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jié)束之后填完志愿的第二天,我就去了廈門打工。
工作內(nèi)容也很簡單,就是幫鄰居看店。店里賣的是各種各樣的女式背包以及拖地行走的旅行箱。每天早上7點左右起床,吃完早飯后,大概八點到店里,開店門,把昨晚收好的旅行箱一件件拉出來,擺好,擦櫥窗,擦櫥窗里的真皮女式包。
店面就在馬路邊,灰塵多,所以每天都要清洗打掃。店面不大,包卻很多,尤其是旅行箱,老板娘拼命進貨,店小擺不下,每天早上要把這些箱子搬到外面來,一只只擺放整齊,叫人遠遠看了就知道這邊有個包店,賣很多很多行李箱,出遠門要打包行李之前可以來這邊看一看。
那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出遠門,一個人離家那么久。我很認真,在熟悉了工作流程之后,每天不用老板娘催促,就可以自己一個人早早過來開店,把商品擺放整齊。之后,跟著老板娘看店,直到晚上九點半左右打烊,收拾好東西后關(guān)店門,回去睡覺。
除了吃飯睡覺,整天在店里消磨時間,看各種各樣的客人來來去去,推銷商品,討價還價,這樣的生活其實是很有規(guī)律的。因此,去了10天左右,我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還長胖了。于是日復(fù)一日的重復(fù)生活多了一項工作內(nèi)容,就是防止自己長胖,能站著就不坐著,能多走路就盡量多走路。
住的地方在老板娘的弟弟開的衣服店的樓上。是一間小小的閣樓,用木板隔成大小不一的三個部分,我和另外一位女孩子睡最左邊最小的那一間,席子鋪在地板上,就這樣和衣而臥。同住的女孩幫老板娘的弟弟看衣服店,好像比我大2歲,個子小巧,皮膚白凈,是個很安靜的乖乖女。
她有個收音機,因此睡覺之前我們會聽一會兒電臺節(jié)目,聽聲音軟糯好聽的主持人講各種各樣的故事,抒各種各樣的情感。
有一天晚上主持人突然播放了一首歌,是張學友的《祝福》。那時候我已經(jīng)躺在床上準備睡覺了,張學友溫情脈脈的聲音突然響起在耳畔,熟悉的旋律,懷舊的歌詞,記憶的閘門一下子被打開,我的思緒回到高中時代,腦海里邊一幅幅畫面閃過,一股從來沒有過的心酸難過在心里發(fā)酵醞釀,鼻子酸酸澀澀的,說不出來的一種感覺。
我一直以為自己對高中時代沒有任何感覺的。我的高中,沒有刻骨銘心的勤奮努力,也沒有云淡風輕的校園早戀,更沒有志存高遠的壯志凌云,是很普通很平淡的三年。去廈門打工的時候,我?guī)缀踔懒俗约簩⒁サ拇髮W,錄取通知書也很快就收到了。我以為,就這樣沒有任何留戀地告別一個人生的時代,憧憬著一段嶄新旅程的開始,挺好。但就在那個晚上,關(guān)于高中的所有回憶在張學友細膩充滿感情的歌聲中被一一勾起。
往事不堪回首,往事只供懷念,我發(fā)現(xiàn)我從來沒有那么迫切深刻地希望能夠重來一次我的高中三年。
從一個失敗的中考開始
我的高中旅程是從我經(jīng)歷人生中的第一個失敗拉開序幕的。打小我就偏科,語文很好,可是對數(shù)學從來都不感冒,也沒有興趣去好好學習。這種偏好的影響在小學乃至初二之前都看不出來,可是到了初三,隨著物理、化學的加入以及數(shù)學難度的加大,影響就很大了。中考原本有很大希望上縣城一中的我結(jié)果竟然以一分之差與之失之交臂,上了三中。
