個去過西藏的朋友說過一句話,他說去西藏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信仰?我們內(nèi)地也有很多所謂的信徒,他們也會去廟里燒香磕頭,可他們內(nèi)心其實都是在和菩薩做一場交易,我給菩薩燒了香,磕了頭,菩薩就應該保佑我,達成我希望的愿望。而此刻在磕長頭的信徒身上,我沒有看到功利,更沒有看到“任務”,我只看到虔誠,只看到信念,只看到奉獻,那一刻,我真的感覺到他們雖然身體撲伏在地,而靈魂卻在高傲飄揚!

  磕長頭的人群中,有只有一條腿的,有失去雙手的。他們?nèi)匀辉谝唤z不茍的做著每一步該做的動作。我默默的拿出手機,拍了視頻留著紀念。

  八廓街邊密密麻麻都是商店,很多人會去店里購買各種藏式商品。導游告訴我們,八廓街生意無論多好,都會在晚上九點前(拉薩時區(qū)比北京靠西,時間比北京時間晚一個小時,也就是說拉薩的九點其實是北京的八點)關(guān)門歇業(yè)。為何?因為八廓街白天屬于活人,晚上就屬于死人了。藏人去世后,會請一個專門的“背尸人”,將逝者背靠背的綁在背尸人的背后,由背尸人背著逝者在八廓街轉(zhuǎn)街(環(huán)繞大昭寺)。等天亮后,背尸人就會將逝者送上“天葬臺”,對逝者實行天葬。

  大昭寺和八廓街,一個安放靈魂和信仰的地方,我輩俗人,仿佛也得到了一次洗滌。

  七、布達拉宮

  如果要問任何一個中國人,對于西藏的景點,你最想去的是哪一個?我想布達拉宮應該算是首選。無他,實在是它太有名了,我們使用的五十元人民幣的圖案,就是取自于布達拉宮。不過,包括我在內(nèi),很多人對布達拉宮的了解,也就停留在它的外形上。它里面是什么樣子?布達拉宮是誰建的?其實都不知道。

  我們到達拉薩的第一天,司機接我們?nèi)ベe館,汽車從布達拉宮的斜后方擦身而過,我遠遠的瞥見布達拉宮的身影。我發(fā)現(xiàn)整個拉薩是處在高山包圍的一塊平地上,而這塊平地的中間,有一座小山,而布達拉宮就建在這個小山頭上。

  旅程的最后一天就是參觀布達拉宮。旅行社之所以這樣安排,我想,實在是布達拉宮是西藏文化、藝術(shù)、宗教、政治等等的集大成者,理應成為我們行程的高潮吧!

  我內(nèi)心充滿期待。

  從大昭寺廣場出來,導游帶我們?nèi)サ氖撬幫跎健N乙詾槭侨⒂^藏醫(yī)王菩薩,結(jié)果并不是。藥王山腳下建有一座兩三層的高臺,我們爬上去,見有人手舉五十元人民幣在拍照。我定睛一看,發(fā)現(xiàn)這個高臺就是五十元人民幣布達拉宮圖片的拍攝地。從高臺看布達拉宮,布達拉宮在右前方約三四百米的位置,因為不是正前方,反倒感覺布達拉宮更加立體,更加雄偉,也更加神秘。

  據(jù)說布達拉宮的始建者就是松贊干布,也就內(nèi)地的唐朝時期,后來被毀,是五世達賴喇嘛(清朝康熙時期)大規(guī)模重建,距今也是近四百年的時間了。而此刻我看到的布達拉宮,感覺就像一座全新的建筑,當然,我是說它的顏色,它的氣質(zhì)倒是透著極其濃重的古樸氣息。布達拉宮據(jù)說只有四種顏色,下面的主體建筑是白色,上面主體建筑是紅色,兩邊嵌有黃色的建筑,然后,所有的窗戶的邊框是黑色。這些顏色看上去很干凈,也很分明,這是這棟建筑為什么感覺像新的一樣的原因。當然,更主要的原因就是:這棟建筑保護得極好。

  我和老婆拍照留念。

  參觀布達拉宮需要預約,需要門票,需要嚴格安檢,而且規(guī)定,每個導游只能帶不超過13名游客一路同行,每個游團相隔半小時進入。導游要求,盡量不要多帶隨身物品,說爬布達拉宮相當于爬一次九十層的高樓。這可是在海拔三千七百多米的高原。

