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陳寅恪先生說:“勺園一地,乃錢柳因緣得以成就之樞紐。”縱觀錢謙益和柳如是姻緣的各類文章,大部分是戲說。關于錢柳勺園結緣之事,極少提及,寥寥數筆帶過,甚至有些不談及嘉興勺園,直接從崇禎十二年春天柳如是離開杭州,于崇禎十三年十一月初訪半野,忽略了在嘉興勺園養疴這一段關鍵時間,貽笑大方。或許文史資料缺失,今,吾細讀《柳如是別傳》、《柳如是尺牘》、《牧齋詩集》等文集,翻閱關于嘉興勺園的多本史冊,拜訪嘉興和盛澤幾位文史老師,把錢柳勺園結緣這一段公案理順,因吾不擅長寫文史,聊當笑柄。
1.勺園由來
近半年來,我在細讀陳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別傳》,共三集,繁體字豎排,閱讀之難,可想而知。不懂或不識的字、詞、句查閱百度,甄別注音注義,仍有許多詩詞典故尚不明白,日后再研究。書已看完,一直想寫一段文字,寫一段關于錢柳在嘉興勺園的曠世結緣之情,浮想一下三百多年前的一次回眸,一次相逢與執手,一段可歌可泣的姻緣……
老勺園,位于嘉興南湖西北角(以前的西南湖畔),明末吳昌時舊居,是一座精致的江南名園,由私家園林塑手秀州人張南恒打造。吳藕汀《煙雨樓史話》記載:“面積雖然不大,卻到處樓臺亭榭,假山峭削,輕松蒼翠,秋楓紅醉,池中荷花,岸邊楊柳,面對滮湖,北背城壕,煙雨樓臺,近在咫尺。園樓相對,形成了一個由湖面為中心的建筑群體,環境優雅。”勺園落成后,經常舉行各種文宴活動、演出,江南名士云集。崇禎十四年吳昌時遭廷杖后棄市,不久,園被封,最終換了主人,草木凋零,唯幾株古木參天,幾處太湖石嶙峋,不改容顏。清朝時,勺園被辟為漁村,因為漁民多姓許,便叫做許家村。因一段曠世奇緣,勺園名振江南,三百年的風吹雨打,園重修后又毀數次,舊勺園化作一段殘垣,化作塵土,消失了。如今,在老勺園的舊址上新建了南湖俱樂部和壕股塔。今勺園,異地重修,物異人非,一段矮矮的殘垣,幾根斜倚的石柱,兩方古樸的石牖,一扇緊閉的雙合木門,一叢修竹,藝術家用這堵斑駁的墻折射回三百多年前的光陰,讓它立于路旁,在車輪滾滾聲中,聽他傾訴一段幽怨離奇的愛情。
翻開這一段厚重的歷史,回到三百多年前,時間正好是崇禎十三年春,柳如是從杭州擇婿無望,絕望而歸禾城養病,已在杭州初識柳如是手跡的錢謙益泛舟而來,與柳如是結緣于鴛湖濱之勺園。這一段愛情,三百年后被陳寅恪先生大書80萬字,抽絲剝繭式的文字里,錢柳二人在嘉興結緣的舊事逐漸清新,卻仍有許多故事和小人物湮沒在歷史的塵埃里,無從考證。
先來說柳如是姑娘的身世,一說吳江人,一說嘉興人,仍有爭議。我認為柳如是嘉興籍,柳如是本姓楊,名愛,1618年生于嘉興人,家敗而淪落為雛妓,居吳江徐佛歸家院,后改為影憐,又名柳隱,最后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而改名柳如是,又名河東君、我聞居士等。葛昌楣君《蘼蕪紀聞》中記錄:“河東君所從來,余獨悉之。我邑盛澤鎮,有名妓徐佛者。丙子年間張西銘先生慕其名,至垂虹亭,易小舟訪之,而佛已于前一日嫁蘭溪周侍御之弟金甫矣。院中惟留其婢楊愛,因攜至垂虹。余于舟中見之,聽其音,禾中人也。”徐佛嘉興人氏,隨其母遷居盛澤歸家院,柳如是和徐佛兩人,同是嘉興人。柳如是十歲那年,家庭破落,被人販子賣到吳江盛澤,又被徐佛相中買回歸家院為雛妓,教柳如是琴棋書畫,學藝四年,為徐佛之俾,年輕貌美、才華出眾的柳如是被內閣大學士周道登相中,為侍妾。
錢謙益,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明末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蘇州府常熟人。明史說他"至啟、禎時,準北宋之矩矱"。明萬歷三十八年探花,原配夫人陳氏,妾王氏、朱氏,崇禎十四年與才情俱佳的柳如是結褵合巹于松江舟中。錢柳結褵前,陳子龍、謝象三等人拜他為師,卻在晚年,和謝象三因爭柳如是而結貿首之仇。
勺園,明末官宦吳昌時之私家園林,可謂豪宅。吳昌時,字來之,吳江人,定居嘉興。天啟四年,與郡中名士張采、楊廷樞、楊彝、顧夢麟、朱隗等十一人參加復社。《明史·周延儒傳》記載:“吳昌時,嘉興人,有干材,頗為東林效奔走。然為人墨而傲,通廠衛,把持朝官,同朝咸嫉之。延儒敗,昌時棄市。”
勺園落成后,錢謙益、吳梅村等文壇領袖人物都曾經來游覽,除了來游賞之外,其實勺園也是明末時期東林黨人、復社人物的一個集會場所。吳昌時當時和東林黨人關系密切,經常在園中廣招賓客,歌舞宴會不斷。
勺園主人吳昌時和虞山老人錢謙益亦師亦友,經常往來,文宴賦詩吟句。柳如是嘉興人,吳昌時和汪然明、吳梅村、程松圓等江南名士是故交或說是文友。柳姑娘在盛澤歸家院酬和,已聲名鵲起,江南名士爭捧,如同現在的某些演員,被富商和文人追捧。游歷松江期間,通過陳子龍認識勺園主人吳昌時,吳昌時必定賞識柳如是的才情和美貌。在明代,家中有名妓光顧或長居,在坊間是一種令人羨慕的美傳,只可惜兩人之間無酬和之詩作傳世。勺園中,吳昌時,錢謙益,柳如是三人為何在勺園相逢,關鍵人物是汪然明和惠香(陳寅恪認定是卞玉京)。錢柳結緣定情于鴛湖濱,其中原因眾多,讓我們一起來尋找探索,在柳如是的情感和游歷過程中徐徐展開。