父親一下子接受不了這個結(jié)果,一整個暑假待我橫眉冷對。我心里反倒是暗自歡喜慶幸,初中的理科都已經(jīng)這么難了,萬一我真的上了一中,天天跟那些成績很好的孩子待在一處,我的壓力該有多大啊。于是中考的失敗大人的失望我統(tǒng)統(tǒng)不放在心上,還是興高采烈地去三中報到了。
高一那年,我跟初中的同班同學們住在一起。一群十六、七歲的小孩子,都是第一次離開家門外地求學。剛開始,初次離家的驚喜壓倒一切:第一次與同齡人住在同一棟樓里,宿舍與宿舍之間離得多么近啊;第一次食堂集體用餐,偌大的飯廳里,一張張白色的桌子一排排擺開,身著白色校服的少男少女坐在一起,說笑聲與調(diào)羹碰撞餐具的聲音互相交織;還有每天的早讀上課做操。
每天6點半,音樂鈴聲準時響起,鄧麗君的《月滿西樓》、費玉清的《一剪梅》還有直到現(xiàn)在我都不知道歌手名字的《綠島小夜曲》飄蕩在校園上空,陪我們度過了高中三年求學生涯。
吃完早飯,走在校園的小路上,草坪上的嫩綠小草欣欣向榮,玫瑰園里玫瑰驕傲盛放,運氣好的話還能夠看到一群蝴蝶圍著一朵開的正艷的玫瑰花流連著不舍離去。攀枝花高聳入云,道路兩側(cè)的龍眼荔枝沉穩(wěn)站立。
走在通往教學樓的臺階上,可以看到早起打掃衛(wèi)生的學生們揮動掃把,小心地把地上的枯枝敗葉、紙屑等清理掉。走下臺階,穿過一條種滿茵茵綠草的小徑,經(jīng)過伯祥亭,一棵高大的玉蘭樹張開亭亭傘蓋。不是開花的季節(jié),玉蘭修長的葉子是青綠色的,偶爾幾片飄落在你的眼前,逗得你情不自禁地抬眼去看天上的花樹,斑駁的陽光正透過樹葉,給灑滿陰影的地面留下幾道白光,像極了青春紀念冊封面上撒著的點點金粉,又像天空寫給大地的一首詩,有一串串的省略號。
害怕數(shù)理化,選擇文科
課業(yè)明顯比初中難了很多,特別是數(shù)學。剛開始還能夠按照老師的吩咐完成當天的作業(yè),到了后面,孩子貪玩好耍的心性暴露無遺,再加上我對這科目實在一點興趣也沒有,尤其是高一年學的又是函數(shù),什么sin,cos實在令我無感,老師講的聽不進去也不想聽,書本懶得翻,作業(yè)是抄同桌的。因此,高一年的數(shù)學成績實在慘不忍睹。
物理與化學也與我無緣,翻開書本,字一個個都認識,連在一起卻成了有字天書,不解其意也無心解答。好在語文和英語還算差強人意,但也經(jīng)不起數(shù)理化三科的死拖后腿,高一那年我的成績總分直線下降,年段排名不斷下滑。
記得高一下學期開學,爸爸皺著眉頭帶我去學校交學費。在教室,爸爸一臉諂媚小心翼翼地問班主任,這孩子打小成績都不錯啊,怎么一上高中就掉的這么厲害呢?班主任被圍在一群急著交學費的人群中,忙得焦頭爛額,哪有時間好好回答爸爸的問題呢,“嗯嗯啊啊”,三兩句就把爸爸打發(fā)了。
當時我就在爸爸身邊,看著爸爸卑微地擠出的笑臉,我的心里也是有點難過的,可是那時候又太過年輕,一方面生氣班主任對爸爸的漫不經(jīng)心,另一方面也覺得爸太過無聊,也不跟我商量下就直接跑到班主任面前自討沒趣,讀書是我自己的事,直接問我不就得了嗎?
