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民間,有許多關于婚姻方面的俗語、老話,其中有不少還是很有道理的,這也作為傳統民俗文化傳承了下來。
“送親要小,接親要老”,這個老話就是關于結婚中送親、接親的一些習俗。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簡單的來說,就是送親的人年紀要小,而接親的人年紀大點的好。為什么要這樣說,有道理嗎?
下面,我們就聊一下這句話的意思,看看它到底有沒有道理。
一、送親要小
送親要小,指就是當姑娘家結婚要到男方家去的時候,娘家送親的人最好是小輩或是年輕的人。
一般來說,女子出嫁時,護送新娘到新郎家的送親隊伍是有講究的。一般都會挑選身材高大,開朗活潑的年輕人。
因為這些送親的人的主任務是保護好新娘,送到新郎家后,還要應對新郎一方的親戚朋友們想出來的各種鬧新娘的花樣,什么抹花臉、噴泡沫。目的是給新娘一點“難堪”,當然,這些都不是惡意的,是為了襯托婚禮的熱鬧氣氛。
結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誰都想辦得熱鬧快樂和安全。而要做好這項工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身體壯,能挑動嫁妝,能對抗,還要腦子靈活,有眼色,會見風使舵。護送過程中,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該出手時就出手。
這就是說送親的人必須需要有力氣,有腦子,會做事。如果用年紀大的人就達不到這種效果了。年紀大的人,一般比較安穩,缺少年輕人的激情,用他們護送新娘,這婚結的就不會很熱鬧,會很無聊。同時在身體對抗中,也占不到任何優勢。
所以,老話說的“送親要小”,主要是說的是護送新娘的隊伍一定要年輕,腦子快,身體靈活,這樣,既能把送親任務完成,同時也會使送親過程充滿活力和快樂。
二、接親要老
和送親相比,正好反過來,送親要小,那么接親反而要大要老。
為什么接親的人年紀要大呢?因為接親人的任務可不是只熱鬧,好看,有很多復雜的程序在里面。要認真,做完這些程序,就需要一些年紀大的人,他們有經驗,穩重,對接親中的規矩和習俗比較熟悉。做起來得心應手,不會出大的紕漏。
如果也換成是年輕人,他們本身就喜歡打鬧,不穩重,在執行一些既定的程序上,就會不嚴謹。可能還會毛手毛腳的,容易出差錯,引起雙方家庭的不高興,不接受。
所以,接親的人是老成穩重的年紀大的人,他們會很好地接待送親的娘家人,不致于發生不愉快。如果,在送親人與接親人發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時,年紀大的就可以以年長的身份出面進行協商,也能壓住場子,確保婚禮正常進行,避免怠慢了娘家人。
這句話有道理嗎?不用說了,通過分析,我們就可以判斷出老話“送親要小,接親要老”,說的還是一定的道路。
所以,從婚禮正常進行這方面來說,不管是送親要小,還是接親要老,這些都是有道理的。這都是人們根據長期的結婚現場實際出發,從確保婚禮正常進行,保證送接雙方完美交接而總結出來的好經驗。所以是有道理的,也是可行的,否則也不會流傳下來。
最后,我要說,不管怎么樣,雙方出發點都是好的。送親要小,可以保護好新娘,安全熱鬧地到達新郎家。而接親要老,則充分體現了新郎一家要穩當安全快樂地把新娘接到家的心情,目標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