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搶完回家的票,有點身心俱疲,但是想想還有一個月就可以回家了還是很滿足很滿足的。
離開家在陌生的地方一個人生活這么久還是第一次。在家的時候爸爸常年出去打工,只有過年的時候會回來休息一兩個月,跟爸爸感情比較好但也沒有很依賴;雖然媽媽一直在身邊感情卻沒有多好,我總感覺自從生了弟弟以后我媽就對他比較好,對我總是一副可有可無的樣子。我本是個心思極敏感的人,不滿我媽從來不給我做早飯,傷心我媽從來沒有擁抱過我一次,偷偷羨慕那些可以和媽媽們相處如姐妹的小伙伴們。越有比較越覺得差別更大,態度也越來越冷淡,隨著學習壓力越來越大,爭吵愈演愈烈。我說她不懂我,跟我有代溝;她說我不理解她,不懂事。有時候正生氣時就只想著要反駁她,也不管自己說了些什么,發泄完就摔門回自己房間,跟自己生氣也跟她生氣,又偷偷的抹眼淚。就這樣我已經高考完,準備去外地上學了。
我要走的那天,她跟我開玩笑說:去了可別想家啊,別自己一個人偷偷哭啊。我說:怎么可能!我一直覺得我對他們都沒有什么感情依賴,覺得自己挺獨立的。我爸要送我去學校,而她拒絕了。上火車之后,我看到她發了一條朋友圈“今天女兒走了,沒有去送她,但心里還是酸酸的”。我不知道如何迎接這突如其來的表白,匆匆的點了一個贊,關掉了手機。
很快新鮮好奇的事物和各色各樣的朋友占據了我的生活,我沒有像朋友們說的那樣很想家,很想爸媽,甚至有點覺得自己一個人過的挺好的,不用爭吵也不用聽嘮叨。我喜滋滋的過著我期待已久的大學生活,從小我就決定去外地上學,從沒想過要留在本地,這自由的味道讓我很是愜意。
直到前段時間的一天,我跟室友(生在南方在北方生活)吵起來。她罵“你們北方人就這樣,總是不注意細節,就是沒素質”,當然我不會就這么忍了,我向來是一個以牙還牙的人(不知是好是壞的性格)隨口回她“沒見得你們有多好,像你這種吃北方的喝北方的還不拉北方屎的狗,我呸”。她不說話了,我轉身上了床。慢慢平復情緒之后,后悔自己不該跟她對罵,不該把自己的素質拉低到和她一個高度,一邊告誡自己:不與傻瓜論短長,以后不能搞這種蠢事。熄燈了,我蒙著被子默默留著眼淚,也許委屈,也許想家,也許恨自己。
突然想起高中我住校,爸爸路過家里想來學校看我一眼,接到電話后我想去路口接我爸,結果,平時從來不管出入的保安不讓我出去了,我問“以前都讓出去的,為啥今天就不讓出去?”他白了我一眼說“我說不讓出去就不讓出去,他媽的滾”。我的怒氣已經蔓延到嗓子眼了,可我卻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默默轉身回去…… 我想:怪我自己沒出息,連見我爸一面都不可以。
之前的日子是我過的太安逸了,只有自己真正面對不公,感受委屈無奈,而又無人傾訴的時候,才會想到,沒關系我還有個家。
孤立無援,而家人不在身邊,又不能大吐苦水的時候,突然一下子感覺腳底沒有了根,整個人都是飄飄忽忽的,原來,這不是我生根的地方,不管我走的多遠,那一片巴掌大的天空都是我的家啊,我的爸爸媽媽在那里啊。我懂了那句“身世浮沉雨打萍”,懂了那句“落葉歸根”。
以夢為馬,還有遠方和家。不管我走多遠,家是我忘不了的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