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了不止三遍《告白》,被情節、畫面深深震撼,然而劇情并非像名字一樣關于愛情,而是充滿血腥、人格扭曲的驚悚影片。
這部影片由日本著名推理小說家湊佳苗的小說《告白》改編而成,影片是出自日本視覺系導演中島哲也,全片以陰暗的基調,營造出一種悲愴的意境,將笑容與詛咒、血腥與淚水、歡樂與悲劇融合其中,個性鮮明的人物表現的淋漓盡致。
影片以森口的告白開始,接著又分別以相關聯的各個人物的告白構成了一出以“復仇”為主題的懸疑劇。每一個告白,從故事的結果慢慢展開原因,一步步變成了一個窒息的悲劇。
02
影片的開始是伴著童聲,將剪輯過的場景巧妙的呈現出來的,看似充滿著歡樂的氛圍,卻隱藏著欺負弱者的行徑。森口老師正在進行本學期也是做為老師的最后一節的班會,她的女兒愛美被警方宣告為意外溺水死亡,但是一個月后,森口了解到女兒愛美死亡另有原因,她向全班述說了這件讓她心痛的事情,并說出了殺害愛美的人就是這個班級的兩名學生,A(渡邊修哉)和B(下村直樹),并在最后,說出了令全班人驚慌的對于A和B的懲罰措施,將感染了HIV的血液注入這兩個學生剛才喝的牛奶中,并告訴他們將用潛伏期5—10年的時間來感受生命的沉重。
森口的痛是沒法撫平的,一個單親媽媽生命中唯一一個還沒有長大的孩子離開了,想到以后就再也不能握住她的小手,不能摸到她柔軟的臉頰和發絲,她是痛苦而又痛恨的。
愛美死亡原因的揭露,就像一把火,愈演愈烈,相關聯各個人物的命運也逐漸呈現出來。
03
新學期開始了,他們也迎來了一個新的班主任—維特,是一個對于森口女兒的死完全不知情而責任心很強的老師。B沒有再來學校上課,而A的出現反而讓全班驚訝。隨后,維特聽從森口的建議每周對B進行家訪,并讓班委美月一起。美月是崇拜著一個叛逆少女,把她當做另一個自己的安靜少女,然而卻是這件事情當中最清醒的人,她曾說到“真正想殺人、想復仇這樣的人,怎么會說請明白生命的重量”這種話,她知道森口一定沒有往A和B的牛奶中注入感染HIV的血液,她也知道維特的家訪并不能解決B的問題,反而將B逼到了絕路。
在全班學生笑容滿面為B寫著、畫著鼓勵和關心的信件背后實則是對B的詛咒,這種強烈的反襯,把他們人性的愛恨、喜惡,純粹得表現出來。然而這也是最可怕的,因為他們并不會真正控制自己,只是一時興起,靠著情緒的刺激完成的行為,可能這個行為導致的后果很嚴重,可處在這個年齡的他們是受保護的對象。
04
”無論如何都是那個女人的錯”,這是B的母親對B變成一個不洗澡、行為瘋狂的樣子后對森口老師的責難,這個母親也是愛孩子的,只是愛的方式偏了,沒有采取正確方式去愛這個孩子,相反,面對森口老師的詢問,說著“可憐啊”,一味的溺愛,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B把自己的母親殺了。
家庭教育很關鍵,一個從小被溺愛的孩子,不會真正的獨立,很難去勇敢的擔當。反而會容易誤入歧途,沒有自信,心靈承受不了任何打擊。最終走向悲劇。
05
渡邊修哉是一個從小被媽媽拋棄的但學習優秀的孩子,由于很想得到媽媽的關注,通過建立網站,進行各種發明創造,甚至制造了一場殺人案,但卻沒能成功的引起媽媽的關注,直到渡邊確信媽媽真正的已經拋棄他后,籌劃了一場爆炸事件,但是這場爆炸是渡邊做的最后悔、崩潰的一件事,因為他沒想到在按下按鈕的那刻,媽媽所在的辦公室發生了爆炸,而他最愛的媽媽被他親手炸死了,此時,他流下了悲痛的眼淚。
將最愛的人親手炸死,多么的悲痛,悔恨,然而這也是渡邊重生的開始。影片最后,森口說到“今天才是你人生重生的第一步。”
06
下村直樹是一個膽小又被溺愛長大的孩子,但又渴望被認可。因為渡邊說自己是個廢物,就失去理智,將愛美扔入水池而溺死,將母親殺死的悲劇。
可悲的是,在脆弱的幼稚的學生心里,只要人們的態度稍稍和他們想要的有那么點不一樣,就會輕易地暴怒、失去理智、被情緒左右,理直氣壯地傷害別人,用無情的行為把對方捅得七零八落。
07
影片中的人物都沒能逃離悲劇的設定,森口失去愛美,在復仇的道路上經受著折磨;美月只因話語說中了渡邊的內心而被渡邊殘忍殺害;直樹媽媽因為溺愛自己的孩子而付出了生命;渡邊修哉又因傲慢,缺少關愛,意外的親手炸死了自己的媽媽;下村直樹因膽小、不被認而情緒失控親手殺害了自己的母親;維特又因直樹媽媽的死而深深自責。
然而這一切終究還是因為愛的缺失,沒有在需要的階段給予被關愛者足夠的愛,沒有在關鍵的階段給予被關愛者正確的愛,使得本該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的少年,一步步走向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