  安排我們參觀的時間是下午一點四十。我們每個人去租了一臺無線耳機,這樣,在一定的范圍里,我們就可以清晰的聽到導游的講解了。

  走近布達拉宮,這座宮殿的下面建筑都是用石頭壘砌而成,石頭上刷著一層像石灰水一樣的白色的東西(有人說布達拉宮刷的是牛奶和蜂蜜水,有人甚至會用舌頭去舔舐。而我是不信的),這些石墻從遠處看,顯得很精美,臨近看卻顯得極粗糙,就像一毛坯房上刷了石灰水。

  上布達拉宮首先就是三段“之”字形的坡道。坡道上鋪著石板,石板凹凸不平,古樸而原始。在坡道開始的道邊,有一塊高出地面的臺階,上面刻著一個“卐”字,導游告訴我們,這是當年那些喇嘛和貴族上布達拉宮騎馬用的上馬石。不過當年喇嘛和貴族上布達拉宮更多的方式不是騎馬,而是騎人。就是像現(xiàn)在許多小孩子騎在大人的肩頭那樣,喇嘛和貴族們叫身材高大的奴隸過來(西藏一直到1959年以前,一直是實行農(nóng)奴制,奴隸和牲口是沒有區(qū)別的),雙腳跨坐在奴隸的肩頭,由奴隸馱著他們上去。

  我們在坡道上慢慢的往上走,坡道邊有人高的矮墻。我問導游,當年為什么不把宮殿建在平地,而非建在這么難爬的山上?導游告訴我,這是因為戰(zhàn)爭的需要,高地利于防守。是啊,今天我們爬上去都費勁,何況是打仗呢?

  三段“之”字路爬完,通過一張大門,我們來到一個陽光普照的平臺。導游告訴我們,可以在這個平臺休息一會,買點水喝(上布達拉宮也是不許帶水的)。接下來我們將進入布達拉宮的內(nèi)部了,有兩點要注意,一個就是爬樓的時候,手要抓牢,身體重心要前傾,防止摔下來(布達拉宮內(nèi)部的樓梯最陡的可能有六七十度),一個就是絕對不允許拍照。

  所謂布達拉宮的內(nèi)部其實主要就是我們從外面看見的紅色的樓房。我走近一看,那紅色的墻壁竟然是用比火柴棍大不了多少的柳樹枝,侵染紅色染料,然后再密密麻麻整整齊齊垂直“栽”(?)“粘”(?)在墻壁上的,遠望也很精美,近看只覺原始。導游告訴我們,這種材料可以防雷防火。

  進入布達拉宮內(nèi)部,我直觀的感受就像進入一座迷宮。手腳并用的爬上一層樓(樓梯用木頭制成,踩踏處用鐵皮包裹,寬度也就一人多寬),轉(zhuǎn)過一個彎,我們看見一座大殿。導游告訴我們,這里是達賴喇嘛議政的地方,這應該算是西藏的“金鑾殿”了。這個“金鑾殿”大約只有一百多平方米,四周有立柱,達賴的寶座在正前方的高臺上。大殿沒看見窗戶,里面雖然有電燈照明,但給人一種昏暗陰森的感覺。去過北京故宮看過,再看這個,就覺得很是小家子氣了。西藏過去一直實行的是政教合一的制度,達賴喇嘛既是西藏宗教最大的“活佛”,同時也是事實上的西藏王。想當年,這里就不是誰都有資格來看一眼了。

  從“金鑾殿”轉(zhuǎn)出來,接下來是各種佛堂,供著各種菩薩。我們反正也搞不清是什么菩薩,也只能匆匆一瞥了。

  最后進入的是靈塔殿。所謂靈塔就是歷代達賴喇嘛圓寂后,用黃金為他們打造的肉身安放之所。用我們內(nèi)地人人聽得懂的語言,就是達賴喇嘛的墳墓。達賴喇嘛圓寂以后,肉身會用特殊工藝做成肉身菩薩,再將肉身菩薩盤成打坐的姿勢,供奉在靈塔里,供人參拜。