2.柳如是勺園養病前的戀情
話說柳如是被周道登納為妾不久,常坐在周老爺子腿上看書,引起家中女人嫉妒而生怨恨,把她視為眼中釘,恨不得把她趕出家門。周道登因年老時納柳如是為妾,經不起折騰,不久后,雙腿一伸歸西,柳如是被周家一批老婆子趕了出來。剛有了安定生活柳如是,又掉入了人生低谷,她想守一輩子的寡,只要衣食無憂,至少不用過著淪落風塵的日子。命運偏偏捉弄了她,周老子死了,家也沒了,走頭無路的弱女子,不得不回到盛澤歸家院。
柳如是在盛澤歸家院又過上了淪落風塵的生活,用從徐佛那里學來的琴棋書畫,靠賣笑和浪蕩公子們酬和,名氣日漸遠揚,很多江南名士爭相來見面,一擲千金買得美人笑,只為見紅顏一面,不乏程松圓、張西銘等名士。
崇禎六年,柳如是和鴇媽及丫環三人泛一葉蘭舟,過垂虹亭,沿著運河水而下,經嘉興,直達松江訪陳繼儒,名為學藝,實為游歷而廣交名士和富商。
初至松江佘山,文宴中,松江名士云集,為了一睹江南名妓的風采。后,與陳子龍、李存我、宋轅文游歷于松江各地,吟詩作畫。再有程松圓、汪然明、吳昌時等名士加入,尤其是陳子龍慕其才色,和吳昌時關系甚篤,為柳如是來嘉興勺園養病奠定了基礎。民間流傳一段關于宋轅文和柳如是的軼事如下:
柳如是居松江佘山,有一徐公子捧了三十兩銀子來求見。鴇媽見了銀兩,樂呵呵地接待了徐公子,徐公子見到了柳如是,被她的美貌吸引住了,見面就作揖向美人說:“久慕芳姿,幸得一見。”柳如是見徐公子其貌不揚,捂著嘴偷笑,笑徐公子太迂腐,蠢人一個。徐公子不是蠢人,更想夸美人,取悅于她而說:“一笑傾城。"柳如是忍不住哈哈大聲,心想面前這位公子自不理力,徐公子不懂風情,再夸曰:"再笑傾國。"柳如是立馬收斂笑容,面帶怒色而轉身入內,呼鴇媽“得了多少銀兩,讓這種奇葩來見我?"柳如是入閨閣,操起剪刀,剪了一縷頭發遞給鴇媽轉交給徐公子,徐公子三十兩銀子得美人笑,捧著一束美人青絲高興而歸。
柳如是得了三十兩銀子,拿著銀兩,帶著"云間三公子"游山玩水。松江多徐姓公子,又一徐姓公子家底殷實,每次捧金求見,柳如是應付一下轉身離去,這徐公子不死心,想待美人心,吃天鵝肉沒那么容易。他可謂"王八吃稱砣,鐵了心。"砸大把銀子,天天來,時間逾月。"云間三公子"勸柳如是虛情假意地應付一下,畢竟收了他的銀兩,不要一口拒絕,讓鴇媽告訴徐公子會有機會和他約會,只是時間沒有定下來。徐公子欣喜若狂,天天在盼,終于等到美人開口說:“臘月三十日來約會。"徐公子當真,真的在臘月三十日來見柳如是,柳如是在家中置酒設宴款待他,邊給他倒酒邊說:"我約你除夕夜過來,我以為你不會來,然而,你果然來了,你是有情人,但是除夕夜是家人骨肉團圓之時,你住在娼妓家,有點不近乎人情,很不妥。”要琴童執燈送他回家,徐公子思美人心切,朝思暮想,不肯離去。柳如是騙他說:“到上元佳節,是約會的好日子,可以定情。"并告訴他說:你讀書少,沒有文人氣質,我和江南很多名士游玩,你在旁邊,很不雅觀。你何不去學一身戎馬之術,混得有模樣了,我一定會和你約會。"徐公主子信以為真,癡狂于柳如是的美色,點頭答應。回到家中,學習武術和兵法,想早點混出點名氣,不料,出了意外而死于炮火之下,癡情男子真可憐,足以見柳如是的才貌令多少五尺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后來,宋轅文戀上柳如是,又是一個癡情少年,柳如是約他在白龍潭舟中相見。宋轅文如約而至,恰柳如是沒有起床。柳如是令仆人告訴宋轅文:“宋郎暫時別登上船,如果你是有情之人,跳到水里等我。"柳如是在試探他的心,夠不夠膽識。那知道,宋轅文一根筋不對,得美人心切,縱身一躍入水中。那時候,天寒地凍,把柳如是嚇了一跳,立刻喚撐船的師傅把他拉上船。柳如是感懷于宋轅文的情義,扶他上床,見他瑟瑟發抖,抱他在懷中,以玉體溫暖他。從此,二人情感甚篤,雙宿雙飛,如漆似膠,難舍難分。久之,宋轅文家母知曉,嫌其是娼妓出身,妒其色,恨其才,怕轅文貪圖美色而不爭取功名,捧打鴛鴦。崇禎六年冬,松江知縣是小肚雞腸,現在說法是酸葡萄心理,知縣收陳母賄賂,收人錢財,必須出力,借用驅趕外籍娼妓為名,實為對付柳如是。柳如是不敢和官府作對,約宋轅文見面,知道是他母親所為,放一張琴在他面前,想讓宋轅文幫忙拿主意,是走是留,全憑他一句話,只要宋轅文說出一句有骨氣話,她一定會陪他浪跡天涯。可是,宋轅文因懼怕母親而唯唯諾諾,心無定力,勸柳如是暫避鋒芒,先離去,日后再說。柳如是知道宋轅文這樣人的靠不住,怒斥他說:“別人說這樣的話,情有可原,你怎么也這樣說,我和你今日絕矣,如同眼前的這幾根琴弦,一刀兩斷。”話音剛落,操刀砍琴,七弦俱斷,宋轅文嚇傻了,一溜煙地消失了。
柳如是見宋轅文意志不堅,錯看郎君,斷琴怒絕宋轅文而去后。幸有陳子龍和松江知府厚交,柳如是沒有被驅趕走。“云間三公子”之一的陳子龍,號稱“明未第一詞人”,仰慕柳如是之才貌,初識時,因宋轅文在前,不便表露,如今宋轅文和柳如是已絕交,陳子龍壓抑不住追慕之心,蠢蠢欲動。柳如是失去了宋轅文的愛而更加墮落風塵,與一批老騷客酬和文宴,常飲酒通宵達旦,以琴詩書畫為樂,成為他們的玩物。陳子龍終于突破世俗,挺胸而出,和柳如是雙宿雙飛,居于松江鴛鴦樓。這一段戀情,讓柳如是一生不忘,也是她人生最幸福的時候,應該說陳子龍是柳如是一生最愛之人,兩人酬和之詩詞很多。柳如是被陳子龍的才華所迷,慕其才華而傾情作詩《男洛神賦》,伉儷情深。然,陳子龍是一個孝順之人,因祖母和嫡妻高氏極力阻止,終究是因家人嫌棄柳如是的身世低賤而放棄,有情人未成眷屬,尤其可惜。
