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
一個壓抑許久的、無比憤怒的聲音,從我的喉嚨里噴薄而出。
這時,本來坐在房間里的婆婆,騰地從床上站起來,沖出房間的門,指著我:“你這是對誰說呢!我高興什么,我滿意什么?”
我真是氣不過,繼續(xù)嘶吼:“呵,你有事兒就不能背著孩子講嗎?你不知道男人的手勁很大嗎?”
“就你最厲害,我孫子我還不能管。”老太太叉著腰還擊。
“你管好你兒子,我管好我兒子。哼。”我以牙還牙。
于是,你爭我奪的吵架聲,夾著孩子嚎啕大哭的哭聲,混著不時倒吸鼻涕的聲音,劃破夜晚寂靜的長空,真真是不堪入耳,讓人心煩意亂。
02.
一件再平常不過的小事。
起因是晚上睡覺前,王鵬喊兒子去刷牙洗臉,結(jié)果那個娃娃就像釘在椅子上的彈簧,爸爸叫一聲,他答一句“知道了”;再喊一起,再答一句“知道了”。
答完“知道了”,繼續(xù)留在椅子上搗鼓他的實驗——用廢舊的報紙浸泡成爛泥后,重新整成一張塊狀的紙,熊娃稱之為“古老的造紙術(shù)”。
秒針悄然走過10個60秒后。
王鵬克制著怒氣,從浴室里移到兒子跟前,責備孩子:“為何每次你都要讓爸爸一直等一直等?”
一個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無法自拔的娃,撞上一個從來讀不懂孩子心思的爸爸,父子倆的溝通經(jīng)常都不在一條線上。
從王鵬呼喚兒子的第一聲開始,婆婆就在旁邊使勁吹耳邊風:
“早該動手打下去了。”
“這種孩子,打下去就聽話了。”
“也就你們,整天只講道理,不打孩子。”
“孩子就該打,小時候我都是這么教訓你的,能不乖?”
婆婆絮絮叨叨,沒完沒了,王鵬越聽越火大,在兒子的下一個“等一下”還沒到來之前,“啪啪”兩個響亮的耳光下去,好像要震落墻上的灰,驚起一堆蚊子。
兒子瞬間面紅耳赤,稚嫩的臉上顯出兩個大大的五指印。
03.
我真的對自己的豬隊友非常無奈。
好歹是個幼兒園畢業(yè)班的孩子,動不動就被打耳光,這讓我非常焦慮。
這個總是經(jīng)不住親媽教唆,就對自己親兒子下狠手的隊友,讓我十分心累。
疼兒子的時候,那叫一個心肝寶貝呀,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但只要親媽開口說幾句,這個男人不知道是自尊心在作怪,還是因為擔心不照做就會被親媽埋怨不孝順。
總之,之前也發(fā)生過類似的事情。
有次,我跳起來跟王鵬狠狠地干了一架。
孩子是從娘胎里掉下來的肉,憑啥讓你打?
但這次,讓我更氣的,是婆婆。
她總是喜歡挑王鵬火上的時候再加一把油。往往一件事情還沒嚴重到出手揍孩子的地步,就因為耳邊吹過兩道風,禁不住氣往一處來。
04.
