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這座城市,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所熟知,并不是因為它的發達,而是因為四十年前的那場毀滅性的大地震。
三十年過去,當人們在繁榮穩定的生活中漸漸忘卻那場災難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再次讓中國人記住了地震與災難以及大自然無可抗拒的毀滅性的力量。同時,不可避免地再次提到了唐山大地震。
國民導演馮小剛在2010年出品了災難片《唐山大地震》。片中以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為背景,唐山以及當年的那場大地震的畫面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除了震撼、催人淚下,唐山這座城市,通過電影被后生代們所熟知。
我出生于70年,唐山大地震時已經7歲了。雖然當時沒有電視,無法看到那個房屋倒塌死傷無數的場景,單從大人們的描述和電臺的播報中已經感受到那場毀滅性的災難是如何的恐怖與悲慘了。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令我這個足不出戶的小黃毛丫頭記住了“唐山”這個城市。唐山,對我來說,就是個遙遠的傳說,從沒想到有一天我會踏上這塊土地。
如果只是一場旅行,唐山不僅不是我的風景,恐怕也不是很多人向往的旅游勝地。畢竟,它距離擁有名勝古跡的首都北京很近,從地理位置到歷史人文景觀,唐山都沒有突出的特點,因此很容易被人們所忽略。
可是,做夢都沒有想到,有一天我竟然去了唐山。那是一次友情支持,我作為助教出現在唐山的一場培訓課程中。
我在夜晚八點鐘到了唐山。唐山高鐵站距離市中心很遠,四周一片漆黑,根本看不到什么風景。再加上由于開課在即,我們一路聊的也都是課程相關的話題,始終沒有提及我正踏進的因地震而記住的這座城市。
隨著城市燈光的由遠及近,我知道,我正走進這座城市中。經歷重災之后重建后的唐山,它該是怎樣呢?我對它充滿了好奇?!皼]想到我會來唐山!”,我興奮地說。
熱情的唐山人以濃厚的唐山腔說著普通話,向似懂非懂的我講解沿途所見的標志性建筑物。說實話,我對這些他們引以自豪的建筑物和風景并不感興趣,只因大地震而對這座城市而好奇。
我想知道,災后崛起的城市是否保留當年創傷的記憶?而那些震后余生的人們如今還有多少人健在?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孫后代有多少人還生活在這座城市呢?
什么唐山人杰地靈,什么唐山是陶瓷之都,什么唐山是民間皮影藝術發源地,什么這里的板栗比任何地方的都要好吃…聽著眼前這位唐山人充滿自豪地如數家珍般的介紹,我幾次煞有介事地想中斷話題,對方卻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而且提到家鄉的自豪感令他面容含笑語調越來越亢奮。大概被自己的情緒所感染,原滋原味的家鄉話總會冒了出來,令我忍不住偷偷笑了。
但是,看著他此時完全沉浸在對家鄉的自豪感中,似乎這座城市里從不曾遭遇過毀滅性的創傷,我也真不忍心打斷他的話題……
在他面前,我突然發現,我的普通話是如此標準,盡管這些年一直被公認我的普通話屬于南腔北調版的。而我的充滿海蠣子味兒的家鄉話跟唐山話比起來,也令我的自信心大增,對家鄉的自豪感也隨之而來。這算是對我此刻的小小失落的一種補償吧!
