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筆記不等于會運用,如果學到的知識長期用不到,慢慢地就會被大腦遺忘啦,今天介紹的方法主要解決三大問題:
——學到的知識用不到
——學到的知識不能解決問題
——學到的知識不能形成體系
這個方法就是
卡片法:
用不同顏色的卡片搭建一個卡片系統,達到分類管理知識,并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目的。具體包括
——功能查詢卡:用來分類管理知識,包括語料卡、清單卡、模板卡、方法卡、模型卡、思維卡
—— 趣味行動卡 :在上面的基礎上,在生活中運用知識,包括情景卡、日卡、周卡
我認為:每一張記錄知識的卡片就是一塊磚,我們將搜集到的磚分類,最后通過運用將其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大屋中。
那么具體該如何將筆記中的知識變為一塊塊可以搬動挪用的磚呢?
功能查詢卡
是用來分類管理所學知識的,可以將零碎的知識分個大類,這里分了六大類。
——語料卡:(顏色為白色)是聊天或者寫文章的素材,可以是你感興趣的概念、故事或者金句等任何你覺得足夠有用的素材。
我認為:就是讓你說的漂亮。
——清單卡:(顏色為綠色)是被清晰分類、細化的內容或要點,可對照執行或輔助行動的清單。
我認為就是方法單子,如攝影取景時三分法、對稱法、搭畫框、找縱深、對角線,不管哪種都能拍出好的照片,列個清單出來,還可以提醒自己多試幾種方法。
——模板卡(顏色為粉色):提前準備好“拿來就填”的模板,未來可以拿來就用,
我認為就是個窗戶框,框架已經有了,你可以按需要選擇裝透明玻璃、彩色玻璃、窗戶紙等等,反正框在那里,要點給了,照著填就行了。比如價值表格,受眾和目標不同,價值要點的具體就不同,但用這個框就能找到。
——方法卡(顏色為黃色):記錄的是一種方法,最好按步驟來記錄比較便于使用。
我認為方法就是步驟,具有普適性,更靈活,但雖然主題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抓住步驟使用就好了。如結果倒推法,比如我踩在椅子上爬高摔了,可以倒推為啥會產生這樣的結果,但如果我想完成一樣工作,希望它是如何如何的完美,那么也可以采用倒推法細化到每個流程,最后按照這個流程走,達到預期效果。
——模型卡(顏色為藍色):是有結構關系的模型。
我認為就是模型卡是房屋框架,與模板卡規定好框,你只需按要點填內容不同,它負責設置階段目標,但不負責具體實施操作。比如習慣養成,就是啟動—行動—獎賞三大步,具體怎么做,那些都是添磚加瓦,不歸它管。
——思維卡(顏色為棕色):可用來啟迪自己運用的思維。
我認為就是啟迪自己,讓自己想的更多更透徹更全面,如傳遞信息,我也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傳遞信息,但是知道了受眾思維,換個方式去考慮就能做的更好。
下面用一張圖總結一下:
接下來總算到運用啦~~撒花
趣味行動卡
包括三大類:
——情景卡:設置場景,挑選出適合該場景的所有卡片,在該情境下,就把卡片拿出來給自己提示。
例如每周復盤,就可以將復盤的方法、模板挑選出來,在復盤時放在旁邊提醒自己運用。
——日卡、周卡:屬于一種類型,是需要主動抽取的行動卡片
比如周卡?每周寫一篇文章,每周讀兩本書,只要抽到就作為本周的目標,日卡有改善睡眠、學做PPT等,那么抽到了就做到。
——接下來,還有更高級的玩法卡片連鎖
就是在完成周卡、日卡任務時,觸發情景卡片,情景卡觸發知識查詢卡,然后用知識查詢卡完成周、日任務,形成連鎖反應。
比如讀兩本書時,就觸發了“讀書學習”情境下的卡片,如前面兩篇文章所講的興趣讀書法、目標讀書法、豆瓣選書法、逛讀法、一元筆記法等等,在讀的時候又可將里頭的知識變成語料卡、模板卡、方法卡等,這樣就能將枯燥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
當然,在早期的時候我們沒有卡片,但是當知識積累的越來越多,就能激發大范圍的“卡片連鎖”了,總結下:
附上高效閱讀入門的課程卡包:
不同顏色的卡片在萬能的淘寶上有賣,關鍵詞是“彩色硬卡片”。
至此高效閱讀入門就分享完畢了,這門課程是我在熊貓小課免費學到的,希望能將知識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