“既然你叫我回去,那我就回去,不給你帶孩子了。”婆婆沖我說完,就想進房間。
“可以,請便。不要老用這個來威脅我。”講真,我最煩聽到這句話了,“還有,搞清楚點,不是我叫你回去的,是你自己要回去的。”
“你不讓我?guī)Ш⒆樱瑸槭裁串敵跻形襾恚俊逼牌呸D(zhuǎn)身又繼續(xù)開戰(zhàn)。
“誰叫你了?我從來就沒叫過。”真是沒辦法跟這老太太理論下去了。
“你沒叫我會自己來?”婆婆爭鋒相對,“還大學生呢,這么沒素質(zhì)。”
聽到這里,我差點翻白眼,口吐白沫。
這老太婆,每每吵架都十分無厘頭。
思維跳躍的能讓人找不著北。
平日里,為了避免起沖突,多數(shù)時候我選擇規(guī)避戰(zhàn)爭,像一只鴕鳥一樣假裝視而不見。
也不曉得是為啥,只要一開口跟婆婆說話,我就沒法心平氣和。
“是我叫您來的。”這時王鵬插話了。
“你這個不孝子,孩子不聽話就要打。”婆婆好像重新找到了目標,“像你這樣的,能養(yǎng)出什么樣的兒子來,你和你兒子以后能好到哪里去?我在這里給你們當保姆,我還不能說我孫子半句話嘛。”
不曉得老太太為何總喜歡詛咒自己的兒子和孫子,簡直不可思議。哪怕是氣話,我也十分反感,畢竟語言暴力對孩子心靈上的傷害不亞于身體上的傷害。
于是,對婆婆的容忍度又降一級。
05.
“奶奶每天都是打打打,下午也拿竹藤打我。”兒子突然向著婆婆發(fā)飆,“我不要奶奶在這里,奶奶快點回老家去,嗚……”
“我什么時候打你了?”婆婆氣勢洶洶走到兒子面前,質(zhì)問道。
“你就是有,就是有。”兒子扯開喉嚨,哭得更兇了。
婆婆大概是擔心我們認為她常常背地里打孩子,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面紅耳赤地跟兒子爭辯。
我見過婆婆藏著的竹條,其實大抵上她也就是在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時候,拿出來嚇唬一下孩子。
我并不反對老太太用合適的方式偶爾教訓一下孩子,但我確實不太喜歡老太太對孩子開口閉口就得打的育兒理念。
婆婆說不過兒子,好像理虧了一樣,猛地把身體靠近王鵬,發(fā)狠地說:“你為什么打我孫子,你打我孫子,你先把我打死算了。”
王鵬顯然是被自己戲精一樣的親媽氣到了,抓狂道:“媽,您這是干嘛。”
唉,這都哪出戲呀,我差點沒忍住,想笑出聲來。
這架吵得真特么沒意思,我決定偃旗息鼓。
一方面,我希望孩子在幸福的環(huán)境中長大;另一方面,吵架并不能解決問題,只是我一直也沒想出穩(wěn)妥的解決之道。
于是,我又開啟了靜音模式。
還是好好安撫一下自己的兒子吧。
至于豬隊友今日的所作所為,秋后再算賬。
老太婆呢,沒啥好講的。跟一個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不是苦了自個兒嘛。
讓我自己給自己阿Q一下。
06.
都說隔代親,可我從來沒見到婆婆跟孩子親。
每天下班回家,婆婆告的狀能填滿一籮筐:
“這個壞孩子,把我種在陽臺上的蔥給拔了,拿去種他的花花草草了。”
“又跑去陽臺玩水了,搞得陽臺一團糟,還一直在那里玩。”
“這孩子怎么那么沒禮貌,也不叫我一聲。”
讓我說啥好呢。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何況,這娃還是個又倔又愛探索的孩子。
要是能靠打一頓就解決的話,我肯定第一個動手速戰(zhàn)速決。
對于婆婆明里暗里的告狀,考慮到老太太的心情,一開始我都是狠狠把兒子教訓一頓。
但久而久之,我選擇置之不理。
實在不能接受孩子日日夜夜在指責中長大。
慢慢地,老太太覺得自己不受待見,對我是一肚子的意見,總覺得我不尊重她,沒把她當家長對待。
說實話,要我圍著老太太的育兒經(jīng)轉(zhuǎn),那個真心累呀。
剛給孩子穿好的衣服,老太太認為不好看,得換。
給孩子買的新玩具,老太太念叨浪費,要退。
孩子喜歡吃糖,老太太在每道菜里都撒糖,說這樣孩子才吃的多。
一樁樁一件件,直磨到?jīng)]脾氣。
說起來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架不住生活里是一地雞毛。
每次讓王鵬去給他媽做思想工作,最后都會變成道德綁架,被老太太掃地出門。
因為在婆婆那里,她就從來沒做錯過什么。
不是沒想過讓婆婆回老家。
無奈養(yǎng)娃和供房的壓力,直逼的我放棄全職帶娃的念頭。
這年頭請保姆吧,真心貴呀,還不放心。
左找右尋,終覓不到一份薪水滿意又能兼顧孩子的工作。
只好忍氣吞聲地繼續(xù)捱著老太太挑的刺。
我也反省過自己,嘴巴確實笨了點。人都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但我發(fā)現(xiàn)讓我心甘情愿地給老太太低眉順眼,我也真做不到。
07.