柳如是再一次遭受感情上的摧殘,讓身處風塵中的弱女子幾乎絕望,人生何處是歸宿,前路茫茫,人生凄凄。柳如是不得不別松江,應程松圓等名士之邀去了嘉定游玩度日,于崇禎九年回到盛澤歸家院,一病不起,病稍愈,寒風乍起之時,提筆作《金明池.詠寒柳》“有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更吹起,霜條孤影,還記得,舊時飛絮。況晚來,煙浪斜陽,見行客,特地瘦腰如舞。總一種凄涼,十分憔悴,尚有燕臺佳句。春日釀成秋日雨。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云猶故。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詞中句句皆悲情,字字皆泣血,愁病交加,為愛而十分憔悴。時間是治情感的良藥,這句話在明代或許也適用,病中久居,何不外出散心。
3.杭州擇婿
崇禎十一年春,柳如是應富商汪然明之邀,泛舟西湖,常在汪然明的不系園(舟名)中酬和文宴,賞西湖風光。后,暫居汪然明的西溪別墅,吟詩作畫,引來錢塘諸多浪子和名人前來仰慕,不乏謝象三,狀員郎劉晉卿等名士。汪然明和柳如是交情甚篤,常有詩韻酬和之往來,知柳如是和陳子龍的戀情已斷,孑然一身,情殤而意志沉迷,孤苦而清高,非等閑之輩可入眼,卻急于擇婿找到人生歸宿。崇禎十二年秋天,汪然明和柳如是游商山,汪然明先把劉晉卿介紹給柳如是,入眼卻入不了心,婉拒。后來,把謝象三介紹給柳如是,柳如是對才華平平的謝象三有過好感,談及婚嫁,接觸酬和幾次后,或許對謝象三人品無好感,氣節清高的柳如是更不會屈于其下做妾,堅決拒絕。然,謝象三一根筋搭牢,單相思病患得不輕,對柳如是展開了如癡如狂般地追求。
錢謙益與王修微、汪然明是故交。過往,牧齋和王修微談及柳蘼蕪的詩作,牧齋苦于與柳如是無緣相識。《南吳舊話錄》記載:“許太仆往虞山候錢牧齋。歸與王修微盛談柳蘼蕪近事。忽拍案曰,楊柳小蠻腰,一旦落沙叱利手中。修微哂之曰,此易解。恐蠻府參軍追及耳。”故,錢謙益早已賞識柳如是的才貌,柳如是和王修微情同姐妹,汪然明和柳如是交情甚篤,可謂知己,錢柳結緣在等待時機。
崇禎十三年春,錢謙益訪王修微于汪然明杭州宅府,泛舟西湖,湖山無邊春色,風光無限,談笑于不系園(舟名)中,錢謙益偶見一手札,其字雋秀,詩云:“垂楊小院繡簾東,鶯聞殘枝蝶趁風。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錢謙益明朝大才子,當然知道是女人所為,點著詩問汪然明是不是柳如是所作。汪然明笑而不語,看出了錢謙益是老樹發春芽,一旁的王修微也看出了錢謙益心有動,告知他寫詩的姑娘已于上個月乘著畫舫去了嘉興,錢謙益對柳如是的聲名早有所聞,嘆息未曾謀面,對著柳詩贊嘆良久,隨后作《觀美人手跡,戲題絕句七首》。汪然明見錢謙益如此激動,不愧為風流教主,不久后,把錢謙益的詩捎給剛去嘉興的柳如是。汪然明因謝象三在追慕柳如是,不敢輕易把錢謙益介紹給柳如是,故,先用詩作試探。
王修微告知錢謙益,柳如是因身區欠羨,在嘉興吳昌時的勺園中靜養。汪然明告知牧齋,說柳如是正在擇婿,牧齋何不前往試試。牧齋在汪然明面前故作狡辯,礙于面子,怕草衣道人王修微說他風流放誕,其實心中早就在想如何與柳如是見面,未表露出追慕之心,繼續在杭州游玩。
4,勺園養病
據《柳如是別傳》載 :"河東君當是十二年冬游杭州,寄寓然明之西溪橫山書屋,即在此度歲。元旦患病嘔血,稍愈之后,于崇禎十三年二月離杭州歸嘉興,其間大約有三月之久。”
崇禎十二年二月底,嘉興勺園的夜晚一片安靜,新年剛過的氣息尚在,門口兩盞高懸的紅燈籠在微風中輕搖,門房伙計把正門輕輕地掩上,執著燈籠去了靠近鴛湖的東門,他望了望鴛湖,湖中燈火闌珊,湖面輕風吹來,煙雨樓上掛著的燈籠發出昏黃的燈光,燈影在水中輕擺。他見湖面上一艘畫舫內燈光通明,漸漸地往勺園方向搖來,櫓聲"吱呀",攪動著一湖光斑。
門房伙計執著燈籠,用吳語向畫舫里的人打招呼,畫舫里傳來一個年輕女子的回音,亦是吳語,禾中音調,告知門房伙是吳老爺的故交柳如是姑娘來訪。門房伙計一聽是柳如是姑娘,他立刻迎了出來,向岸邊走去,告知柳如是老爺這幾天在盼她。隨著說話聲,畫舫已經靠岸了,搖櫓的船夫跳上岸,把畫舫拴住,見船艙中走出了兩個年輕的女子,一高一矮,倆人攙扶著踏上了船頭,傳來了一陣急促的咳嗽聲,喘著嬌弱之氣息。
透過燈籠里發出朦朧昏黃的燈光,惠香(實指卞玉京)身披淺綠色錦緞絲織長袍,袍袂及膝,鬟鬢峨峨,眉若刀裁,鵝蛋臉。惠香(卞玉京)攙扶著身材微胖的柳如是,柳如是身披紅色云緞彩色長襖,鬟鬢一絲不亂,青絲垂額,柳葉眉,櫻桃嘴,臉頰細白如凝脂,低垂著頭,右手拿著小絲巾,邊走邊咳。她們穿過勺園的長廊,徑直去了北邊一間廂房,船夫挑著一擔行囊,門房伙計執燈在前引路。
