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閨蜜的倆娃照例來到我這兒寫作業。我看到老二子涵沒有老大那樣專注,有點兒發呆,老大子捷一頁半都寫完了,但子涵還在前一頁的1/3逗留,我走過去摸了摸頭子涵頭說,“子涵的字形一直保持得很好,剩下的多半頁摘錄筆記,能不能挑戰五分鐘寫完呀”?“阿姨,七分鐘吧”,“我覺得五分鐘差不多了”。“阿姨六分鐘”。跟我討價還價,我笑了笑:“子涵試一試,說不上你就能在五分鐘搞定呢”!“好吧,開始!”,直接盯著秒表,我繼續去廚房干活,“哇”一聲叫,嚇我一跳,“阿姨,子涵竟然在五分鐘之內寫完這一頁了”。哦,這事呀!只見子涵也高興的咯咯的笑,“我自己都沒有想到我能在五分鐘寫完這么多字呀”!“哎呀,子涵挑戰成功了,阿姨要獎你個擁抱哦,真了不起!旁邊的思瑤也說“姐姐剛才的挑戰好危險啊!大家一聽都樂壞了。我們每個人都輪著擁抱子涵,都在祝賀子涵。子捷今天寫日記,往常都剛剛一頁就完事了,今天一直埋頭在那里寫,“阿姨,我從來沒有寫過這么長的日記呢,兩頁半呢!”我一看,是在寫《我不是藥神》的觀后感,確實,是電影打動了孩子,每一句話都自然的流淌,我和娃們又一輪擁抱,臉都興奮的漲紅了。“好吧,去玩兒吧,一會來吃玉米。”“歐耶”就不見人了。
? ? 這些作業在這幾天里每天最多兩個小時寫完,可為什么把文君搞得苦不堪言呢?天天晚上熬到十一二點,按文君的話說就是氣得要吐血的姿勢。那天文君來接,又提起了這事兒,我順勢就問了這倆孩子,子涵說,說不上為什么,反正就呆在家里,不想寫作業,到阿姨這兒來,見了那張小桌子,就想快快把作業寫完啦。“哦,原來麗萍阿姨這兒放一張魔法桌子呀!”文君調侃著。這么一說,我頓時也想起了兒子說的話,她說:“真的媽媽,我一進咱家門,就好想緩一緩,就很想睡覺,根本不想寫作業,但是去到張阿姨那里,(我是我同學),寫作業就帶勁兒。”我好好的回想了一下他倆說的話,為什么娃們都不愛在自己家里寫作業呢?為了調動兒子寫作業,在家里認真專注地學習,我又刷了墻,給他的房間換了新床單床罩,還把他的書桌整理得清清爽爽,但他怎么說都是張阿姨那里寫作業狀態更好一些。? ? ? ? 想來想去,想明白了一點,我覺得跟大人的狀態有關系,兒子為什么說進家門就去想睡覺,我也是一樣啊,一進家門長出一口氣,兩腿高高搭在椅背上,家里的貴妃床不也是老公一回到家的專屬嗎?大人這樣累,難道孩子不累哦?但大人懂得克制,還得負責任,所以就強打起精神來做飯,可是孩子克制能力弱,自然就憑著松弛蔓延了。往往上班的人,都把好情緒,好狀態,好面孔留給了單位,留給同事,好表現就一直撐著,回家就立馬得卸下這層面具,回歸到真實的狀態,想咋躺就咋趟,想徹底放松就徹底放松,無人管束。像我這樣當小學老師,幼兒老師的,一上班,就像啟動閥門,馬上進入戰備狀態,各種瑣碎的小事在學生眼里都是大事不敢怠慢,遇上調皮搗蛋鬼還得費一番腦筋,甚至還得隱忍著心里的怒火,強作平靜,再有個調皮搗蛋的,被監督崗抓下,會被領導劈頭蓋臉收拾一頓,跟打仗似的,等一回家就徹底沒勁了,我會在沙發上一動不動,感覺氣都出得不舒暢了,所以有時一回家我連話都不說一句,不是不想說了,真的是說不動了。同理文君當的是兒科醫生,整天一上班就被小病號的爸爸媽媽纏住,脫不開身,面對這樣的群體,好言語好聲氣,一天也是忙忙碌碌,趕回家,確實是帶著滿滿的疲憊啊,這些從心理學來上說都是負能量,作為孩子,肯定會投射,雖然她們說不出來個一二,但被疲憊的內心空乏的負能量滿滿的籠罩,孩子們自然沒有寫字學習的勁了,稍不留神還被家長叮囑后和一番吼喝,就這樣日復一日進行著……
? ? 啊,根結就在父母身上啊!我想起了張亞紅老師所說的角色轉換,在家就有當媽的身心狀態,在單位就是一個單位員工的身心狀態,只有適時的調整,通過,身心道才能通暢,強大的正能量場才能建立,父母同心合力,軌道一致才能給孩子提供滿滿的行動能量,由此,我們每一個職場爸爸媽媽真要特別注意及時的調整自己的角色狀態,把心放寬。絕對不能把工作的煩悶,帶到家里來,不然影響孩子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