  靈塔殿大約也只有上百平方米,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就供奉在這里。每一座達賴喇嘛的靈塔相隔可能不到半米,擺得密密麻麻。靈塔的形制都差不多,下面是用黃金打造的四方形的基座,上面是一個圓形的寶塔,達賴喇嘛的肉身菩薩就安放在里面。在圓塔的正面,會有一個像門狀的窗戶,窗戶上有柵欄擋住視線,讓人并看不見肉身菩薩。如果里面沒有肉身菩薩(六世達賴喇嘛的肉身就沒有),靈塔就沒有窗戶。靈塔的大小也不一樣,據(jù)說靈塔的大小是由這位達賴喇嘛在世所做貢獻的大小來決定的。靈塔殿最中間的位置安放著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他的靈塔據(jù)說使用黃金達十幾噸,是整個靈塔殿最大的一座靈塔。毫不夸張的說,如果我剛才還說布達拉宮的“金鑾殿”太“小家子氣”,而這個靈塔殿,就是一座黃金山了。

  這么多的黃金從何而來?導游告訴我們,西藏所有的信徒,每年要把個人收入的百分之七十捐獻給寺廟。如果有達賴喇嘛圓寂,還得加捐。換句話來說,這里面我們看到的黃金,可能是幾百年來,整個西藏財富的很大部分了。

  靈塔殿出來,已是布達拉宮的后山。站在下山的坡道上,陽光照下來,有一種開朗明媚的感覺。內(nèi)心不禁感慨良多。

  說到宮殿,我們往往感覺的就是豪華,氣派,舒適,大氣等等,而這座布達拉宮,我看到的是險峻、仄鄙、陰森和不食人間煙火。這里是達賴喇嘛的宮殿,也就是他的家,可這里我除了看見“金鑾殿”和佛堂,再就是靈塔。達賴喇嘛睡在哪里?吃在哪里?玩在哪里?在哪里上廁所?一切和人的欲望有關(guān)的全都沒有(至少我沒有看見),但我可能肯定,這里和豪華,氣派,舒適,大氣等等都不相關(guān)。忽然就明白了,拉薩為什么叫“圣地”——藏語拉薩就是這個意思。布達拉宮除了和靈魂有關(guān)的東西,除了和信仰有關(guān)的東西,其余的東西都不重要。

  布達拉宮是真正的靈魂殿堂!

  八、納木錯

  很早就知道,納木錯是西藏三大圣湖之首,有“天湖”之稱。也是西藏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咸水湖。當然,吸引我的不是這些,是這個圣湖的諸多傳說和絕美風景(來西藏之前我所知道的西藏圣湖也就只有一個納木錯)。

  當年,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入主布達拉宮,名義上是西藏的政教合一的“王”,而實際上只是當時攝政王的傀儡。倉央嘉措詩才絕艷,寫下大量情愛詩篇,卻拙于政治斗爭,在23歲那年,攝政王上書康熙皇帝,說倉央嘉措是假達賴,要求廢黜他的身份,康熙皇帝批準,并命令將倉央嘉措押解至北京。倉央嘉措去京途中,行至納木錯,在夜色中,乘人不備,跳湖而死,尸首不可得,化為納木錯湖水,時年24歲。(倉央嘉措歸宿有多種說法,此種說法是導游所說。布達拉宮六世達賴喇嘛靈塔只有衣冠,而無肉身菩薩)。

  旅程的最后兩天是自由行,我們決定去納木錯。

  老婆在網(wǎng)上定了一個“一日游”。問那聯(lián)系人,去納木錯有什么注意事項嗎?她說沒什么需要特別注意的。

  第二天清晨,我們在賓館大廳等旅行社的車,幾個也在等車準備結(jié)束旅行回家的游客也在,聽我們說要去納木錯,就好心的提醒我們,去納木錯在高海拔呆的時間長,要帶點氧氣。我二話沒說,馬上去賓館前臺買了兩罐手持氧氣瓶。一個游客從包里掏出一瓶,說我這瓶氧氣只吸了幾口,送給你們吧!自然是心存感激。