柳如是應該是第二次入住勺園了,第一次來勺園是陪陳子龍拜訪勺園主人。這次訪勺園,抱病而來,心衰力竭,她一夜未眠,咳嗽不停,心中忐忑不安,怕謝象三追來勺園糾纏不清,不知如何對付。在一旁的惠香(卞玉京)姑娘邊給她捶背邊安慰她,到天破曉之時,方可入睡。
中午時分,柳如是本應起身給勺園主人吳昌時請安,然,她咳嗽更加嚴重,身體倍感虛弱,躺在床上呻吟,愁病交加,一行行淚水從她蒼白的臉上流過,美人已憔悴不堪,心如槁木。勺園主人吳昌時和陳子龍是故交,且交誼深厚,請來了郎中為柳如是姑娘把脈問診,開了幾方藥走了,告知勺園主人,柳如是姑娘身體無大礙,是燥熱氣積所致,多臥床休息,調理一段時間可愈。郎中走后,柳如是讓惠香(卞玉京)前往勺園正廳給主人請安。吳昌時安排了仆人和廚子顧看新來的貴客。
在中醫的調整下,藥已初見成效,柳如是終于可以起床了,在惠香(卞玉京)的幫助下,對普鸞鏡微施黛粉,似笑非笑,笑中藏著三分愁。柳如是和惠香(卞玉京)過了長廊,見鴛湖弱柳拂風,和風吹來似乎會倒,斜了幾步,在惠香(卞玉京)的攙扶下,過了水榭長廊欲給勺園主人請安。吳昌時知道她離開杭州是躲避謝象三而來,安慰她不要多想,謝象三不敢在勺園無理取鬧。柳如是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更加嬌羞可人。三人談及了舊友汪然明、吳梅村、錢謙益等名士的詩作,無不稱贊,尤其喜歡錢牧齋詩作中的用典。
柳如是忐忑地生活在勺園,盡管衣食無憂,寄人籬下的悲哀常掛在她的眉角,難以展開,整日里哀聲嘆氣。勺園主人為了取悅美人,在園中讓唱戲的家班出演《牡丹亭》。正如陳寅恪先生所說:“柳如是實為林黛玉之現實化身,集多愁多病身。”可見她多么嬌弱多愁,一幅病態尤讓人憐愛。
她最擔心的事還是來臨了,一天,勺園迎來了不請之客謝象三,謝象三亦是勺園主人的故交,主人不好拒他于門外。知道來者謝象三無事不登三寶殿,追慕柳如是而來,故作狡獪,只和謝象三談政治,談詩詞歌賦,談藏書,談風月等。
恵香姑娘(卞玉京)聞謝象三不請自來,不安好心,心中比柳如是更急,不知如何對付,如熱鍋里的螞蟻,此時,柳如剛服藥,正好熟睡。
正廳里,勺園主人和謝象三在博弈,打太極,官場老手,一個比一個圓滑。謝象三終于耐不住了,直接攤牌說要見柳如是。勺園主人故作喚仆人去請柳如是,久久不來,最后以柳如是病重婉拒,謝象三怏怏不樂而歸杭州。
謝象三走后,惠香(卞玉京)的心終于平靜了,柳如是聞謝象三已訪勺園,被勺園主人應付一翻而歸,柳如是立刻給汪然明寫了信札,在信札中借用典故罵謝象三為謝氏不肖子孫(見《柳如是別傳》)。經過中醫調理,勺園主人的憐愛有加,她身體日漸轉好,經常在勺園中走動,聽鶯鵲啼囀,看一湖煙雨,折柳而聞,心中難免染上一絲惆悵,前路迷茫,雙燕雨中斜,寂寂立黃昏。
崇禎十三年三月,柳如是收到了一封手札,是經勺園主人轉呈給柳如是姑娘,署名“杭州汪然明謹封"。柳如是迫不及待地打開信札,見字跡蒼勁老練,是汪然明的手跡,詩題《觀美人手跡戲題七首》,其一詩云:“花飛朱戶網,燕蹴綺窗塵。挾瑟歌盧女,臨池寫《雒神》。”詩又云:“好鳥難同命,芳蓮寡并頭。生憎綠沈管,玉指鎮雙鉤。”詩末見署名“虞山牧齋”四字。柳如是飽讀詩書,嫻熟歷史典故,從錢謙益的詩中看到了他的一顆追慕之心,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和紅潤。她回想起了和宋轅文、陳子龍之間的愛恨情仇,往事如血不堪回首,舊愛不可挽回,身后有謝象三胡攪蠻纏,美人遲暮,擇婿無望,不知何處是歸途而憂傷。
柳如是又拿出了錢謙益書的《觀美人手跡戲題七絕》輕吟數遍,對著詩句落下了幾行熱淚,淚水浸濕了手札,她輕輕地擦拭了一翻,臉頰染上了一絲紅暈。她喚來惠香筆墨侍候,展來詩箋,輕醮松墨,玉管輕執,字跡雋秀,給汪然明札記云:“率爾出關,奄焉逾月。先生以無累之神,應觸熱之客,清淳之語,良非虛飾。而弟影杯彌固,風檄鮮功,乃至服餌清英,泳游宗極。只溢滯滛,靡聞恬遏。地有觀機曹子,切劘以文。其人鄴下軼才,江左罕儷,兼之叔寶神清之譽,彥輔理遣之談……”(見《柳如是尺牘二十五》)。后又去信札曰:“得讀手札,便同阿閃[閦]國再見矣。但江令愁賦,與弟感懷之語,大都若天涯芳草,何繇與巴山之雨,一時傾倒也。許長史真誥,亦止在先生數語間耳。望之!馀扼腕之事,病極.不能多述也。”載于《柳如是尺牘之二十七》。陳寅恪先生認為此二尺牘與錢謙益的《戲題美人手跡》有關。
錢謙益正在杭州游山玩水,樂不思歸,題完《觀美人手跡戲題七首》后,心中難免想念起柳如是,或許出于世俗偏見和禮義廉恥,士大夫之氣概,把這份姻緣深埋在心底,這份愛如同一股暗流在他心里涌動,想見又怕見不到,怕見了又被人拒,畢竟快花甲之年,丟不起這張老臉。他卻不知好友汪然明已把《觀美人手跡戲題七首》抄呈給在勺園養病的柳如是,知柳如是者汪然明也,汪然明縱觀身邊名士,適合柳如是者寥寥無幾,劉晉卿、謝象三等人不入柳如是之眼,錢謙益是不二之人選。
崇禎十三年春末夏初,汪然明收到了勺園主人捎來的書札,是柳如是呈給汪然明的書箋,汪然明從書箋中看到柳如是的意圖,對錢謙益有仰慕之心。
近晚之時,不系園漂蕩于西湖上,湖光山色亦空蒙,雨絲斜,汪然明在舟中等候在西溪游玩歸來的錢謙益。