話說一開始,我真是當她是親媽的。
我和王鵬是從象牙塔里牽手的情侶。從大學開始,我便用自己勤工儉學賺來的錢,在每個節(jié)日到來的時候,給老太太買吃的,買穿的。
但后來,我知道我錯了。
婆媳相處之道,大多數(shù)時候,誰先認真,誰就輸了。
剛開始還能和平共處,有了孩子后,矛盾就達到了巔峰。
和親媽都有鬧矛盾的時候,何況是婆婆?
本來是兩個不相干的女人,因為同一個男人不得不住到一個屋檐下,這其中的微妙關(guān)系,相信品過的人,都心知肚明。
不同的是,跟親媽鬧完,還可以和好如初。跟婆婆吧,有了裂縫,恐難再和好如初。
也罷。
這一戰(zhàn)之后,我跟老太太基本就形同陌路了。
即使在路上碰見了,都互不相打一聲招呼,直接擦肩而過。
很快,忙碌的生活,占據(jù)了我的整個內(nèi)心。
在我已經(jīng)接受跟婆婆的這種奇怪的相處模式之后。
08.
有天夜里,突然被一陣奇怪的聲音吵醒。
迷迷糊糊地走出臥室,發(fā)覺聲音是從浴室里傳出來的。
難道是王鵬出差回來了?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這廝不是說這次的項目至少也要一個月功夫嗎?
那是啥?我的腦海里驚現(xiàn)出前晚剛看的鬼片,不由得感到毛骨悚然,惺忪的睡意一掃而光。
硬著頭皮挪到浴室一看,婆婆披頭散發(fā)的蹲在馬桶上嘔吐。
婆婆支支吾吾地說,晚上出去逛街,一時貪吃,不曉得吃壞了什么東西,上吐下瀉,跑了好幾趟廁所,現(xiàn)在只覺得雙腿發(fā)軟。
看到她那難受虛脫的樣子,我來不及多想,趕緊打了120。
轉(zhuǎn)身急急忙忙給婆婆泡了一杯溫鹽水,扶著老太太躺在床上。
收拾了幾個生活必需品,趕緊叫醒了沉睡中的兒子,還好這娃娃聽說奶奶不舒服要送醫(yī)院,一骨碌就爬起來,一點也沒鬧。
正好120到了,于是深夜中,我陪著婆婆帶著兒子,和一群白衣天使一起往醫(yī)院趕去。
到了急診科,掛號、交錢、看醫(yī)生,跑上跑下,氣喘吁吁……
醫(yī)生說是食物中毒引起的急性胃腸炎,需要住院觀察一下。
直到安頓好婆婆,才覺得全身都濕透了。
給力的是平時調(diào)皮搗蛋的兒子,一直安安靜靜地陪著奶奶,還時不時問奶奶要不要喝水。
掛了點滴之后的婆婆,終于安安靜靜地睡著了。
折騰了半夜的兒子,也在陪護的椅子上沉沉睡去。我和著衣服,靠在一旁打盹。
這個夜很長又很短,瞇了一會兒天就蒙蒙亮了。
醫(yī)院的護士們,一早就開始了忙碌的工作。
送藥的,提醒開窗通風的,掛點滴的,人來人往,步履匆匆。
趁醫(yī)生還沒來查房,我趕緊去買早餐。
遵醫(yī)囑,給婆婆買了稀飯。
邊走邊在心里狠狠地把婆婆吐嘈了一番。這個老太太,對于平時愛吃的東西,向來忌不了嘴。
接著給王鵬去了電話,狠狠地埋怨了一頓,順便報了平安,讓他安心把項目完成后再回來,賺錢要緊。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萬萬不能啊。
就算我十二分不愿意伺候這老太太,也不得不向柴米油鹽醬醋茶妥協(xié)。