  一日游的旅行車是臺小面包車,游客只有十個人,加司機和一個不知道叫安全員還是伴游的,一共十二人。車出拉薩,司機兼導游開始說話,他說,很多人去過羊湖,去過色季拉山,甚至去過珠穆朗瑪,感覺高原也不過如此,所以在思想上就越來越不重視高反了。我想告訴大家,在西藏旅游,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就是納木錯,為何?一個,那些地方一般你呆的時間最多就是一兩個小時,身體還沒有做出反應,人可能已經(jīng)下到海拔較低的地方,再一個,比如去珠穆朗瑪,你一定是做好萬全的準備,所以也不會出太大的問題。而去納木錯,來回將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呆七八個小時,很多人因為沒有充足的思想準備而出事。所以,去納木錯旅游出事概率是最高的。

  大家一聽,精神馬上緊張起來。司機兼導游繼續(xù)說,去納木錯之前請不要吃抗高反的藥物,抗高反的藥物一般只是降低人體高反的反應程度(言下之意就是只是感覺上有所緩解,而事實上身體該怎么樣還怎樣),而一旦出問題,反而會更加厲害。另外,去納木錯之前千萬不要喝酒,喝酒會加快血液循環(huán),加速高反反應。

  一聽這話,老婆便很生氣,昨天專門問了那個聯(lián)系人的注意事項,她根本沒說這些。而我昨晚為了慶祝我們結(jié)束上個團的游程,還特意在晚餐喝了瓶小酒。老婆和司機理論,可又有什么辦法?

  出城上百公里,有一高原安全知識普及站,我們都下車去聽。站里人員講解去納木錯安全知識,一句話,兇險無比!我們內(nèi)心充滿惶恐!今天不會因為來旅游,來玩一趟,把小命丟在這里吧?怎么辦?打道回府,不去了?一個心不甘,一個回去怎么回?這里連個車也沒有。看來只能“舍命游湖”了。那一刻,我不知道是佩服了自己的“勇氣”,還是麻木了自己的膽怯,表現(xiàn)得很鎮(zhèn)定。

  去納木錯需要裝備的是兩樣東西,一個是氧氣,一個是御寒的衣物。站內(nèi)人員告訴我們,手持式氧氣瓶里面裝的只是在西安生產(chǎn)的壓縮空氣,氧氣濃度很低,而且持續(xù)使用,幾分鐘就沒有了,對高原缺氧作用有限。要保障氧氣供給,只有配備醫(yī)用氧氣瓶。他當著我們的面做了一個實驗,拿一根燃燒的香煙,放在手持氧氣瓶前,噴出氧氣,香煙的煙頭火苗稍微有些閃亮,用醫(yī)用氧氣瓶噴出氧氣,煙頭火苗大盛!不可否定,醫(yī)用氧氣瓶作用強大。站內(nèi)人員又拿出一個小儀器,夾在人的食指上,說是檢測人的血氧含量,說正常情況應該是一百,如果低于九十去納木錯就很危險。有人檢測指標是八十多,站內(nèi)人員遞過一根氧氣管,他的指標便直線上漲。我也測了一下,開始我的血氧含量竟然只有六十多,吸氧后才達到九十多。

  內(nèi)心雖然早已感覺他們在聯(lián)合做一場銷售的“套路”,可在面臨實打?qū)嵉母咴磻媾R實打?qū)嵉纳kU的時候,是不顧他們的“套路”,甚至揭穿他們的“陰謀”?還是接受這一切,相信他們的“善意“?

  我沒有做過大的糾結(jié),選擇了后者。在生命面前,別的什么很重要嗎?況且,還不是我一個人的生命。氧氣瓶有五升的,有十升的,我沒有猶豫,選擇了十升,另外,為自己租了一件棉大衣,為老婆租了一件羊皮圍裙,總共花費七百八十元。

  整裝再行。司機用繩子將氧氣瓶固定在我們前面車椅靠背后面,分出兩根吸氧管供我和老婆吸氧。我望著自己和老婆的樣子,忽然就覺得有點滑稽,在我印象里,這可是醫(yī)院搶救的式樣,而我們卻是去旅游。聽人說過“拼死吃河豚”,一定沒聽說過“拼死去旅游”的吧?而我們,也算人生頭一回了!