把柳如是呈來的信箋遞給剛登船的牧齋看,牧齋先生一臉茫然,黝黑的臉動了動,摸了摸胡子,打開了信箋,信箋生香,筆墨傳情,他那張黑臉上露出了笑意,對著汪然明點了點頭,知道是他在牽線,這種點頭是對汪然明的謝意,倆人心領神會。汪然明隨后要去徽州故里,錢謙益和汪然明在杭州別過,過嘉興回常熟,沒有汪然明、王修微等好友的隨同,不敢貿然訪勺園,只能等待時機再訪美人,讓錢柳結緣的時機一等再等。
如是給汪然明呈送信箋后,日思夜想,寢食難安。她透過蘭窗見浩渺的鴛湖,或朝霞滿湖,湖天一色,或波光粼粼,輕風細漪,或煙雨迷濛,一片朦朧,或風急浪高,柳條醮碧水,船歌棹聲,船只來往不息,卻遲遲不見汪然明和錢謙益來訪。偶見來一兩艘送人或接人的畫舫停靠勺園,都會讓她心跳加快,盼望之心尤為迫切,失望后眉間緊鎖,平添一絲嬌羞和哀嘆。
可謂:一場姻緣詠美人,七首絕句意中留,香箋數言表芳心,勺園何時待君游。
5,結緣于勺園
據《柳如是別傳》載:“河東君于崇禎十三年春間在杭州與謝象三絕交發病,至嘉興養疴,因住禾城逾月。其后移居吳江盛澤鎮,欲待與然明之晤談。當是以其地不便相晤,遂買棹至垂虹亭相候,而然明不果赴約。河東君以盛澤不可久留,急待與然明面談,竟不俟其來訪,而先至杭州。豈知然明此時尚在徽州。"
柳如是在勺園養病一月有余,在勺園主人和惠香(卞玉京)無微不至的照應下,臉色不再蒼白,兩腮有了紅潤,身體終于有所好轉,在勺園等汪然明來相晤,其久不至,而心急如焚。
久居他人籬下,不是長久之計,崇禎十三年四月左右,她和惠香(卞玉京)別勺園,乘舟至垂虹亭,換小舟回盛澤歸家院小住,惠香(卞玉京)見柳如是身體已我大礙,姐妹倆在垂虹亭就此別過,惠香去了蘇州惠香閣,在古運河的過往畫舫中賣藝酬和而謀生。
柳如是回到盛澤歸家院,此時的歸家院人去樓空,蛛網瑟瑟,塵埃落滿,她打掃一翻,勉強可以居住,開始念經理佛,想通過佛界尋求心靈的慰藉,想看破紅塵,參透人生,生在塵世中的她,年齡尚小,看透人世談何容易。她心中依然在期盼著遇見如意郎君,了卻凡間疾苦,她多次去信札催促汪然明來盛澤相晤,談終生大事,想通過汪然明認識錢謙益或其他合適的夫婿,從而讓謝象三快點死心。
崇禎十三年五月,柳如是給汪然明的信箋中約好了見面時間和地點,她預猜汪然明如果來吳江會晤,應該就在這一兩天到。此時,江南暴雨傾盆,連綿數日不絕,體弱多病的她買舟冒雨在垂虹亭等汪然明來訪,舟中久等,聽雨聲盈耳,心煩而意亂,天黑之時,汪然明仍然沒有出現。她還是不甘心,在舟中等了一夜,到次日下午,才不得不易小舟回盛澤歸家院。到家后,她立刻給汪然明去了信札,告知他在垂虹亭等了他一天一夜才回歸家院,約他盡快來相會,心之切,可想而已。
江南的雨水瀝瀝,淋濕了這樣一位才情俱的紅顏,失望與傷心在煎熬著她,使她已經透不過氣,舊病復發只在旦夕。此時,謝象三在到處散布柳如是的謠言,大多是毀謗之言,柳如是想盡快了卻這段殘緣,她此時更多的是后悔,悔不該當初在西湖和謝象三有一段殘緣,更不該和他談婚姻,如今,悔恨的淚水只能強吞,苦不堪言。
豪無還手之力的柳如是想要靠汪然明來制止謝象三的無賴行為,也是為了終身大事,坐立不安而茶飯不思,迫不及待地想見到汪然明。不久后,心亂如麻的她沒經過慎重思考,急于見人,貿然乘舟去杭州找汪然明,時值汪然明剛回徽州故里。她忐忑不安地在杭州等了汪然明一段時日,不見汪然明歸,等下去遙遙無期,又怕謝象三糾纏上,心惶恐而不知如何是好,認定杭州不可久留,西湖的湖光山色沒有留住這位美人。故,留給汪然明信箋而匆匆歸,在信箋中告知汪然明她去了松江橫云山。
在杭州訪汪然不遇,著急的她不知所措之時,得知陳子龍在京城得官將于七月歸松江。此刻,她決定去松江,她滿腦子里都是陳子龍的影子,想挽回陳子龍的心,心中充滿著一絲希望,這希望很渺茫,癡愛如血,舊情難忘。
柳如是匆匆乘舟離開杭州,乘舟入嘉興,那時正值盛夏之季,多病的她經受不起暑熱,又加上舟車勞頓,她那病懨懨的玉體又吃不消了,想在嘉興勺園休整一段時間,再入松江住橫云山,等陳子龍出現,或等汪然明去松江談擇婿之事。在柳如是的心中視汪然明為兄長,可見汪然明是儒雅之士,值得她信賴。柳如是突訪杭州的消失傳到恰謝象三的耳中,柳如是來訪杭州避而不見,心有不甘的謝象三心中陡增怒火,氣急敗壞而乘舟趕去嘉興勺園。
崇禎十三年盛夏,柳如是從杭州乘舟而來,因身體欠佳剛入住勺園沒幾日,謝象三冒暑突訪勺園,柳如是拒見,謝象三不依不饒,差點跪到在美人跟前,想抱得美人歸,來一個金屋藏嬌之美夢,然,柳如是已鐵定心離他而去,謝象三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美人離去,心中更添一段失意和愁恨。第二天早,柳如是匆匆乘舟去了松江橫云山,頭也不回。陳寅恪說:“夫三賓害如是之單相思病,真可謂天下之大癡。”可見謝象三對柳如是的癡心妄想已入骨,最終不得不放棄美人而生怨恨,到處詆毀柳如是,人品可見一斑也。
柳如是又一次來到了松江,入住橫云山,為了一段舊愛而來。她得知陳子龍歸故里,欣喜若狂,想去給得官歸來的陳子龍道喜,卻怕被陳家斥責而不敢前往。她只能在松江等待舊愛回首,希望陳子龍出現在她眼前,再續前緣。然,她又一次失望了,絕望的心在顫抖,心如死灰。愛得太深,傷得最重,結局早就定了,只是心中依然沒有放棄。此時,陳子龍剛納妾薄氏,新婚燕爾中,或許早忘了柳如是這段舊情,視她如草芥。她倚樓看池中并蒂蓮而傷心落寞,愛變成一行行淚水,滑過她的雙頰。在橫云山等著汪然明來解救她那顆絕望的心,久等,汪然明因商事繁多,未赴約。
