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接上小寶,他跟我說“媽媽數學成績出來了,85分,你滿意嗎?”
我沒有直接回答他,只是心里想著,需要認真了解下他現在數學的學習情況了。
“老師讓問家長的,還要家長簽字的。”
我想了一下說“媽媽覺得這個分數沒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和孩子自己的看法。”
“其他家長可都拿著分數當會事呢,不像你。”
“我覺得老師問家長這個問題,好像有點問題。
如果九十多分,一百分,家長一定是說滿意。
但是如果六七十分,有的家長可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應該考這么點分,就直接說,不滿意。
但是有可能孩子當下的學習情況,或者說能力,就是考這點分,也或者他考試的時候還挺認真,已經是超長發揮了呢。
家長對孩子不滿意,讓孩子更加有挫敗感。
而有的家長可能也不了解孩子情況,以為自己孩子也就這水平,或者為了不打擊孩子信心,直接開心點說滿意。那孩子有可能也就安于現狀,覺得無所謂了。但是孩子的真實實力不只如此。
再說了,考試成績只是幾個小時里幾張卷子讓呈現的結果。對于結果談滿不滿意也沒有多大必要,只能接受。
而且真正重要的是過程,一段時間里自己學習的習慣,態度和行動,如果是滿意的,那就好。”
“如果真要問對于考試分數滿不滿意,也應該讓孩子問自己,如果孩子真心滿意,那父母就不用多管,如果孩子不滿意,父母就可以看看孩子有沒有什么需要助力改進的。”
本來我接下來想說“媽媽猜你對于自己的成績不滿意吧?”
不過我說“你對于你的成績滿意嗎?”
“不滿意。”
我當然知道他不滿意,他還說“英語八十九分,破天荒沒有到九十分。”
看到他最近一段時間寫作業的狀態,還有日常的心態,就知道有可能會有退步。
他能認識到自己退步了,想要還改進就好。
下面就是想著如何助力他,再從態度和行動上調整過來了。
孩子吃飯的時候,還講了一件事。他說“媽媽,他們都說我的臉像馬臉。”
“啊,什么意思?”
“馬臉什么樣啊,就是長吧。”
“那你自己覺得呢?”
我其實是想問他如何評價自己的外貌的,但是他的回答是,“我不在乎。”
說實話小寶回答不在乎,我真的知道大概率是真的不在乎。
不過我還是想多說兩句。
“對于別人評價自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
一個內心穩定強大的人,……”
“內心穩定強大的人會一笑而過。”我才說一句他就搶話了。
“嗯,是。”我換了個角度,“一個內心脆弱,沒有自我的人,別人說他不好,他會著急生氣更加自卑;說他好,他會洋洋得意。”
“但是一個內心穩定強大的人,別人說自己不好,他不在意,說他好……”
“說他好他也不在意,”他又搶話。
“嗯,因為他對于自己有清楚客觀的認知,自己知道自己長什么樣,各方面能力如何,性格怎樣,有什么優缺點。”我說。
他接著說“而且他也知道自己該做什么,……”
“對對,他還知道自己該做些來改進自己的不足。”我也搶話了。
真的感嘆孩子的思考和認知能力。還記得他曾經中午在小餐桌,做完作業自己自顧的看自己帶在書包里的課外書。
別人在看電視,在玩耍,他居然可以安心的看書,也不羨慕別人玩耍。
說實話,我小時候就做不到。能獨處也是一種強大的能力。
不過我繼續說“你是不是不和他們玩呀?”
“嗯。”
“人的外貌,除了電影電視里的特別好看的或者特別難看的丑角那樣的,其他人都是普通人。
而且人們往往會對自己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外貌,會有一個評價,而且大概率是難看。
其實不是難看,是不熟悉。
一旦人們相互之間熟悉了,交流多了。再見面的時候,看到的是他的眼睛,是他的心,他的念頭和想法。
外貌就顯得沒那么顯眼了,無論是美還是丑。
當然我倆兒子論外貌,當然是在帥氣的行列。
但是一個人內在更加重要。”
我能想象的到,他大約是不能放開來和他人一起玩耍,自顧自的做自己的事。可能就會被同學審視了,面無表情的時候,有一個詞叫“拉長了臉”可能就是那樣的感覺吧。
孩子內心沒有受挫就好,接下來該要想辦法創造條件,讓他能有同伴一起痛快的玩起來才好。
其實,我心里想對孩子說,“對于你的一切現狀媽媽都滿意,媽媽知道你在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成長,媽媽也愿意給你提供你需要的幫助。媽媽也相信你,通過你的不斷實踐,不斷思考,不斷學習,各方面都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