  藏北的風景可能是最接近人們對西藏高原的印象。地廣人稀,雪山荒漠,牦牛藏羊。藏式的民居一般是平房,一棟百十平方的建筑,連著一個幾百平方甚至上千平房的院子,平房住人,院子關(guān)牛羊。在房子旁邊,一定會有一堵褐色的墻,這是當?shù)嘏擞门<S壘起來的,等這些牛糞干透,就是這個家庭最好的燃料了。

  納木錯景區(qū)大門建在山下,司機特意停車,讓我們下車上廁所(高原不可憋尿),接下來我們開始上山。

  上山的路不算太險,大地已被積雪覆蓋,只有我們行駛的道路沒有積雪。四周的雪山連綿不斷,極目遠眺,雪域高原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一派銀裝素裹的景象。在路上一直懸著的心,不知不覺的就放了下來,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不禁生出不虛此行之感!

  車行幾十分鐘,來到一個埡口。路上的車排起長隊停在路邊,這里是去納木錯最高的一個景點,我們下車,見半山上立著一塊大石頭,上書“拉根那? ? 海拔5190”。這次西藏之行去過幾個高峰,這個5190應該算是我們實際站立的最高點了。我不敢動作太大,感覺喘氣有點吃力,只好用手持氧氣瓶吸上幾口。地面全是積雪,行走也得小心翼翼。心情倒是興奮,出拉薩城的時候,司機告訴我們,年滿60歲的,去納木錯就必須簽生死狀了。還好,我還在免簽范圍,但我知道,估計這輩子再來一次這個地方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了。

  我和老婆在拉根那石碑前留影。這里,可能成為我們此生來過的海拔最高的地方(五千多米應該算是普通人能到達的海拔極限,上六千米只能是專業(yè)人士,普通人就是生命禁區(qū))。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個地理的高度,也應該是我們?nèi)松母叨取?br>

  拉根那下面就是納木錯了!

  西藏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教徒來納木錯游湖,也就是環(huán)繞納木錯,繞湖一周有一百多公里,我們顯然是不可能徒步做這樣的環(huán)繞。景區(qū)安排有擺渡車,我們乘車游湖。

  四月底的納木錯湖面已開始解凍,距岸邊近的地方已經(jīng)可以看見湖水,而湖的中間,還是一片白茫茫的冰雪。擺渡車送我們到有一片沙灘的湖邊,讓我們下車游覽。

  駐足納木錯湖邊,首先看見的一大群紅嘴海鷗,這些海鷗一點也不怕人,它們除了在湖面追逐飛翔,還有很多就跟著人群啄食人們投喂的食品。抬望眼,隔著納木錯的冰雪,遠處的念青唐古拉山一座座雪峰排成一個橫排,像等待檢閱的隊伍,那種氣勢恢宏的景象,令人心曠神怡。此刻,陽光照過來,天地一片通明,微風撫過臉面,湖光山色表現(xiàn)為雪原銀山,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老婆拉住我的手,驚喜的說:我們?nèi)ミ^的所有景點,這里的風景是最美的!

  我深以為然也!世間有多少的美景,大多數(shù)不過是人工刻意做的修繕,而眼前的美景,除了湖邊的游人,基本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保持著它最古樸原始的風貌,正如天然去雕飾的美人,散發(fā)出無窮的魅力。我來到湖邊,面對圣湖,不自禁的跪在湖邊的沙礫中,請老婆給我拍一張照片,拍一張跪拜納木錯圣湖的照片!我不知道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只知道此刻如果我不跪下,仿佛就虧欠了什么?或者說,如果我不跪下來,就根本不能表達我內(nèi)心的情感,也許是因為這一方山水,也許是因為那化為湖水的倉央嘉措。人不一定需要宗教信仰,可人一定是需要情感,而情感的最濃烈的表達,一定是對美的追求和依戀。納木錯給了我想要的最美好的東西!此刻,我心光明!

  如果可能,真的還想去一次納木錯。

  九、西藏映像

  十天的西藏旅游結(jié)束了。內(nèi)心的激情和感慨卻一直縈繞在心間。游記雖然把一路的行程做了些記錄,想想?yún)s總覺得缺少一些靈魂。為何?有人說,最美的風景是人,雪域高原上的人是什么樣子呢?我想記錄幾段見聞,做為這次西藏之旅的“映像”。