高二時候文理分科。我終于可以專心地學我的文科了,雖然討厭的數(shù)學還在,不過從此可就跟物理和化學沒有關(guān)系啦。換了班主任,姓蘇,是數(shù)學老師。蘇老師個子不高,細長白凈的臉上駕著一副眼鏡,看起來像是歷史書上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形象。蘇老師很認真負責,接手文科班之前估計對我們班的學生情況摸了個底。
上課第一天就是排座位,我去的比較晚,只好坐在教室的后面。排座位的時候蘇老師要求男女生分別按照個子高低站成兩排,坐在后面的我沒有勇氣往前走,就地往邊上一站,于是我的座位也就跟著排在了后面,是倒數(shù)第二張桌子。習慣了坐前排的我剛開始還有些不習慣,不過后來也就慢慢發(fā)現(xiàn)了坐在后面的好處,這是上課時候老師經(jīng)常照管不到的地方,只要你遮掩得巧妙,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的事情,還不一定會被發(fā)現(xiàn)。
于是就在這個座位,我利用上課時間偷偷看完了幾本小說,打瞌睡。尤其是放假之后的第一天上午,整個人昏昏沉沉,眼皮重得怎么抬也抬不起來,雙手交疊著整整齊齊擺放在桌面上,腦袋卻時不時地在做小雞去啄米,整整一睡就是上午的四節(jié)課,直到下午才算恢復(fù)了元氣,有點精神。
學校建在山上,離蓬壺街道不遠,街上有什么熱鬧事件,我們坐在教室里也聽得清清楚楚。記得有一回上政治課,老師在臺上講的唾沫橫飛,我們卻在聽街道那傳來的聲音,是送葬的隊伍請了一支吹拉彈唱的樂隊,樂隊彈奏的竟然是那時候大熱的《走進新時代》。人死了,敲鑼打鼓,歡天喜地地奏著走進新時代?真是不可思議!我實在忍不住,趴在桌子上足足笑了一節(jié)課,不敢笑出聲,只能捂著肚子,差點笑岔氣。
剛開始,蘇老師可能覺得我的基礎(chǔ)不錯,也像之前每個新接手的數(shù)學老師一樣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我對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我被提問和調(diào)板書的機會非常多。可是我的數(shù)學實在太爛,他很快也跟之前的數(shù)學老師一樣發(fā)現(xiàn)在數(shù)學方面我就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只好悻悻地對我失去了興趣。
除了數(shù)學,我把我的熱情和愛好投注到了語文、歷史等其他的科目。興趣真是最好的老師,就在高二那一年我又慢慢拾起了對學習的信心,撇開物理、化學的拉后腿,我的成績很快回到了班級的前列。
那時候的讀書風氣與現(xiàn)在一點都不像,尤其是鄉(xiāng)鎮(zhèn)的學校,大多數(shù)家長忙于生計,班里有近一半的學生是留守兒童。閩南地區(qū)向來重男輕女,文科班又以女生居多,家長對待孩子的學習取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因此即使我們班是年段三個文科班中的好班,但在這所向來以理科見長的學校里,我們也是不見得被抱多大希望的,甚至于那時候的我們自己,對待學習也是一副吊兒郎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態(tài)度。
當然,個別學霸、或者早就對自我人生有過明顯規(guī)劃、早早就明白讀書的重要性的同學例外。只是好遺憾的是,我不是其中一員。
閱讀充實了我的高中生活
如果說在當時如此平凡、對待學習也不見得多重視的高中時代,我之所以沒有變壞,最終還能夠回到上大學這條正常軌道,那我最應(yīng)該感謝的還是閱讀這個習慣。
高一時,舍友瓊的同桌燕萍家里藏有好多書,瓊經(jīng)常從她那帶一些書回宿舍,而她自己又經(jīng)常沒有時間看,空閑著的這些書大多進入了我的視野進而被我“吃”進肚子。就是在那個時候我讀了《紅樓夢》《簡愛》《傲慢與偏見》《紅與黑》《悲慘世界》《安娜卡列尼娜》《飄》等文學作品。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的腦海里開始出現(xiàn)了一個與鄉(xiāng)土稻田迥異的別樣世界,知道了西餐牛排紅酒,還有所謂的飯桌禮儀;知道了女孩子除了相貌漂亮,莊重的舉止得體的風度善良的品格其實也很迷人;也知道了這個世界其實很大,永春只是其中小小的微不足道的一個點,而在那時卻是我們實實在在的全部世界。
我還記得第一次看《方與圓》,就像是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野。在那個所見所知相當有限,學習幾乎是生活的全部的時代,從來沒有人教導(dǎo)過我,為人處世竟然也是一門學問。看完這本書之后的一段時間,平素膽小內(nèi)向的我逢人就微笑問好(當然老師除外,因為實在太內(nèi)向),真心去贊美每一個遇見的人遇見的事。好像也確實有效果,在那一段時間,向來在友情方面捉襟見肘的我還真的收獲了幾位好友,尤其是明顯地感覺到自己沒那么膽小內(nèi)向了,個性慢慢變得開朗樂觀起來。