崇禎十三年九月底,本來已是集多病多愁于一身的柳如是,又經受了一次打擊,乘舟離開松江,這處地方惹她傷透了心,病由心生,舊病復發,想回盛澤歸家院了此殘生。舟過嘉興,病極重,幾乎快要不行了,在船夫和琴童的勸說下,她不得不移舟嘉興勺園養病。有尺牘記載曰:“弟抱疴禾城,已纏月紀。及歸山閤,幾至彌留。”
柳如是再入勺園養病,這一病比上次更加嚴重,把勺園主人吳昌時驚嚇到了,請來了秀州最好的郎中來把脈開方,足以見勺園主人吳昌時和陳子龍的關系密切,也可見勺園主人胸懷之闊。藥可愈身不可愈心,經過中醫良藥的治療,身體漸漸恢復了。她日夜盼君來,獨守空房望盡鴛湖浪,思舊愛,幾點相思更無奈,盼何人共剪西窗燭,憂愁淡染雙眉,愁病交加,秋去冬來,望月而思憂,觀水而生愁。仍不見汪然明來訪的蹤跡,心已徹底失望,前路茫茫無知己,人生凄凄滿憂思。
姻緣本是命中注定,無巧不成奇緣,錢謙益和柳如是在勺園見面純屬巧合,冥冥中上天有安排,這段姻緣在勺園等著他們,天作之合,無人可阻擋。錢柳姻緣前有汪然明的牽線作鋪墊,互有愛慕之好感,惜未曾相見,后有錢謙益偶遇惠香(卞玉京),促成了這段姻緣終成眷屬。
話說崇禎十三年八月十七日夜,錢謙益從常熟到蘇州訪友,在舟中偶遇惠香(卞玉京),他望著一輪皓月,身邊有暗笑低顰和清切歌喉,還有銀箏畫鼓詞助興,他詞興大發而賦《永遇樂》,用詞來思念一位不曾謀面的美人,看著身邊的歌姬惠香,他似乎看到了寫"桃花得氣美人中”的一位姑娘在隔著船窗,低著頭朝他笑,定眼一看,是另歌姬惠香,他望著皓月而嘆息。在舟中,惠香(卞玉京)初識文壇宗主錢謙益,倆人一見如故,聊起了柳如是的故事和遭遇,惠香(卞玉京)說柳如是對他有仰慕之意,只是未曾相識。錢謙益心中暗喜,得知卞玉京和柳如是情同姐妹,他意識到接近柳如是的機會來臨了,百般美言討好惠香(卞玉京),通過惠香(卞玉京)認識柳如是,有順水推舟的勢,必有所獲。惠香(卞玉京)陪錢謙益等名士在舟中彈琴取樂數日,告別時,告訴錢謙益隨時可以來蘇州惠香閣找她。
錢謙益平生不太好作詞,在崇禎十三年中秋前后共作《永遇樂》四首,其中兩首作于八月十六日,其中一首云:“銀漢紅墻,浮云隔斷,玉簫吹裂。白玉堂前,鴛鴦六六,誰與王昌說。今宵二八,清輝香霧,還憶破瓜時節。劇堪憐、明鏡青天,獨照長門華發。莫愁未老,嫦娥孤零,相向共嗟圓闕。長嘆憑欄,低吟擁髻,暗與陰蛩切。單棲海燕,東流河水,十二金釵敲折。何日里、并肩攜手,雙雙拜月。”詞牌名上百種,他獨取《永遇樂》,以詞牌之寓義愛慕,最后一句可看出錢謙益對柳如是的追慕之心是何等的急切。
崇禎十三年九月末,錢謙益在常熟閑居逾月,不知不覺又思念起一位美人,吟唱起詩句“桃花得氣美人中"。他終于按捺不住思慕之心,他從惠香(卞玉京)口中得知柳如是正在勺園養病,想借拜訪勺園感謝吳昌時出巨資助他出山之恩,趁機認識柳如是,一舉兩得。錢謙益為了盡快見面美人擇良辰而行,他從常熟乘舟出發前往蘇州,在惠香閣接了惠香(卞玉京)匆匆趕往嘉興,并叫上好友吳梅村同行。舟中,吳梅村初識惠香(卞玉京),后來,這兩人也有一段令人傳唱的愛恨情仇。此時,柳如是從松江橫云山乘舟入住勺園養病逾月,身體漸漸地好了。
錢謙益和好友吳梅村、惠香(卞玉京)三人乘舟沿著古運河南下,讓船工加快速度,掛上了風帆。傍晚時,船只已入鴛湖,滿湖輕煙升騰在水面,如一層輕紗漫籠,鴛湖西北角的勺園,幾盞燈籠已高懸,透過薄霧,隔著一段湖波,映入眼簾,煙雨樓變得朦朧,隱隱約約地聽到了風吹過檐角的鈴鐺聲。錢謙益詩興大作,在舟中為惠香(卞玉京)賦詩取樂,《冬日嘉興舟中戲示惠香二首》,其中一首曰:“畫閣蘭橈取次同,蕩舟容興過垂虹。波如人面輕浮碧,日似殘妝旋褪紅。理曲近憐鶯脰水,弄花遙惜馬塍風。可憐平望亭蘭鳥,雙宿雙飛每一叢。”
畫舫順風而行,有了風帆的推動,不用多久,勺園近在眼前,錢謙益和吳梅村離上一次訪勺園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了,勺園景色不改舊貌,鴛湖水依然浩渺。錢謙益盼美人心切,早已立在船頭舉目張望,幾個船夫把畫舫靠停在岸邊,拴住船繩,跨上岸,仆人、丫鬟紛紛出來迎來。勺園主人吳昌時笑著地迎了出來,三人有說有笑的走進了勺園。
勺園的北廂房,暮色卷窗紗,寒風陣陣吹相思,天然生下,紅云染雙頰,輕閉雙眸,粉脂凝香,柳如是歪在床上盹著,似睡非睡,愁病嬌羞,更添一段輕寒,只聞輕嘆聲。
柳如是迷迷糊糊地聽到了窗外一陣喧鬧聲,忙叫丫頭去打聽是誰來了。丫頭穿著長廊,過了一叢樹林和修竹,走過水榭,繞過太湖石假山,過了一座小石橋,隔著竹簾側耳傾聽。她打聽到錢謙益來訪,來者還有吳梅村和惠香(卞玉京)。丫頭三步并作兩步而歸,告知柳如是有錢謙益、吳梅村等名士來訪勺園主人。柳如是臉上綻開兩朵紅云,似羞還嬌,或許她早已仰慕錢謙益的才華,又從《觀美人手跡戲題七首》中看到了錢謙益的追慕之心,終于等到他,心怦然而怯怯。
