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臨床醫學專業的同學,可能都會遇到一些令人窘迫的問題
“你是做啥手術的”
“你是什么科的”
當面對一些親戚朋友時
“你看我最近總咳嗽吃點啥藥呀”
“你幫我看看這個心電圖怎么回事”
“我這個病去哪個醫院好一些呀”
對于臨床醫學專業
大多數同學可能還不夠了解
在朋友眼中
好像是拉風瀟灑的“白色風衣”
在親戚眼中
好像在醫院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爸媽眼中
以后是受人尊敬的“體面工作”
可是實際上
白大褂不能敞著穿
拖鞋在醫院最常見
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醫學生
可能科室都還沒輪轉完
那么臨床醫學
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專業?
一起一探究竟吧!
什么是臨床醫學?
臨床醫學是一門
研究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后
提高臨床治療水平
促進人體健康的科學
包含有內外婦兒等17個二級學科
是一門“文理兼修”的實踐科學
學習臨床醫學意味著
要經歷五年的本科學習
同時準備好面對漫長的
研究生、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等學習
并愿意終身有學習與考試的陪伴
臨床醫學生在學校都學些什么?
在大學校園里
需要學習大部分的醫學基礎課程
即所謂的“藍色生死戀”
其中最令醫學生們頭痛的莫過于
《外科學》約227.5萬字
《內科學》約177.5萬字
《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解剖學》
《病理生理學》《兒科學》...
在其他專業的課程逐年遞減的同時
醫學生的課表只會越來越滿
在豐富的理論課程外
還有各類各樣的實驗課程
每位醫學生都經歷過
對大體老師與實驗動物的尊重
對大型實驗儀器的珍惜愛護
對顯微鏡鏡頭的悉心擦拭
與此對應的是
更加繽紛多彩的期末考試
考試月里的醫學生
每天趕早奔向圖書館和教室
夜晚在走廊和室外背誦記憶
若向老師問起重點
便會得到這樣的“反問”
但是每一位醫學生
當結束了上一學期的努力之后
回憶起上一學期滿當當的課表
看著各科“一次通過”的成績單
醫學生們也有屬于他們
更加厚重的“成就感”
臨床醫學生在醫院都學些什么?
醫學生除校內的課程外
還要到臨床醫院見習與實習
既會在院內的教室上課
也要跟隨帶教老師進科輪轉
當踏入醫院的那一刻
醫學生才能真切感受到
醫務工作者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書寫內科、外科的病歷
陪老師查房、出診、交班
醫學生在院內會挑戰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值夜班
第一次跟手術
第一次拆線、換藥
以及無數次被老師教訓
大家在醫院里看到的
跟隨帶教老師奔波的一群人
其中不乏有實習醫生的身影
這些難忘的經歷
都是醫學生學習中最寶貴的課程
總有一次印象深刻的就診經歷?
雖然醫學生自帶白衣天使的光環
但也不乏日常遭受疾病的困擾
當抱恙的你走進診室后
發現坐在桌子另一側的
竟然是自己的老師
于是問診就變成了......
醫學生們雖然還沒有豐富的經驗
但卻在各種場合溫故知新
將已學的理論與實踐知識
在積累閱歷與研究的同時
掌握得更加牢固
醫學生的“特殊技能”
醫學生的特技之一
整理各個學科及系統的知識網絡
將學習筆記做到既美觀又實用
有了這樣的筆記
誰還會記不住三羧酸循環呢?
醫學生的特技之二
將課上內容用畫筆描繪記憶
甚至加以想象進行創作
誰能拒絕一個會畫畫的醫學生呢?
醫學生的特技之三
主動肩負起醫學生的責任
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
經常能見到醫學生的身影
沖在前線的他們
具備基本的醫學知識與技能
能更安全且迅速地開展防控工作
同時還有無數的醫務工作人員
承載著更大的壓力與風險
為戰疫付出更多的努力
學醫前 VS 學醫后
學醫前:沾點水就算洗完手了
學醫后:手總感覺沒洗干凈
學醫前:只有癌癥治不好
學醫后:能治好的病太有限了
學醫前:學醫只需要靠理解
學醫后:記憶力不行真痛苦
學醫前:醫務工作者是我的神
學醫后:醫生護士也是平凡人
在漫長的臨床醫學旅程中
我們堅守初心與信念
逐漸接過前人的接力棒
用一副普通學生的身軀
努力扛起責任感與使命感的大旗
你眼中的臨床醫學
是什么樣的呢
一起在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