后來,我也慢慢明白,對于有些人來說,閱讀文學名著豐富內(nèi)心世界,可以使人錘煉內(nèi)心堅強無所畏懼,但能夠幫助解決現(xiàn)實問題教人獲得幸福人生的,有時候還是需要心靈雞湯類的勵志文章。這類文章催人奮進的內(nèi)容煽動性的語言就像是一顆小小的火種,合適時機就能點燃埋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激情夢想,喚醒沉睡力量,去打破陳舊自我,收獲一個全新人生。
可愛的同學們
不讀書的時候,我有時候坐在教室里發(fā)呆。文科班的同桌是英語課代表,作文也寫得不錯,經(jīng)常被老師當做范文來點評。但不知道為什么,我們之間好像缺少點默契,或者我們根本就不是同一類人。按我現(xiàn)在的眼光回過頭去看,我那時的同桌明顯比我懂事,像是同齡人中成熟穩(wěn)重的“大姐大”,而我則相反,雖然在家里我也排行老大,但我從小就沒有老大的行事風格,更像是一個幼稚不經(jīng)事的老小。因此,我們倆坐在一起,并不像其他那個年紀的女孩子坐在一起整天有說不完的話,分享共同的秘密,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好閨蜜。我們是真正的“同桌”、“同學”,遠沒有到“同好”的那一種。
因為坐在后面,與已往環(huán)顧四周都是女生的局面剛好相反,現(xiàn)在我們的前后左右?guī)缀跏悄猩N目瓢嗯嗄猩伲蛄宋恢玫年P(guān)系,我卻對我們班的女生沒有多大印象,倒是對坐在附近的幾位男生印象深刻。
其中一位男同學,名字與一味中藥相同,我們都笑稱他為阿桂。他很善于說笑,腦袋轉(zhuǎn)的又很快,再平常的話語經(jīng)他說出來,加上一些夸張的語調(diào),都莫名地變得幽默好笑。他說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以后要賺好多好多的錢,將來回到學校,碰見現(xiàn)在的煮飯阿姨,要送她什么什么東西。阿桂的同桌個子高大,是一個安靜靦腆認真學習的孩子,每逢阿桂說到好笑的地方,我們是情不自禁,哈哈大笑,而他實在是太靦腆,只能趴在桌子上羞澀地捂住嘴偷偷笑,但因為實在是太好笑,雖然捂住了嘴,趴在了桌子上,但坐在前面的我們還是能夠明顯地感覺到桌子在顫動,還能聽到他硬是憋住笑聲發(fā)出來的粗重的“嘻嘻”、“呵呵”、“哈哈”的聲音。阿桂同學腦洞很大,靈機一動,說這樣的笑聲就像魯迅小說《故鄉(xiāng)》里的喂雞的一種器具“狗氣殺”,“氣殺”(用閩南語來說)。我們聽了,仔細一品味,還真的挺像那么一回事,于是就“哈哈哈”笑得更厲害了。
后來換了座位,阿桂坐到了隔壁組,喜歡上了坐在前面的一名女生。這名女生長相清秀,伶牙俐齒,文章也寫得好。坐在她后面,阿桂好像就不似在我們后面時的好口才,經(jīng)常被那女生懟得無話可說。兩人經(jīng)常吵架,一言不合就互丟東西,他的圓珠筆、橡皮擦經(jīng)常被那名女同學丟掉。
有一回,兩人吵得厲害,那名女同學回頭拿起他的眼鏡隨手丟到了組與組之間的過道地面上。還好這條過道的盡頭連著老師的講臺,平時無人經(jīng)過,眼鏡也沒有被摔壞。我在旁邊看得奇怪,心想,阿桂的嘴巴也算厲害啦,怎么換了一個位置就被欺負成這樣啦。心里還想著看這兩人如何收場呢。
眼鏡落在地上就像突然長出來的一朵黑色蘑菇,安靜地待了一個晚自習的時間。期間,他們兩人誰都說話,也沒有去撿。除了我,其他人好像也都沒有注意到地上的那個黑色眼鏡。
直到第二天來上課,地上的眼鏡才又回到了阿桂的臉上。
就這樣告別我們的高中
日子就這樣不咸不淡地流逝著,一轉(zhuǎn)眼就來到了高三。學校為了鼓勵先進,給更多同學機會,對我們文科這個所謂的“好班”進行了擴充,從其他另外兩個文科班挑選了一些學生進來。
教室明顯更擠了,我的座位依然不變。只是覺得以往還算熟悉的同學夾雜在新來的面孔里邊,突然也變陌生了。大家明顯感覺到了考試升學的壓力,也無暇去認識新同學,凝聚新力量。
一張張年輕的面孔沉浸在書山題海里邊,奮力遨游,努力去博取一張可以讓自己無悔讓家人滿意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光匆匆,感覺還沒從各種各樣的考試中回過神來,高考也就悄無聲息地到了。
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了。依舊是這個熟悉的校園,拿著準考證的我們隨著響起的鈴聲走進依舊熟悉的教室,認真地在試卷上填下高中三年學得的知識。這張卷子承載著我們的未來,我們的希望。當它被填滿,意味著我們?nèi)松囊粋€時代就這樣結(jié)束了,結(jié)束了。
高考結(jié)束的第二天,我和舍友打包行李,回家。下樓,迎面碰見一個男生,藍色牛仔褲搭配白色T恤,拿著籃球,滿頭大汗,明顯是剛從球場回來的樣子。這個男生我認識的。每逢大考,為防止學生作弊,學校采取不同年級不同班級混搭編班方式。高三學年的歷次大考我都與他同桌。看到我,他大概愣了一下,之后,過來與我們打招呼。
“你們要回家了,是嗎?”