  (一)、女王

  到拉薩的第一天就收到導游的短信,除了告訴我們第二天旅游的事項,還告訴我們她的名字叫“格桑梅朵”。我認為這一定是個美麗的藏族姑娘。

  第二天在旅游車上見到這個導游,是個身材不高,也看不大出年齡的女人,穿著一件藏式邊襟衣服,笑容很燦爛。導游很健談,一路上通天徹地,對西藏的文化,宗教,生活,風俗等等講得暢快淋漓。看得出來,她在這一塊是下了苦功夫。

  讓我大感意外的是,她并不是當?shù)夭刈迦耍且粋€來自福建泉州的援藏導游。記得我們從火車站下來,旅行社安排司機接我們?nèi)ベe館,那司機來自四川。我們晚上去餐館吃飯,那老板來自河南。我知道了,在西藏,主要的服務業(yè)這塊,估計都是以內(nèi)地過去的漢人為主。

  導游給我們講了孔繁森的故事。講他二次援藏,講他遇車禍去世,作為一個地委書記,口袋里只有八元六角錢。

  導游也講了自己的故事,她說她是三個孩子的母親,而且還是離異。為了將來能在旅游公司有一個更好的位置,她“費盡心機”的爭取到了援藏的名額,要在這雪域高原呆上三年。

  我不知道她的故事是不是營銷的包裝?但一個并不強壯的嬌弱女人,能拋舍家庭孩子,一個人跑到幾千里之外的邊遠高原,來做這份導游的工作,這不能不讓我心生敬佩!

  旅游結(jié)束的時候,我加了她的微信,她的微信名讓我有點吃驚,她叫“女王”。

  (二)、卓瑪

  旅程有一次參訪藏族民居,地點是藏南林芝下面的鄉(xiāng)村。

  旅行車停在小村邊的時候,有一個藏族女人站在路邊等我們。我們下車的時候,她就為我們獻哈達,搞得我們很感動。這個藏族女人應該算是這個村子接待旅游團的“地陪”,我們今天要去的就是她的家。

  村子的規(guī)模不算大,應該也就是幾十戶人家。房子建得很整齊,基本都是平房,然后帶個很大的院子。村道建得很好,鋪著水泥。我們正感嘆這個村子的美麗,那“地陪”問我們:你們這有來自廣東東莞的客人嗎?大家搖頭。她說:我們的村子就由廣東東莞負責對口援建的。原來如此。

  進入“地陪”的家,是一間有六七十平的房子。房間靠近墻壁的地面有一個由鐵板建成的柴火灶,里面燒著熊熊的柴火,上面兩個灶口在燒水。房間的另一邊擺著藏式的沙發(fā)還有桌椅。房子的陳設(shè)談不上豪華,也談不上簡陋,房屋中間掛一盞電燈泡,發(fā)出并不明亮的光,給人感覺有點別樣的風味。

  我們各自找地方坐下。這個“地陪”開始自我介紹,講了一串名字也沒記住,只記得她說可以叫她“卓瑪”。我知道這其實是一個藏族女人非常常見的名字。

  我特意觀察了一下這個女人,她身材不高,身體微胖,臉龐飽滿,眼睛明亮,膚色紅黑。她下穿一件藏式袍子(我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叫裙子),上穿一件西式對襟衣,頭上戴著不知道是應該叫藏式帽子還是頭巾的東西。給人健康,樸實,落落大方的感覺。

  卓瑪給我們每一個人倒了一杯酥油茶(倒得不多,估計也是怕我們不習慣,只是給我們嘗嘗味),我看很多人沒去動,就端起來嘗了一口,一股牛奶的腥味,再有點咸味,確實不是很對我們口味。

  卓瑪告訴我們,她的文化程度很高,是云南民族大學畢業(yè)的。在他們這里,可是真正的高級知識分子了。她告訴我們,這里可不是她的婆家,而是她自己的娘家,她是“娶”了老公的。按照我們內(nèi)地習俗,這算“入贅”。在西藏,嫁娶只需要幾頭牛就可以了,所以,她把老公娶進門,也要給幾頭牛給老公家。這邊的婚姻可以一夫多妻,也可以一妻多夫,不過一個不能是“公家人”和共產(chǎn)黨員,一個多妻必須是親姐妹,多夫必須是親兄弟。

  有人問,你在云南讀大學就沒談過戀愛?她說不會啊!我們藏族人一般不會找別的男人,只會回家找。我的老公比我小幾歲,我讀完書,回家就“娶”了他。我忍不住好奇,就問:問你一個不很禮貌的問題可以嗎?你今年多大了?卓瑪落落大方的回答,我33歲了,是一個孩子的母親,還準備要一個孩子,正在備孕!

