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書籍《敘事療法實踐地圖》,讀書感悟: 外化對話。外化對話的技術可以通過把問題對象化而改變這種內化的理解,把問題對象化,外化對話,能讓人們體驗到自己不是問題,問題本身才是問題,人不是問題,在外化對話實踐中,問題不再是個人品性的"真相"的表現,這樣一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就突然變得可見并且可行。追溯外化對話的緣起。對話對話可以提供一種環境,讓已經失去連接的家庭成員重新走到一起,站在共同的立場上,我想說明那些被認為是棘手的,長期存在的問題,那些會導致不愉快,甚至產生嚴重社會后果的問題,都能以一種輕松,愉快方式解決。營銷外化對話的理論。米歇爾`??抡J為,這種對生活和身份內化思考的本源可以追溯到17世紀中期西方文化,他為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下幾個方面發展的結果:隔離實踐"通過對污名的歸屬和分配,把無家可歸者,窮人,瘋子和弱者從大眾中區分出來。通過對人身體內部失調的分類與定位,把人的身體客觀化?!耙幏痘u判”是在專業領域之外發展出來的一套評價標準,鼓勵人們“正?!迸c否來評估,判斷自己及他人的思想,行為是一種社會控制機制。在這種客觀化過程中,人在生活中經歷的許多問題被看作他們自我的部分。當問題與人區分開來時,問題成為一個獨立存在的實體。當人們不再把問題看作“真實”自我的一部分,或看成自己生活中一種無奈的“必然”時,人們才會面對困境采取行動去解決問題,把問題從人的自我認同中區分出來,并不會回避責任,相反,它更能使人有所擔當。澄清消極自我認同,對于外化還有助人們澄清在問題的影響下,產生消極自我認同。用外化技術來澄清來訪者前來咨詢的問題時,我們往往會發現,在問題形成的過程中,存在著某種“政治權力"問題形成的歷史,也是權利關系的歷史,來訪者經歷的一切塑造,他們對生活對自我的消極評論。咨詢師的態度。外化對話的提問與新聞調查的形式有些類似,在外化對話中,咨詢師需要像新聞記者一樣保持“冷靜”的態度,去提出一系列問題。這有助于咨訪雙方更好地了解問題的特征,問題的活動與行為方式,以及問題的企圖在這一階段。不鼓勵來訪去解決問題。改變問題也不鼓勵來訪者直接與問題對抗。這種型的立場和態度,以及在這種態度引導下的行為,主要取決于來訪者在描述問題時所用的隱喻。如果來訪者把問題影響看作壓迫性,采用的立場和態度,應該是反抗的,來訪者將采取行動,把自己的生活從問題的控制下“解放”出來。如果來訪者認為問題的影響是不公平的,就可采用一種道德的立場和姿態,接下來采取的行動就是去修正這種不公平。如果來訪者認為這種影響是信息缺乏,那接下來他們可能選擇一種新的教育的姿態,采取的行動是去教育問題,使他了解那些做法最符合來訪者的利益。
1隱喻是非常重要的,外化對話中的應用都是一些特定的說法,這些說法反映了人們對生活及自我認同的特別理解,這些說法影響著人們解決問題的行為,實際上,甚至可以說是這些說法在塑造著人們的生活。隱喻之所以如此多樣,是因為他們大都是由前來求助的來訪者創造的。過度概念概括化,咨詢師要非常小心的避免將問題過度概括,這非常重要,千萬不要把問題完全定義為消極的,不好的。意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將問題概括化很可能使人忽略了來訪者,所依右的大背景,而這個大背景很可能恰恰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這樣還可能讓來訪者無意識到自己某些生活經驗的價值,看清楚什么東西維持著問題的存在。關于行為隱喻和過度概括化危害的提示。其他外化對話。外化對話處理來訪者的問題,但是除了“問題”還可以應用在“力量”和“資源”等方面,修正或重建來訪者的“力量”和“資源”。
1立隱喻是非常重要的,外化對話中的應用都是一些特定的說法,這些說法反映了人們對生活及自我認同的特別理解,這些說法影響著人們解決問題的行為,實際上,甚至可以說是這些說法在塑造著人們的生活。隱喻之所以如此多樣,是因為他們大都是由前來求助的來訪者創造的。過度概念概括化,咨詢師要非常小心的避免將問題過度概括,這非常重要,千萬不要把問題完全定義為消極的,不好的。意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將問題概括化很可能使人忽略了來訪者,所依右的大背景,而這個大背景很可能恰恰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這樣還可能讓來訪者無意識到自己某些生活經驗的價值,看清楚什么東西維持著問題的存在。關于行為隱喻和過度概括化危害的提示。其他外化對話。外化對話處理來訪者的問題,但是除了“問題”還可以應用在“力量”和“資源”等方面,修正或重建來訪者的“力量”和“資源”。隱喻是非常重要的,外化對話中的應用都是一些特定的說法,這些說法反映了人們對生活及自我認同的特別理解,這些說法影響著人們解決問題的行為,實際上,甚至可以說是這些說法在塑造著人們的生活。隱喻之所以如此多樣,是因為他們大都是由前來求助的來訪者創造的。過度概念概括化,咨詢師要非常小心的避免將問題過度概括,這非常重要,千萬不要把問題完全定義為消極的,不好的。