我仰天長嘯一聲:我這不是向老太婆低頭,我是向生活低了頭呀。
回到病房,見婆婆已經(jīng)跟隔壁床的病友聊開了。
看起來應(yīng)該好很多了。
兒子乖乖的趴在奶奶旁邊。
只聽隔壁床阿姨一個勁的夸兒子懂事,婆婆樂得合不攏嘴。
見我進來,阿姨也把我夸了一遍,說看我昨晚忙前忙后,以為我是女兒,沒想到是兒媳婦。
我尷尬的笑笑,瞄了婆婆一眼,見老太太也心照不宣地尬笑了一下。
用過早餐后,老太太吭吭哧哧地跟隔壁床的阿姨又開啟了熱火朝天的聊天模式。倆人天南海北地聊,從生活育兒一路聊到人生哲理。
愈聊愈覺得找到了彼此的靈魂伴侶,直呼相見恨晚,倆人干脆互相加了微信。
隱約間聽見老太婆說:“是呀是呀,語言暴力也是一種暴力,以后得多注意。”
在醫(yī)院進進出出的幾天,每當看到被病痛折磨的氣若游絲,發(fā)出痛苦呻吟的人,內(nèi)心只覺得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是福了。
生老病死,就在剎那一瞬間。
誰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到來。
有些較真,真的沒必要較真。
09.
婆婆出院后,突然變得和顏悅色了許多。
不再尖銳的各種找茬,也不再插手管孩子的事情了。
而我在那一場事故中,也突然開悟了。
在孩子告奶奶狀的時候,我會開導(dǎo)孩子說,多站在奶奶的角度上想問題。
孩子是多么會察言觀色的角兒呀,看到媽媽維護奶奶,也不再無理取鬧。
以前,婆婆喊孩子吃飯時,孩子總是充耳不聞。現(xiàn)在,孩子會答一聲馬上坐在餐桌前,坐下來后還會對奶奶說謝謝。
盡管我自己呢,仍然是本性難移,但吃飯夾菜,出門拿包包,這些事兒我都交待孩子要主動幫奶奶做。
婆婆呢,嘴巴上不說,看得出來也是喜上眉梢,做事情更盡心盡力了。
最重要的是,她不再碎碎念了。
等到王鵬出差回來,我們相處的越來越融洽了。
不再做夾心餅干的男人,后知后覺地問我:“老婆,你跟我媽在我出差的檔兒,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我笑而不答。
10.
其實做這些事情,也不會掉我二兩肉,卻讓一個家向著更美好的愿景前進。
和婆婆升級打怪的路上,我終究是悟出了一條道:
這是權(quán)衡各種利弊之下,有利于家庭幸福退而求其次的最好的方法了。
畢竟,有老太太在,工作之余把娃丟給她,我還可以跟閨蜜去逛逛街,喝喝咖啡,解放一下靈魂,多愜意的事!
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世因果。
出現(xiàn)在我們生命中的人,TA一定會教會我們什么。或許是前世跟TA有緣,今生再續(xù);或許是前世跟TA有債,今生來還。
有因必有果,生生不息。
前世不相欠,今生不相見;今生相見,皆有因緣。
我想,跟婆婆之間的愛恨,就到此吧。
因為,下輩子,我希望彼此不要再遇見,一世因緣果報一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