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時候是根據自己之前做行研的思路進行了地區產業研究框架的初設,這周會對更新版本的地區產業研究思路進行概述。
相較于正常的行業研究,地區產業研究會更加專注與當地產業的發展狀況。就目前的理解來看,更加類似于條件篩選filter。
各個地區都有其適宜發展的行業,根據相應條件篩選后,如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空氣質量、交通狀況、人文條件、產業基礎、政府政策等諸多條件,會適宜不同的產業發展。粗淺的舉個栗子,貴州能夠出現大數據產業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電力成本。
因此現階段確定的地方產業畫像架構主體分為了兩個部分:地區情況+產業發展土壤現狀。
地區情況
從了解地區的產業基礎開始進行,這個層面選擇的是三產配比:農業/工業/服務業。
在了解城市產業基礎時,通過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 縱向:現在的情況與過去的自己進行對比。了解整體與相對的變化趨勢。
- 橫向:與所在經濟區的其他城市,以及對標城市進行對比。
其次是地區產業發展現狀。雖然各大城市的城市發展規劃中提及要大力發展的產業基本相同,但是實際上各政府基本都會有更加傾向于發展的細分產業。
產業發展土壤 = 政府+資本+人才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