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級是學習適應期,學習習慣建立期,專心專注訓練期。學校當然是孩子專業學習訓練的地方,但這個重要的階段家庭是不能置身事外的。
每一個孩子性格、稟賦上有那樣多的不同,幫助自己的孩子順利適應學習,建立起無擾的專注力,家長們義不容辭。
所以低年級應該親子陪伴學習。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是手腦協調的特殊活動,是很艱苦的。它又不大容易像肢體運動一樣,直接和興奮情緒對接起來,表現出一定的枯燥。相比,學習也平淡得多。
如果大家都普遍認識到需要陪伴,可孩子一上學,面臨新增的學習任務,就對孩子的“不專心,不集中,拖拉”心中焦慮,束手無策怎么破?
陪伴原則和方法供大家參考:
1. 趣味化
陪伴最好是有趣的,切忌嚴肅
理解孩子,是孩子的自己人,是幫助孩子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的。這個才是親子陪伴作業的真正意義。
孩子做作業,陪在孩子身邊;碰到題意不好懂字不認識的還要讀題,教會他審題幫慢慢理解,不要直接告訴他答案。
讓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
做完作業后,家長先對做正確的驚喜地肯定:做了10道題,錯了7道,要先肯定那3道正確;對待做錯的,要幫助孩子分析為什么錯。
“那么,這次讓我們找找錯誤小精靈到底藏在哪里呢?”把找錯變成游戲,把孩子做錯這件事從一個責任方轉變成一個管理方,這樣使得孩子不怕面對自己的錯誤,而能夠把枯燥的找錯,轉變成捉迷藏一樣的游戲。
還可以畫出來不同的小精靈,比如忘記進位小精靈,抄錯數小精靈,抄錯符號小精靈每次都把它們畫出來,打上30大板,強化孩子的記憶。
面對錯誤,積極轉化,每錯一道題都是一個進步戰役,越錯越少,越來越進步。也是孩子和“粗心大意”的戰爭,家長是智慧風趣的參謀政委。
還可以在墻上,剪貼一個大炮,對著所有的錯題,把它們每天轟一遍,玩成游戲。
2. 獎勵制
可以把孩子特別盼望的一些游戲活動幫助孩子安排在作業后面。
雖然只對了一半,但這個大幅度提高的速度,就值得慶賀!速度能夠極強的提高短時專注力,那么就先不要求正確率,就像走路能力,先邁開腿,慢慢就會健步如飛的。
從“限時完成”到“保質保量的限時完成”是兩部分工作。也是兩種專心,低層次的專心到高層次的專心:第一種是聚精會神,即排除外擾,迅速完成,保量;第二種是精益求精,即務求完善,保質。
3. 不批評
陪做作業絕不能用失望著急的口氣,即使做10道題錯9道,也要關注對的那1道。
孩子們和學科的關系,比如孩子和數學的關系,其實是中介人物—老師父母們—和孩子們的關系。
我們對孩子的急躁情緒,批評指責,會使得孩子趨利避害,討厭數學,被情緒所擾,最終會堵塞孩子的數學孔竅,繼而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不要理解為,孩子長大就像有個開關一樣,到一年級的時候,開關一打開,孩子們就能認認真真、持之以恒的學習起來了。
哪有這樣的事情?一年級,甚至一到三年級,孩子們就是學習這個的!學習怎么學習,學習如何學習的!而所有的學習內容都是工具而已,都是為了掌握專注力。
學會一首古詩,學會加減乘除法不重要,成績對錯也不太重要。
重要的是,孩子通過學習這首古詩,學習加法減法,而掌握了如何和自己的大腦相處,如何專注,如何在單位時間內達成學習效率,如何和各種學習困難相處,如何克服困難建立成就感,乃至如何運用好專注力,替換掉因不能行動、不能自控所產生的焦慮。
這樣,在未來面對學習困難時,他們能夠預先興奮,就像跨欄運動員等待起跑命令時,明知道前面有很多欄板,但會異常興奮一樣。
很多很多次成功的專注,會形成強大的深度興奮磁場,讓孩子能夠有效的擺脫心猿意馬,集中注意力在需要專注的地方。
學到這個,才為高年級學習所要求的高度專注、強耐挫能力做全面準備,遇到困難可能還會產生一種隱隱的興奮。這種孩子一定會走在學習的快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