意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將問題概括化很可能使人忽略了來訪者,所依右的大背景,而這個大背景很可能恰恰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這樣還可能讓來訪者無意識到自己某些生活經驗的價值,看清楚什么東西維持著問題的存在。關于行為隱喻和過度概括化危害的提示。其他外化對話。外化對話處理來訪者的問題,但是除了“問題”還可以應用在“力量”和“資源”等方面,修正或重建來訪者的“力量”和“資源”。隱喻是非常重要的,外化對話中的應用都是一些特定的說法,這些說法反映了人們對生活及自我認同的特別理解,這些說法影響著人們解決問題的行為,實際上,甚至可以說是這些說法在塑造著人們的生活。隱喻之所以如此多樣,是因為他們大都是由前來求助的來訪者創造的。過度概念概括化,咨詢師要非常小心的避免將問題過度概括,這非常重要,千萬不要把問題完全定義為消極的,不好的。意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將問題概括化很可能使人忽略了來訪者,所依右的大背景,而這個大背景很可能恰恰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這樣還可能讓來訪者無意識到自己某些生活經驗的價值,看清楚什么東西維持著問題的存在。關于行為隱喻和過度概括化危害的提示。其他外化對話。外化對話處理來訪者的問題,但是除了“問題”還可以應用在“力量”和“資源”等方面,修正或重建來訪者的“力量”和“資源”。場聲明地圖。四種提問方法。立場聲明地圖和其他地圖一樣,可以做好治療性問題的一個指導,特別是在來訪者講述自己生活中的問題,對自我和他x形成消極的身份認同時,立場地圖尤為適用。但是從敘事的視角來看,治療中并非必須使用地圖,此外這個地圖也并不代表外化對話的所有方面。因為立場聲明地圖可以建立一個語境,即使是小孩子都能清楚認識到,在他們生活中什么東西重要?在這種咨詢語境中,來訪者有機會選擇自己對問題的立場,并且闡述出為什么自己會這樣選擇。這對于來訪者來說是少有的經歷,因為他們常制于他們問題和困境所采取的立場。還有一個原因是可以借此明確咨詢師的立場,這種立場不會把咨詢師放在中心位置,咨詢師不得替來訪者選擇面對問題和困境的立場。但是咨詢師也可以發揮自己的影響力。第一類提問:商討一個獨特的接近來訪者體驗的問題名稱。咨詢師和來訪者一起探討問題和困境的名稱,在探討的過程中,問題和困境會得到充分的描述,通過這種描述,“離來訪者體驗較遠的”“寬泛的“命名就會被“更接近來訪者體驗的”“獨特的”命名所取代。通常,對問題擬人化描述可以使問題豐富而特征鮮明。特別是兒童治療中,效果尤為明顯。在對問題的豐富描述中,來訪者的知識和技能才變得有用,可以用來應對他們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來訪者將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他們確有一些應對問題和困境的辦法,這些知識和技能可以進一步發展來解決他們的問題。第二類提問。描述問題的影響。是了解問題,在來訪者生活各個方面的影響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在家庭、單位、學校、同齡人等不同的環境中的影響。在家庭關系,朋友關系,自己和他人關系等各方面的影響。自我認同包括。問題對于來訪者的人生目標,希望夢想,愿望,價值等方面的影響。來訪者的未來及人生。對于問題的影響調查,給與外化對話提供堅實的基礎,這是內化對話向外化轉變的關鍵點。第三類提問,評估問題行為的影響。咨詢師鼓勵支持來訪者對問題的活動和行為進行評估。評估她們對生活的影響有哪些?正是因為這種經歷比較少見,所以咨詢師需要總結問題的影響,為這一階段的提問作準備,我通常把這些總結叫做“編者按"她為來訪者提供了參考,來評估問題的影響。第四類提問,論證評估。是詢問"為什么"來訪者對問題的影響做這樣的評估?為什么做這樣的立場?因此,通常以這樣的問題開始:你為什么對此感到不舒服?為什么你對事情的發展有這樣的感受?為什么你在這個過程中選擇這樣的立場?來訪者再面對,"為什么"等類似問題時,會覺得很奇怪,經?;卮?,"我不知道"面對這樣這種情況,咨詢師可以為來訪者提供更多的支持來幫助他們回答這些問題,讓他們體驗到自己對這些問題并不是一無所知。提供這種支持的方式有很多種。前面我提到可以為來訪者提供“編者按",整理問題和困境對于來訪者的影響,整理來訪者對那些影響所做的評估,這可以讓來訪者回答“為什么”做好鋪墊?另外,還有一種對“我不知道”的應對方式:邀請來訪者回顧問題和困境對其生活的影響,回顧自己對這些影響所產生的評估,來幫助來訪者回答“為什么”的問題。當兒童回答“我不知道”的時候。我有時會選用“猜謎游戲"。“立場聲明地圖"為組織外化對話提供了基礎,這個地圖影還在我早期的外化對活實踐中,有人發現這個地圖有利于開展工作,為了更好的提高外化對話的技術的練習,我建議可以把實踐中的外化地圖畫出來。外化話對話不僅此來訪者重新定義與問題與自己的關系。還可以幫助來訪者自己與他人的關系重新審視在自己生命中,其他人對自我認同都有哪些影響?這個過程能讓來訪者意識到自我認同是從人際關系的互動中發展出來的。
36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