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記起,在【to無用的自己】評論里,好像答應過別人半年后互相分享下是否有所突破。那今天就當做給半年前的自己和朋友一個交代吧~
——————————————
跟朋友說,創意這個東西,需要100:1的輸入輸出比,一旦很久不進行自我進修,就容易枯竭。
但后來又仔細一想,偶爾寫東西,其實也是一種輸入——對平時的所閱所思所聞的再咀嚼。以前曾經對自己寫道
【不要好為人師,大師之所以不會主動教授,便是因為知道個人自有個人的修行之道】
所以好久好久之后都沒有再寫過所思所想的總結或者文章,一方面因為時間忙,另一方面借著時間忙和不好為人師這句話給自己的懶惰找理由。現在想想,是我理解太狹隘,不一定寫出來就是教別人(何況這些文字也不一定有多少人歡喜呢),與其自己的意念思維活動紛飛,元氣這樣損耗也是損,化為文字也算是個紀念。
還有一個念頭阻礙我下筆,便是一直想要做一個輸出者,好的、完美的輸出者,整篇文字都要充滿靈氣……但真的不好。就像是總是追求一個極致完美的開頭,下筆前腦海里胡亂想了成千上萬種承上啟下的組合,卻在最后一分鐘,一下子泄了氣,因為想完了所有可能,再下筆變成了索然無味,90%死在開頭,停滯不前。
其實,不是因為觸發靈感的字眼、語句沒有了,而是少了一種“總覺得有必要寫一寫”的動力。
寫一寫,可以是對日常的流水記賬,也可以是對自己人生每一個環節的“文字攝影”,經常會有這么一種感覺,翻看很久以前的日記,那些本以為早就塵封忘記的畫面,跟涂上色彩翻新上映一樣,一幕幕復現在眼前,當時細微的觸覺、一閃而過的情緒,甚至記錄成文字的味道都好像縈繞在鼻尖。當然,不是裝逼,也不是刻意文藝,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縱然生活再忙,總有一些小小的感動和細節值得讓N年以后的自己慢慢回味。
所以現在我說的所有字都沒有行文結構和邏輯關聯。僅僅想到哪兒說到哪兒。
記得2周以前,翻到自己的博客,看到大概4年,年年不落的年終總結,感慨萬千。某一年的總結里提到“放棄”,那是我當時特別值得自豪的自我抉擇,在舍與得之間,我選擇先舍后得,當時我說
【第一次選擇舍與得。這一次,有利也有弊。同意我那種“后退為了更有力前進”觀點的良師益友們,都理解我的做法,所以陪我一起向前開始學習。弊端在于,由于初次嘗試,效果過猛,同時舍棄的東西過多,讓自己處于一段完全沒事的空白期,導致自己的過渡期沒有有效利用,此為后話。】
這里的后話,其實又是另一個故事,讓我又幡然醒悟的是,“效果過猛”,正巧最近在抉擇中,又是一次差不多相似的場景,是選擇放棄,還是繼續?這次,我突然明白,對于未來,自己心中有兩條路,怎么去走,也知曉一點,只不過總會在原地躊躇一下,像普希金的《未選擇的路》,年紀小時不懂,現在卻也能體會一些。
總之,每一條路的路線都明擺在那里,只等著自己去選擇罷了。
去年年尾的時候年終總結,在糾結惆悵剛入職場的自己,很不適應。時隔半年,再回頭看,也算是一種心路歷程的痕跡。
現在我沒有完全變成自己最討厭的人。在工作上,度過了那3個月,轉換到自己感興趣的崗位,就算也是一無所知,但丟掉了心理包袱(也許是與之前的狀態一對比,之后真的輕松太多),靜下來好好的,跟師傅學,了解那些枯燥的邏輯,不去抱怨,不去想自己不會怎么辦,不去跟比自己做的好的人比較,只是看每周的工作周報,有沒有比上一周做了更多項目。
慶幸跟著師傅那幫人,工作之余,聽聽他們嘮嗑扯淡,感覺一整天也并不是那么枯燥和疲憊,開始享受跟開發技術聊天扯淡,追著資源跑的感覺,享受仗著青(lian)春(pi)貌(hou)美賣萌的感覺,突然沒有當時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膽怯,不會再怕跟別人說話,也知道該說什么。
生活上,學會跟朋友傾訴(特別感謝1、2月份聽我說工作煩惱的朋友),感謝后來又讓我遇到一個貼心的人,讓我終于敢放心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心理缺陷,放肆地讓他知道我的擔憂和抑郁,不只是一味的安慰和鼓勵,終于碰到這個能替我分析問題,和我探討解決問題的人。忽然就釋然,縱使自己之前再光明樂觀,燦爛的太陽底下有陰影也是理所當然,默默地留一點陰影,伴著另一個人一起走,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在周末,雖然還是沒有畫畫作品,沒有文字輸出,但選擇做做木工活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成果是做了2個戒指1個手鐲,還剩一堆木料待開發,錄了一期節目,給朋友的電臺,馬上又要有一期節目準備進行;買了好多書,大概每周一本的話,都能排到5個月以后了,滿檔的書架,警示我再忙也要抽空看看。
慢慢熟悉了工作,有些微得心應手了,就抽得出心思跟朋友談其他事情,去短途旅游,去嘗試新鮮玩意兒,去認識新的人。
雖然現在也還沒有找到“最癡迷”的東西,依然是半吊子水響叮當,但終于可以安心地對自己說“加油,慢慢填滿這個桶,裝滿想裝的東西”。
半年后,也并不是十分滿意,因為依舊有出現一些抉擇,讓我左顧右盼不知如何選擇,還有畫畫,文字這兩樣東西自己沒有堅持,還有經常想要去研究的app,想去玩的配音沒有做。
不過,看樣子,生活終于慢慢開始回到自己的掌控中,不再左右搖晃。可能之后還會糾結,還會惆悵,但那是之后的事兒,到時候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