惠香(卞玉京)和柳如是有一段時間未見面了,姐妹情深,倆人在西廂房私聊,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錢謙益和吳梅村,各有所慕。勺園主人喚了仆人前來邀柳如是和惠香(卞玉京)去見貴客。柳如是對鏡仔細打扮一翻,見鸞鏡中玉容如花,娉婷裊娜,眉間淡染一絲愁情,低顰回首,讓人多生幾分憐愛。柳如是終于見到了所慕之名士錢謙益,惠香(卞玉京)尤抱琵琶半遮面,彈一曲陽春白雪,柳如是曲調歌喉清切而和唱。柳如是、惠香(卞玉京)、錢謙益、吳梅村、勺園主人吳昌時等江南名士相聚于勺園,有令人贊嘆的吳家戲班演出,霓裳、脆管、玉笛、輕靴等極其奢華,歌舞酒筵達旦。這一盛況,十年后,吳梅村在《鴛湖曲》中回憶起這一幕,百感交集,讓人無不惋惜。
錢謙益和柳如是泛舟鴛湖,談詩論史,諸子百家,經子史集,人逢知己而相見恨晚,錢謙益對柳如是一見傾心。被譽為“艷過六朝,情深班蔡"的柳如是,對身邊的這位明末文壇宗主更加仰慕,聰慧而多才情的她已認定錢謙益是不錯的歸宿。錢謙益與柳如是互相仰慕,彼此欽佩,柳如是決意把終身托付于錢謙益。錢謙益對身邊這位才情俱佳的紅顏,憐愛之情溢于言表,想摟入懷中來一次雙拜月。柳如是終于在南湖勺園等來了夫婿,盡管少了汪然明約介紹,她是敢愛敢恨之人,言語中試探著錢謙益的內心想法。錢謙益也看出了柳如是的心意,從好友汪然明處得知柳如是擇婿無望,身后還有謝象三在糾纏,他伸手輕輕地握著柳如是的手,老膚嫩皮,一黑一白,氣節清高的柳如是沒有拒絕。“執子之手,與子攜老。”這一段曠世奇緣在勺園開始,開始了一段被江南名士不看好的忘年姻緣。
柳如是氣節清高,做事干練,不拖泥帶水,心想歸錢謙益亦可,而錢謙益的家室不少,有嫡妻陳氏,妾王氏等,何分嫡庶。娶柳如是回常熟虞山,嫡庶之分,確實讓錢謙益為難。他看著身邊的美人,愛江山更愛美人,錢謙益不顧一切,海誓山盟,一定明媒正娶柳如是回常熟虞山,建金屋以藏嬌,嫡庶之分,待他回常熟后再定。后,牧齋以珍藏之宋槧漢書換金屋,得一紅顏而失另一珍寶,二者不可兼得。謝象三失一紅顏,得一宋槧漢書,終,因清兵入關,藏書盡毀,宋槧漢書流落民間。得失皆命,一念之間也。
傍晚,勺園文宴開始,熱鬧非凡,江南名士聞風而來,把勺園擠滿,都想一睹錢謙益之江左風流,更想和美人一起文宴賦詩。錢謙益為了在美人面前一展曠世之才華,揮筆賦詩《宿鴛湖偶題》。詩曰“煙水迢迢與夢長,一般燈火兩般霜。鴛鴦湖上人相并,燕子樓中夜未央。”為河東君傾情而作。
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一刻,情定終生,相聚的時光過得很快,尤其是美好的時光,良辰美景,才子佳人,鴛鴦湖上雙雙立,并肩攜手,終成鶼鰈情深、忘年之伴。
錢謙益在勺園小住,陪美人泛舟鴛鴦湖,良辰美景美人,物我兩忘情自深,想盡快抱得美人歸虞山,以慰官場失意之心。突聞好友李玄白去世,錢謙益乘舟去王店吊唁好友李玄白,歸來,舟泊南湖,并賦詩《王店吊李玄白,還泊南湖有感》。
鴛湖的初冬,湖面寒風乍起,碧波蕩漾,煙雨樓矗立在鴛鴦湖濱,湖中殘荷點點。錢柳游湖興致未盡,又上煙雨樓,登高望遠,眼前煙雨迷蒙,尤其是雨中的鴛鴦湖尤其美,美得有詩意。睹鴛湖勺園美景、美人,錢謙益有感而作《題南湖勺園》,詩云:“寒園竹樹正蕭蕭,幾度南湖影動搖。有雨云嵐渾欲長,無山翠靄不曾消。波深地角生朝氣,水落天根見暮潮。樓上何人看煙雨,為君杖策上溪橋。”為吳昌時等復興社出巨資助他出山未成功而感,也是為樓上看煙雨的美人而詩。
崇禎十三年十月,天氣漸漸轉寒,朔風如刀,吹亂了岸邊柳條,吹起一湖的風浪,夜色下的勺園張燈結彩,勺園主人設宴送別才子佳人,錢柳將告別勺園,惠香(卞玉京)想回蘇州惠香閣,錢柳將回常熟虞山度歲,吳梅村望著惠香(卞玉京),被她的才貌吸引住,有美人作陪,喝得大醉而睡。
次日,錢柳、惠香三人別勺園,勺園主人吳昌時站在鴛湖畔,拱手作揖送別錢柳二人,這一分別成了訣別。錢柳、惠香三人乘舟過鴛湖,沿著古運河北上。柳如是體弱多病,經不起風波沉浮、船只晃蕩,舊病復發,錢謙益見柳如是病加重,無人照顧。且,柳如是不想抱病訪半野堂,執意留在蘇州的惠香閣,由惠香(卞玉京)照應,錢謙謙獨歸常熟。
崇禎十三年十月,錢柳在蘇州就此別過,柳如是在惠香的顧應下,身體漸漸有所好轉。心中想念錢謙益來接她往虞山度歲,日思夜想,遲遲未見牧齋的身影出現。
6,初訪半野堂及松江結褵
崇禎十三年十一月,柳如是在蘇州惠香(卞玉京)家中靜養不到一月,身體漸漸好轉,等錢謙益來蘇州接她去虞山度歲,錢謙益考到柳如是身體欠羨,未曾急于去接,想待柳如是身體恢復后,娶柳如是為夫人之事,想和家中商議好,擇日去蘇州接來度歲。柳如是為了終生大事,望郎君不來,望穿秋水,望著迢迢運河水,舟過千帆,無一舟來接她。她迫不及待地想去常熟虞山,和錢謙益相晤而度歲,她著男裝乘舟突訪半野堂。據史書記載,柳如是“為人短小,結束俏利,性機警,饒膽略”。她著男裝突訪半野堂,不足為奇,也合于她的性格。
“崇禎十三年庚辰十月有一月杜蘭香萼綠華之河東君,遂翩然來臨于張碩羊權之牧齋家矣。”(摘于《柳如是別傳》)
崇禎十三年十二月二日入住“我聞室”, 在“我聞室”送別好友程松圓,舉行文宴。后,柳如是在虞山半野堂我聞室和錢謙益度歲,作詩作畫,文宴佳賓。
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錢謙益應程松圓之邀游黃山,想攜柳如是同往,有美人陪著才子去西湖賞梅,可謂賞心悅目之事。然,柳如是因身體欠羨和程松圓的特殊關系,婉拒錢謙益訪西湖和黃山,實為拒見程松圓,“笨宗伯”不知也。
