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幾千年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封建社會女人家庭地位低下,夫妻關系不平等,所以母憑子貴,可以說女人依靠兒子揚眉吐氣。
這就衍生為母子共生關系,即兒子就是我,我就是兒子,這種共生一是讓會讓兒子覺得他在母親心里比父親重要,二是兒子承受了原本夫妻關系中丈夫的情感角色,照顧母親的情緒哄母親開心,對母親百依百順,這份沉重讓年幼的心靈蒙上了被吞沒的創傷,而這樣的男人成年后表面看起來溫柔體貼,但是一旦和女人建立親密關系內心是極為恐懼的,恐懼照顧女人的情緒,因為他的潛意識不會重演孩提時的創傷,這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媽寶男”。嚴重的“媽寶男”一般生長在單親家庭或者父母關系不融洽的家庭環境中。
但是在中國社會這種共生關系一般都會存在,只是嚴重程度不等,男人結婚了,組建了新家庭,這種共生關系依然存在或者更加嚴重,這就是中國婆媳關系的根源所在。
母親說我們三十多年的感情,媳婦只不過幾年的感情,我兒子憑什么聽你的!兒子說母親一個人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只要她高興我就高興,作為妻子應該理解!母親不能接受兒子的分離,而男人也根本意識不到原本與母親的共生。然而連接婆媳的是男人,所以男人的態度顯得尤為重要。男人能夠意識到原本與母親的共生只是第一步,男人應該剝離與母親的共生回歸自己的新家庭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男人應該說,你應該回去和我爸吵,那才是你的家。可見我們應該以夫妻關系為主。
回到文章最開始,如果說每一個家庭都能以夫妻關系為主,換做說是夫妻關系的共生,那么就不會有母子關系的共生,進而不會有“媽寶男”當然也就不會有令人頭疼的中國婆媳矛盾,這將是一個良性的正位循環,可見夫妻關系是不是應該居于首位呢?
其實在家庭關系中,夫妻關系要比親子關系更重要,夫妻關系應該是是家庭關系中的定海神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