司機說再有兩分鐘就要到酒店了。我隨口說了一句:“這么快!”,心里卻在說:“總算結束你的家鄉頌了!”。司機以為我聽得意猶未盡,笑著說:“等課程結束后我帶你逛逛我們的大唐山!”,我痛快地回答說:“好的!”,其實,兩天后,也就是課程結束的一個半小時之后,我將從唐山趕火車去北京,只是沒有告訴這位熱情的唐山人。當然,也沒有告訴他我一直沒有機會問的那些“好奇”。
來到唐山,總不能看都不看一眼唐山大地震的紀念碑吧?為了不給自己留下遺憾,趁第二天的早上課前時間,所有人都還在吃早餐時,我叫了一輛出租車,告訴司機要去地震紀念碑那里。
一上車,我就急切地告訴司機,我只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司機友善地沖我笑笑,并操著濃重的唐山腔的普通話問我:“第一次來唐山吧?”。一天的時間都跟唐山人在一起,唐山話也聽得差不多了,唐山話又不是外語,更何況耳熟能詳,我聽起來已經不覺得好笑也不那么費解了,因此,跟司機在路上的攀談很順暢。
我告訴司機:“我對唐山充滿好奇是因為大地震?!保緳C淡淡地說:“每一個來唐山的外地人都跟你一樣,并不是對唐山的歷史、風景和特產感興趣,而是因為大地震而好奇。我是出租車司機,見得多了?!?。
我問:“是不是你們不愿意談起大地震?”,司機依然淡淡地回答:“對待外地人的好奇,幾乎每個唐山人都有免疫力了?!保犞幕卮?,我突然在心里覺得自己這樣直接地問唐山人很無情。更大的無情是自己對這座城以及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的無情,為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揭開他們的傷痛……
我不敢再問下去,不是怕司機不高興,而是怕傷到了他們……
司機見我沉默了,他卻并沒有止住話題,開始了自問自答:“你是不是也想問我有沒有親人在地震中死去的?”,我也對他不隱瞞,坦言本來是想問的,突然覺得這樣做有些殘忍。司機回頭對我報以微笑,并且說:“謝謝,你能這樣想,我們唐山人感謝你!”。一個出租車司機,他以唐山人的名義真誠地向一個只知道好奇而不懂得體恤傷痛的外地人言謝,唐山和唐山人的包容大度令我有些無地自容……
司機仿佛看穿了我的內心,他依然淡淡而溫和地說:“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唐山人,很少沒有親人在地震中受傷或者死去的。我的爺爺奶奶父親和姐姐都在地震中沒了,那時候我還小,媽媽帶著我去了山東姥姥家,沒想到回來時已經找不到家了……”,聽到這里,我不禁轉頭看了一眼司機師傅,他手握方向盤,眼睛注視著前方,依然表情平靜而溫和。
“對不起,我不該問起?!保冶赣中÷暤卣f。“你哪里問起過我這個話題?是我自己說的。哎!習慣了,幾乎每天都有外地乘客問這些問題,已經習慣了。再說了,活著的唐山人都是經歷過大災大難的人了,哪有那么脆弱?”,他好像看出了我的愧疚與不安,態度與言辭更加溫和而友善。
我無言以對,面對唐山,面對唐山人,沉默,恐怕是我此時最好的選擇。之前的好奇心已經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對這一方水土所有的生命的敬重……
地震紀念碑就在眼前。在我恭敬地對出租車司機師傅言謝之前,再一次對他說了聲:“對不起!”。司機師傅笑了,留下一句“唐山歡迎你。再見!”便開車離去。
站在紀念碑前,四十年前的頃刻間的毀滅之災不再只是想象,那一幕幕慘狀仿佛就在我的眼前……山崩地裂令江河扭曲,房屋成片地倒塌,無數生命在這一刻定格,成千上萬個家庭瞬間生離死別……
唐山人把7月26日大地震這一天稱作城殤日。每一年的城殤日,滿城彌漫著燒紙的味道,連空氣都充滿著哀思和緬懷……一代又一代的唐山人靜靜地聚集在此,以他們的方式緬懷他們的親人、地震中故去的所有的唐山人和昔日的唐山,他們也在用他們的堅強、包容和今日的崛起告慰那些亡靈……
電影《唐山大地震》中,方登未婚先孕,男朋友要拉著她去做人流,方登說:“別人可以,而我不可以。因為我是唐山人,我是從死人堆里活過來的,你不懂什么叫生命,所以你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愛?!埃?/b>然后決絕地離開了男朋友并堅持生下了孩子獨自將她養大成人。
“因為我是唐山人,我是從死人堆里走出來的?!?,沒有誰可以這么說,只有當年的唐山人和今天的汶川人。從災難的廢墟中走過的人對生命的理解不止深刻,除了不拋棄不放棄,還有堅韌、勇敢、樂觀、豁達、珍惜、包容和自強不息……
正是因為唐山人的豁達,才不會拒絕每一位游客的到訪,也不會介意游客們的好奇心,只因為,他們是唐山人。讓人們記住的不只是大地震。他們已從災難中走出,正在向全世界展示從廢墟中崛起的雄姿。
如果有機會重游唐山,我可以帶著歷史去瀏覽今日唐山,也可以帶著崇敬與緬懷之心去感受昨日唐山,唯獨不可以的是用一顆好奇的心來碰觸唐山人的創傷。
面對大地震紀念碑,我默默地看著碑文和字幕,深深地低下頭靜默著,并在心里默念:“唐山,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