  她說她本來是學校的老師,因為村里里要發(fā)展旅游,她就回家來做旅游,雖然一切還是剛剛起步,但他們信心很足,未來會越來越好的。

  她還和我們介紹了他們的風俗,飲食,宗教。她的那張純樸大方的笑臉,很長時間還記得。

  這里是一個有生氣有活力有信仰的地方。

  (三)、月亮

  那天,和老婆從西藏博物館出來,在門口的街邊,看見一個賣配飾、小擺件和工藝品的地攤,老婆很喜歡這些小玩意,就走過去想選購點東西。擺攤的老板是個年輕的姑娘,地攤旁擺了塊牌子,說明這些商品都是從尼泊爾進來的。那姑娘長得很美,像個江南女子,可她說她是內(nèi)蒙人,是蒙族人。

  我本沒什么興趣,可忽然想起自己身上有一塊去年買的翡翠貔貅,那系貔貅的繩子都快磨斷了,就問那姑娘,你這有好看你點的系繩嗎?她說:我有很漂亮的系繩啊,不過今天沒帶來,你需要加我微信,發(fā)地址給我,我可以寄給你。說完,她遞過手機加了我微信。我猶豫了一下,沒多說。她又說:我這有很一般的系繩,你如果需要,我可以送給你。說完她拿出一根系繩。我看了一下,覺得也挺不錯的。就說:那就這根吧,你看要多少錢?她說:不要錢,送給你了。我說:那怎么行?想想,還是把身上的貔貅遞給她,她幫我把老繩子剪下,還很用心把老繩子上一顆珠子卸下來,裝到新繩子上,幫我把貔貅系好。

  我有點過意不去,就去她地攤上用心觀看,見一大一小兩個韋陀杵,黃橙橙的,也不知道是銅質(zhì)的,還是鍍銅的,擺在家里或者送人當禮品看起來真的不錯。我問她:這兩樣東西怎么賣?她說:大的150,小的45。我說:這樣,這兩樣東西我都要了,我一起轉(zhuǎn)你200元。她說:你轉(zhuǎn)我195就行!我也沒多話,直接給她轉(zhuǎn)了200元。

  我拿上韋陀杵和老婆準備離開,那姑娘忽然問我們,你們是準備坐飛機回家嗎?我說:是啊!我們買了回湖南的機票,第二天就要離開。她說:這韋陀杵不能上飛機啊!我說:打包托運不行?她說:可能不行!那怎么辦?我有點彷徨。她說:這樣吧,東西你給我留下,錢我還你。她拿出手機看了看,說:你轉(zhuǎn)的錢我還沒收,可我也不方便拒收,我再給你轉(zhuǎn)200吧!

  說實在話,我內(nèi)心的感動和感激不知道應該怎么表達?我在想,這就是圣城拉薩的人應該有的樣子嗎?

  這個姑娘的微信名叫“月亮”。

  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797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79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628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42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44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48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40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85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717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0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94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16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45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18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71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14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50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為什么要來西藏呢? 為了倉央嘉措斑斕的情詩; 為了大昭寺前磕長頭的藏民; 為了那些蕩氣回腸的青藏歌謠; 為了心里躲...
    胡葉平閱讀 1,116評論 0 4
  • 一、坐上火車去拉薩 7月5日晚上9點,我和兒子坐上了上海開往拉薩的列車。我是在途牛網(wǎng)上報的團...
    古古西西閱讀 387評論 1 5
  • 11天的西藏之旅在心頭仍有余味。我們坐火車去,飛機回,逐步適應高原氣候。火車行至格爾木車站要更換動能更強勁的車頭,...
    Karen靜舒閱讀 963評論 2 9
  • 西藏行札記 7月22日,我們一行9人早6點半在海情大酒店吃過早飯后,駕駛3輛豐田霸道型越野吉普車出發(fā),開始駕車游西...
    留住初心閱讀 443評論 3 2
  • 西藏,毫無疑問是我一生總想要去一次的地方。想和太太一起去,但她怕高反,最后只好一人行走。出發(fā)前我閱讀了...
    大頭蠶閱讀 2,294評論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