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的目的,是將準確的、真實的、純粹的飲食內容推給真正喜愛吃食的你。
我是裸食,愿你喜歡。
【題記】
? ? ? 對吃情有獨鐘的我而言,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方式,便是深入品味它的飲食。辛辣濃烈帶有異域色彩的咖喱受眾人追捧;想知道咖喱為何讓人魂牽夢縈,就不能不去了解它的歷史。
? ? 我突然想做一個欄目,于是就有了《知·食》,并開始推出《印度》專題的連載,以印度料理為主題,看印度的風土人情、軼聞趣事、社會變遷.....
? ? ? 印度料理的幾度滄桑,得先從這一盤濃郁的咖喱說起......
? ? ? 我講述的不僅僅是咖喱的演變,也是印度被入侵征服的歷史滄桑。從莫臥兒時代的民族融合所帶來的波斯烹飪術,到葡萄牙香料商引進的醋泡汁和辣椒,再到英國殖民者的簡化和傳播......咖喱的變化是社會各階層相互影響的結果,到今天已突破了印度的局限風靡全球,征服了世界人民的味蕾!
【被譽為不列顛國菜的烤雞咖喱】
? ? ? ?咖喱是一種沒有國籍的料理,它原本起源于印度,融合了波斯、中亞的烹飪術,最終卻是以難吃聞名的英國菜系將其以“咖喱”這個名稱定型。
? ? ? ?21世紀,印度餐廳已在倫敦遍地開花,但實際上店里的咖喱飯是孟加拉廚師做的。2001年,英國外交大臣羅賓·庫克曾宣布烤雞咖喱(chicken tikka)為不列顛國菜;然而美食評論家譏諷道,這并沒有證明現代文明的包容多元化,反而是英式食物乏味到可怕的范例。
? ? ? ?烤雞咖喱既然被譽為英國國菜,想必是某位高級廚師靈光一現的巧思妙做;不料卻僅僅源自一位食客的抱怨。顧客厭棄烤得過干的烤雞,于是,廚師在烤雞淋上一種由番茄湯、奶油和幾種香料混合而成的糊狀湯汁后,就制造出了這種雜種菜式。令人意外的是,這種烤雞咖喱,英國人居然每周要吃掉高達18噸之多。
【豐富多樣的印度飲食】
? ? ? ?事實上,印度境內的飲食文化也是千差萬別。不同區域物產不同,飲食習慣也是復雜多變。北印度喜歡吃滋味厚重的菜肴,用煎餅或勺子舀起,顯得干凈整潔;而南印度則用手指將米飯團成球狀,以至菜汁順著前臂滑落而邋遢不堪。若不巧南、北方人正好在德里的一棟公寓樓相遇,就會發現對方的飲食習慣奇特有趣,甚至因此相互譏諷。但是也會有重修舊好的時候,女人們會團結一致的指責:古吉拉特鄰居甜得發膩的食物,孟加拉鄰居芥末油的炊煙,或者泰盧固鄰居燙嘴的湯汁。
【濃郁的鄉愁】
? ? ? 孟加拉邦到泰米爾納德邦的印度人都相信,莊稼會吸收土質和水源,人們吃過谷物,谷物會將營養輸送給人,賦予他們自己的能量。比如:孟加拉邦人認為,家鄉土生土長的稻米,比市場買回的稻米更有營養。因此人們出遠門前,要吃大量自己村子種的米,以表示不忘本。19世紀時,一位歐洲人佛朗西斯·布坎南在印度南部游歷時發現,不同地區的印度人以不同的田間作物為主食(大米、小麥、粟、高粱)。更換主食則會讓同行的印度仆人腸胃不適、精神不振,每天都想著家鄉的食物,由此更增加他們對家鄉的懷念。
【印度的餐廳】
? ? ? ?眾口難調,尤其在德里、馬拉地這種移民復雜的地方,開餐廳是很有難度的。硬要堅持某個區域地道的印度菜肴,無疑等著關門大吉。聰明的廚師準備食物時,會根據顧客的家鄉味道來調整飯菜的口味兒;比如,給古吉拉特的食客加點甜醬汁,旁遮普的顧客就多放些辣椒。
? ? ? 1498年,葡萄牙探險家達*伽馬開辟印度航線,第一批歐洲人抵達巴拉巴爾海岸;28年后,首位莫臥爾大帝巴布爾從北方入侵。印度次大陸則由各地移民組成,中亞、波斯和歐洲的烹飪風格逐漸被傳入融合;不同移民的烹飪風格、飲食習慣開始了長達數百年的碰撞,而每一次的融合都訴說著不同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