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澳大利亞時,記錄每天的生活都會用DAY1,DAY2 第一天,第二天來表達,覺得近兩個月56天的時間很長很長。自從3月底去過了悉尼,時間過得飛快。然后連續上完了兩次微課后,發現在澳大利亞的時間所剩無幾了。今天是在澳大利亞的倒數第二天,后天我們就要踏上回國的征程了。
今天連續聽了四組的micro-teaching 微課。主題分別是:I like dogs. Signs. An interesting country以及How much?
每一組都是分別由三個或者四個老師合作完成,每個老師講8-10分鐘左右。每組都準備地很用心,也很有特色,我從每位老師身上都學到不少。
很多老師設計的活動環節都是我們在澳大利亞培訓期間學到的,用在我們的蘇教版教材課文中,絲毫沒有違和感,給我們已經上過很多遍的課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signs 這節課。這節課是六年級的內容,關于標識,對于六年級孩子來說,信息量大,比較復雜。而在今天的微課中,四位老師配合地天衣無縫,亮點很多。因為我們組最后是要給這組單獨評價的,所以我也聽得格外認真。
April老師戲劇化的開場很生動,也很接地氣,用扔在地上的香蕉皮導入本課內容,并引出No littering這個標識。
Linda老師通過與學生對話的方式一一呈現其余本課出現的標識:No eating or drinking. No parking. Danger! Wet floor. Linda的問題:What does
it mean? Where can you see this sign?將這些標識與學生們的生活經驗聯系到了一起,有助于學生的記憶。
Lucy老師用到了sentence-picture-sentence的方法,先將學生分為兩人一組,老師給出每人不同句子,讓學生畫畫,再讓學生之間不出聲根據對方畫的畫寫出對應的句子,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英語思維能力,而且也特別符合國內英語教育界強調“用英語做事”的理念。Wendy老師在這節課最后設計了一個活動很出彩,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標識。首先Wendy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示范,然后讓學生自主設計,并用It means…句型操練,最后展示學生作品。這個活動既沒有脫離主題,又在主題上有所拓展和升華,給這節課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在這一組微課上完后,我們390四人組給她們組一一點評和反饋。我給Linda的反饋是,在呈現標識和標識的意思時可以讓學生玩配對游戲,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有興趣。即使學生不認識或者犯錯,但是人往往在錯誤中可以學習到更多。就像我們剛來到澳大利亞前幾天,Nic就讓我們將澳大利亞的動物和名稱配對,一個都不認識,就靠猜來完成,最后在老師提示下完成了配對,我們因此也對澳大利亞的動物有了深刻的認識,這個經歷遠比老師在臺上一個個給我們展示的強。
我個人很喜歡這個觀察以及給其他小組反饋的環節,因為有時候我們自己往往意識不到的問題,可以通過觀察別人意識到,給自己不同的視角。
今天的重頭戲在下午拍畢業照,拍照之前,我們將我們呆了2個月的教室的墻清理了一遍,拍了照,各種合影,自拍,大長腿。真的要說再見了嗎?簡直不敢相信!
上圖為我和Sue的合影。
我們的班主任是Sue,和Sue在一起的時間最長。Sue 特別溫柔,知性,友好,深受我們的喜愛。其實我們接觸到的四位外教老師各有各的特色。Sue很知性,永遠面帶微笑;Heidi特別活潑和逗比,上她的課永遠不會感到無聊;Nic高雅,她身上總會背一個和服裝很搭的斜挎包包;Maria很可愛,她的din-din-din成了我們最常用的教學用語。可是,可是,兩天后我們真的或許再也見不到她們了嗎?
我是最后一個離開教室的,這里曾經空調開得很足,每個人都凍得瑟瑟發抖,大夏天要穿很多衣服來上課。
我們的茶水間成了避寒和熱午飯的場所。
有時也會在小房間里一起聊天吃飯。
防火門很厚重,每次推門都要很費勁,但我們養成了為后面的人拉門的好習慣。
我們從這個門出去,從此,走向一個新的世界。
我們來到一個類似禮堂的地方拍班級合照,Lisha和Jon也一起。咔嚓咔嚓很快拍完,然后大家迅速撤離,去哪里?當然是shopping 掃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