“是啊。”
“那么以后在這個學校里就再也看不見你們了,是嗎?”
我覺得很好笑,難道你還希望我們復(fù)讀啊?
他也噗地笑了,“可以問一下你的電話號碼嗎?”
“可以啊。”我回答。可是我們兩人身上都沒有帶紙,剛好包里有一本《唐詩三百首》,最后一頁是一張白紙,我撕了一小張下來,寫下我的聯(lián)系方式遞給他,他也在書上留下了他的聯(lián)系方式。
“那么就這樣吧,再見。祝你好運。”他像是完成一件大事般的松了一口氣。
“好,再見。”
我向他揮揮手,回頭看了看宿舍樓。天是藍的,云是白的,宿舍樓也是藍的。六月的天空,晴空萬里,艷陽高照,整個校園籠罩在一片和諧靜謐的美好之中。
我心里也輕松地說,那么,就這樣再見吧,我的高中時代。好像沒有一絲的留念與不舍。
也許欠我們的高中時代一個告別儀式
回到那個音樂流淌的夜晚。就是在那個晚上,我才無比清楚地意識到,我人生中的一個無憂無慮的讀書時代真真切切地不再了。我無比地懷念從前的那個教室,那些同學,懷念那個清晨的校園,那些充滿希望和生機勃勃的日子。
一張張親切的笑臉在腦海里邊慢慢浮現(xiàn),我掩住難過的心情,在心里一個個地對他們說,“再見了,親愛的同學們。”
我想,高考結(jié)束,我們都欠我們的高中時代一個告別儀式,那么就在今晚吧,借著張學友的《祝福》,我也祝福大家,擁有一個光輝燦爛的前程,收獲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
后記
畢業(yè)十周年的時候,高中同學群里有人在招呼著春節(jié)回家籌備同學聚會,群里有響應(yīng)的聲音。可是春節(jié)真正到家,大家各有各的事忙,同學聚會的事情也就無人提起了。
看著隔壁的理科班,一場場的十周年聚會如約舉行,我想,文科班女多男少的我們終究是缺乏堅強有力的領(lǐng)導(dǎo)核心和踏實具體的行動。
到了15周年,群里有個同學冒泡說了這句話,“唉,今年是我們畢業(yè)的十五周年啊!”沒有人響應(yīng),包括我。
離開校園,走進社會,再慢慢地走進成年人的生活。身為同齡人的我們,有人光萬丈,一身順遂,也有人滿身塵,到處碰壁;有人已經(jīng)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也有人還在摸索著自己的未來。但不管怎樣,我們都在認真地走著自己的路,過著自己的生活。
也許現(xiàn)階段的我們真的還不適合相聚。是我們不想了嗎?應(yīng)該不是吧。高中三年,是汲取知識養(yǎng)分、奠定人生基礎(chǔ)的最重要三年,是最美好的青春少年時光。那些開心的不開心的美好時光深深地潛藏在我們的心底,它們在醞釀,在醞釀一個合適的時機,等著這群曾經(jīng)的少年去開啟,去好好品味那三年時光結(jié)出來的豐碩人生果實。
那么,就以一句熟悉的歌詞來結(jié)尾吧:
若有緣,
有緣就能期待明天,
你和我重逢在燦爛的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