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的作用真的大于努力嗎?是的,絕大多數情況是這樣的。成年人首先要擺脫一個誤區,即“最辛苦的人往往掙得更多”,其實收入的多少完全取決于創造價值的多少,比如管理者往往比員工工作輕松,但收入卻更高就是這個道理。
一、選擇是一種創造
關于選擇,太傻有一句很牛的表述,“你只有放下選擇,無需選擇的時候,你才是真正地做出了選擇,也就是太傻的選擇。”達到這種境界,我們恐怕早就成脫凡入圣了,不過還是回答一下現實的問題吧,為什么選擇的作用大于努力。因為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創造。
人一生中一直面臨無數個選擇,每一個選擇對應不同的結果,每一個結果又會導致不同的選擇,這不就是一種創造嗎?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努力學習預測選擇的結果,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選擇的不可預知性,這樣我們做一件事才十打九穩嘛,越是復雜的選擇越是如此。
可見做出正確的選擇無疑是要付出大量努力的,尤其是在短時間內連續做出正確的選擇,簡直就是神跡,先有正確的選擇,才有努力的價值,你說說看,哪個更重要?
二、即刻行動的欲望
選擇就是一種行動,任何的實踐活動都可以視為一種行動,當然是否決定行動必然受大腦意識的影響,當然也會被種種幻想和病毒所打擾,從而生出一種自己能做的其實非常有限,甚至產生聽天由命的無力感,這些統統都是不可知論的表現。
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本身就是一件好事,將問題正確地描述出來就已經解決了一半問題了,所缺無非是行動力罷了,就是這個我一直在談的“行動力”,你腦海中深深認可的“行動力”,阻止了你進一步行動的欲望,因為真正的行動是不會考慮“行動力”是什么東西,而是直接就行動了。
這個無疑是需要訓練的,任何思維的活動想要落地都需要訓練和強化,尤其是吃到甜頭后,會強化這種行為,如同學習好的人得到了獎勵,會更加自覺不假思索地投入到學習的實踐活動中去。朋友,現在你懂得如何即刻行動了嗎?
三、美好生活的藝術
聆聽“太傻的聲音”,可以幫你找到美好生活的藝術。雖然很多人覺得這很難,甚至根本行不通,太傻從不會教導你買哪只股票賺錢多,只會反問你干嗎要買股票。還會告訴你職位、獎金、學歷、成就都是幻覺,對你一點不重要。
我相信不少看官看到這里都恨不得把這本書給撕了,大可不必,關于這種表述基本上貫穿了全書,若是要撕書,怕是要撕上好幾十次才行。讀書就是這樣,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就是說書是為你服務的,太傻也是為你服務的,選擇契合的理念,并轉化相違背的,或者再思辨后,選擇最終正確的,貫穿始終,以我為主,批判繼承,不斷揚棄,才能把書讀出價值來。
此處先且不論身心靈那一套冥想的功法,當然讓一個普通人一天冥想八個小時我覺得也不現實,悟道與否不清除,不走火入魔就算是燒高香了。
讓我從大家能接受的程度談談“太傻的聲音”和美好生活的藝術吧,請朋友們大可放心,讀了太傻后,我不會提倡有人打了你一巴掌,你應該把右臉也伸過去的行為。我比較信哲學,還是唯物辯證的那種,冥想作為一種思維訓練方式如同學習一樣,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方式,但是這不能代替實踐本身,通過冥想對自己的思維進行系統優化的確可以達到開悟的效果,從而在實踐活動中取得突破,那是這種開悟也需要門檻的,不是敲鑼打鼓、輕輕松松可以實現的。
聆聽“太傻的聲音”最重要的是掌握一套獨立思考的思維方法和行為方式,把握問題的實質,從這個角度上太傻全篇都是辯證法,也一直強調客觀規律的重要性,書中所列舉的諸多涵蓋方方面面的事例也只是作為啟發思維的素材罷了,最終是為了幫你拓展在現實中的工作思路用的。
至于美好生活的藝術,就是你由此得到的啟發作用于你的現實生活即可,如同我無法告訴你應該具體怎么干一樣,太傻也無法告知你,但是我們都在鼓勵你去發現真正的自己,救贖之道,皆在此中。
見路不走,即見因果,也是這個道理,就是實事求是,追求本真,將理想與現實、個人和集體、當下和未來統一在一起,這么去做就是追求美好生活的藝術,也是最基本的途徑。
寫在最后:
歸根到底,太傻只是一種思維方法,就像催化劑一樣,如同你學過泰拳、散打、跆拳道、詠春、八極拳等,已有一定基礎,再去學合氣道,你會發現合氣道會對你本身的技術水平有很大提高。最怕的是你本就沒有基礎,卻去學太傻,可能只有痛苦和疑惑了,最后謙虛地感慨道自己層次不夠,著實看不懂天書。
不過這倒也好說,沒事多看幾遍就好,每次看肯定會有新收獲的,這也是太傻的奧妙所在,如同很多奧妙的書籍一樣,只要能回歸到你現實的工作生活之中,那就是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