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各地布道中國式眾籌,講座,分享,做項目,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對眾籌金牌講師,如何修煉的理解。
(1)堅持原創
原創的過程就是自我梳理的過程,無論是眾籌的理論結構,知識點,關鍵要素,核心能力,寫的過程中也就會越來越清晰。尤其是自己的體會和感悟,以及針對某個問題的理解,堅持原創越多,時間越久,收獲越大。個人認為,先堅持30天原創,并且有5篇文章左右的精品文章才可。
(2)自制課件
我第一次分享前,把自己對首席架構師的課程進行了拆解,通過從新組合,編制了《解析中國式眾籌》的課件。從過往的這么多次分享體會看,還不是很滿意,我會在北京分享之前,把課件從新打磨,尤其是內容,模式需要創新。除了理論,更多的是結合案例和實踐體會,才能夠抓住大家的眼球。
(3)堅持分享
分享的過程就是自我提升的過程,用自己的語言,將眾籌的真諦全面的解釋給大家,不但加深了自我體會,而且升華了認識和理解,這也是我在各地分享中最大的收獲。
分享要熟悉幾個方面,一是對參加學員情況的了解,尤其通過分析能抓住大家的心里期望和痛點。二是從自身能力去建設,要加入實踐,體會,心得,尤其是項目成功,失敗關鍵點的分析,這種自身能力提升,有助于把課程講好。
(4)問題答疑
分享一個話題難度不大,難得是針對學員提出的各類問題的答疑。楊眾籌在架構師培訓時,讓我們問問題,目的就是讓大家積極思考, 而回答問題的能力確是非常關鍵。所以,在問題答疑環節,我針對的是對中國式眾籌理解的問題,每個人自己項目的問題,都留著私下溝通。
最近才女陳墨正在組織眾籌百問活動,這是能最有效的歸納總結眾籌路徑的方式,對中國式眾籌的推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5)項目積累
理論與實踐結合,是提高課程質量最好的方式,理論精華提取出來,針對關鍵的理論點,結合項目進行講解,將會讓參訓學員受益匪淺。 從過程看,如果能把失敗的案例進行總結,然后結合關鍵點正反兩面論述,效果會更好。
因此,對架構師或者講師的要求就是要親自操作項目,了解眾籌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對環節中的節點,都可以去判斷。個人理解,金牌講師要在成為首席架構師基礎上,并且具備專業培訓師的能力,才能選拔推出。
(6)總結提升
針對不同的參訓人員,不同的培訓目標,不同的區域,授課的出發點,準備都是不同的。前期調研越充分,準備越深入,課堂導入越迅速,互動越頻繁,課堂效果也會更好。
中國式眾籌是門新的課程,理論部分相對枯燥,因此,不斷的總結,不斷的修改,才能提升綜合能力。
首席架構師每期培訓的課程內容都有修改,這種認真負責的態度值得學習。今后我的分享,也要堅持每1-2個月,有一個升級改版,與時俱進,為大家帶來新意。
(7)知行合一
中國式眾籌看似容易操作難,做講師也一樣,通過學,寫,做,講這幾個環節能夠做到基本的融會貫通。如果要提高,除了不斷的去在項目操作實踐中總結提升,更要去多吸取項目失敗案例背后的教訓,做到知行合一。
楊眾籌能做到中國式眾籌的領軍人物,與其兩年面談2萬人的經驗有很大的關系,尤其是通過他的影響力的積累,能夠與一些行業,領域內的大咖交流,這對于中國式眾籌的發展,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還有兩點不寫了,交給同學們自己補充,完善好了,就是中國式眾籌首席培訓師九段的標準和內容了。希望能為中國式眾籌培訓師的標準化,盡點微薄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