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按成書年代早晚排序)。
這四部小說在浩翰如煙的中國古典小說領(lǐng)域里,如四座屹立不倒的豐碑,任風(fēng)云變幻、滄海桑田,其偉岸之姿始終難以湮沒。不論其文學(xué)性,還是思想性,都堪稱巔峰。這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cái)富,它在怡情樂性、警世明理的同時(shí),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以及它燦爛的文化。
一.四大名著叫法的由來
1,”四大奇書”
明朝大才子王世貞,有“四大奇書”提法。他指的是:《史記》、《莊子》、《水滸傳》、《西廂記》;
馮夢龍總結(jié)的“四大奇書”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
2,”新四大奇書”
由于《金瓶梅》有誨淫嫌疑,自清朝順治年間一直列為禁書。《紅樓夢》在乾隆年間問世,未遭徹底封殺,逐步取代《金瓶梅》,成為“新四大奇書”。
3,”四大名著”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最先推出這四部小說,其他出版社相繼跟進(jìn)模仿,“四大名著”稱謂隨之流行。
二,作者及年代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人。
《西游記》,作者吳承恩,明中期人。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清中期人。
三,字?jǐn)?shù)(通行版)
《紅樓夢》,107,5萬字
《三國演義》,73,4萬字
《水滸》,96萬字
《西游記》,82萬字
合計(jì),358,9萬字
四,內(nèi)容
《紅樓夢》,講四大家族的事,講盛、衰;
《三國演義》,講三個(gè)國家的事,講分、合;
《水滸傳》,講一群江湖好漢的事,講忠、奸;
《西游記》,講師徒四人的事,講真、假。
《紅樓夢》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糾葛為線索,講的是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到衰過程。
《三國演義》講的是魏、蜀、吳三國分立,最后一合為晉的過程,開篇即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水滸》講的是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造反的故事,說的忠義,抨擊的是奸佞,也是悲劇。他們“替天行道”,反貪官不反皇帝,先造反,后招安,接著充當(dāng)打手炮灰。
《西游記》說的是唐僧師徒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取回真經(jīng)的故事。其中,真真假假分來辨去,考驗(yàn)的是一個(gè)篤誠、執(zhí)著。
五,怎樣解讀
對于古典四大名著,百數(shù)十年來,讀者甚眾,而領(lǐng)會(huì)不一,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讀書,關(guān)鍵得品出”味”來,不能讀死書、死讀書。
明清小說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作為我國古代一個(gè)時(shí)期文學(xué)的高峰,在當(dāng)時(shí)被稱為“才子書”,是那些落魄文人、才子對官場、對世情、對人生的一種另類反映。他們有才,卻入不了官;他們有才,卻窮困潦倒;他們有才,卻不遇伯樂……總之是命運(yùn)不濟(jì)、懷才不遇。那么一肚才怎么顯,一腔憤怎么發(fā),指天說地,借妖比人,借古諷今,憑講風(fēng)月,嬉笑怒罵,狂怪志異,不一而足。
面對濁世浮塵,他們醉酒狂歌,“此生不得志,也要用一枝禿筆,滿腹經(jīng)綸,攪亂這滔滔江流,煌煌青史!”就這樣。圣人講,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讀書人求的即是這“立言”二字,身朽,名不朽,死無撼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