崇禎十四年正月底,錢柳二人乘舟從常熟出發,在嘉興舟中分別,柳如作詩《鴛湖舟中送牧翁之新安》為錢謙益送別。詩云:“夢里招招畫舫催,鴛湖鴛翼若為開。此時對月虛琴水,何處看云過釣臺。惜別已同鶯久駐,銜書應有燕重來。只憐不得因風去,飄拂征衫比落梅。”柳如是乘舟去了松江,錢謙益獨自一人西去,在舟中錢謙益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氣勢磅礴、前所未有的《有美一百韻,晦日鴛鴦湖舟中作》,稱贊柳如是天生麗質、色藝無雙。他游西湖賞梅花,很多詩歌是思念柳如是而作,其中一首詩云:“沐浴頻著稱意身,刈蘭贈藥想芳春。憑將一掬香泉水,噀向茸城洗玉人。”最后一句“噀向茸城洗玉人”最有意境和畫面感,在杭州從嘴中噴出一口香泉水去洗茸城中的玉人柳如是,夠夸張的。西湖賞梅后,錢謙益去黃山訪程松圓不遇而速歸,程松圓故避,怕柳如是同在。后,得知錢謙益孤身來訪,程松圓乘舟追錢謙益于新安江,舟中相晤。
崇禎十四年四月,錢謙益從杭州經嘉興,停舟嘉興,舟中會陳子龍談政治及形勢,錢謙益知道自己的官宦生涯大勢已去,無東山再起之日。幾日后,匆匆乘船去松江見美人。錢謙益在松江湖上設彩船,以正妻禮儀娶柳如是為如夫人,在南湖勺園相遇,在茸城的畫舫上開花結果,“從此雙棲惟海燕,再無消息報王昌”(錢謙益《茸城》)。在船中和柳如是結褵合巹,舟過之處,沿途百姓無不擲石以斥之,譏笑錢宗伯風流、敗風傷俗。
錢謙益與柳如是相敬如賓,鶼鰈情深,在虞山生活了二十五年,育有一女,柳如是先后住我聞室,絳云樓,紅豆館。1664年夏,錢謙益去世,一月后,柳如是懸梁自盡,終年49歲。紅顏命薄古今同,她的氣節長留人間,她的才貌讓眾多凡夫俗子欽佩而追隨,她的詩篇令無數文人騷客追捧數百年。
7.勺園沒落
崇禎十四年四月,錢柳喜結連理。同年,成就他們姻緣之地的勺園等來了一場暴風雨,把勺園打得殘敗不堪。
崇禎十四年,周延儒為相,吳昌時為官文選郎中,把持朝政。因弄權,被崇禎親自審問,在金鑾殿上用刑打斷了吳昌時的大腿。大閣對崇禎說:“殿陛用刑,實三百年來未有之事。"崇禎怒曰:“吳昌時這廝也三百年來未有之人。”最終,昏庸無能的崇禎帝把大好的明朝江山拱手送給異族,也是必然之勢,嘆息。
勺園主人吳昌時被棄市后,勺園被官府查封,江南名園從此落入他人之手。昔時,勺園落成時,錢謙益、吳梅村等文壇領袖曾多次游覽,勺園主人經常在園中廣招賓客,姬伎窈窕,歌舞文宴不斷,包括柳如是多次入住。
明亡后,清順治七年錢謙益路過嘉興,再次游覽南湖。勺園主人已不在,睹物思人,錢謙益感慨不已,寫下了《東歸漫興》六首,詩云:“過南湖勺園,悼延陵君而作。”詩曰:“林木池魚灰燼寒,鴛湖恨水去漫漫。西華葛帔仍梁代,東市朝衣尚漢官。白鶴遄歸無石表,金雞旋放少綸竿。招魂倘有巫陽在,歷歷殘棋忍重看。”感嘆世道變遷,人情淡薄,對為自己意圖復起做過疏通的吳昌時的被殺和勺園的充公表示了同情。作了此首,錢謙益意猶未盡,又作了一首《感嘆勺園再作》,更為沉痛。詩曰:“曲池高館望中賒,燈火迎門笑語嘩。今舊人情都論雨,暮朝天意總如霞。園荒金谷花無主,巷改烏衣燕少家。惆悵夷門老賓客,停舟應不是天涯。”這里錢謙益以“夷門賓客”自喻,用信陵君與侯嬴的典故,表現了與吳昌時的感情之深,也以此“寓朝政得失,民族興亡之感”。錢謙益對勺園一再賦詩,實非偶然。
同年,江南文人在嘉興鴛湖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十郡大社”。推詩壇祭酒吳梅村為宗主,一時盛況空前,譽滿東南,汪然明在禾城賣田二十一畝酬應。吳梅村在鴛湖畔,看著勺園有老兵把守,今非昔比,物是人非,百感交集而作長篇古體詩《鴛湖曲》,詩中說:“主人愛客錦筵開,水閣風吹笑語來。畫鼓隊催桃葉伎,玉簫聲出柘枝臺。輕靴窄袖嬌妝束,脆管繁弦競追逐。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參軍舞鸜鵒。酒盡移船曲榭西,湖湖燈火醉人歸。朝來別奏新翻曲,更出紅妝向柳堤。"詩中盡是回憶過往的勺園盛況,歌舞、玉蕭、輕靴乍袖的時髦嬌壯,演戲的人……一切都成過往云煙。
昔時的勺園,風云跌宕,是一群政壇名士集聚之地,飽經風霜,風雨飄遙,給文壇墨客和歌女舞姬提供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尤其是錢柳勺園結緣之事令無數文人羨慕,這一段愛情故事,曾經纏綿悱惻,讓無數相信愛情的癡男信女走到了一起,終成眷屬。
8,今勺園浮想
如今,南湖西北角的勺園舊址已作他用,新園移至南湖濱的正南方。我在三百多年前的歷史風雨中游歷了一回,似乎看到了錢柳在勺園中執手相看,聽到了勺園中的鶯歌燕舞,聞到了三百年前那一株白梅的芳香。那一句句飽含歷史情感的詩句,讓我的思緒走不出勺園,離不開那一群可歌可泣的古人,三百年已隔太久,三百年又太短,在歷史長河中只是一朵浪花。
? 勺園中,一群游人的笑聲,把我從浮想中驚醒,差點忘了今夕是何年,思緒終于走到了今世。醒時,已是三百多年后的晴空,心凄凄而茫然,踏著不規則的太湖石階而行,立在石洞口,我斜倚怪石,青風吹來了梅瓣,灑滿石徑,帶著柳如是三百年前的幽香,我閉上眼,柳如是的詩“桃花得氣美人中”尚在耳邊縈繞,人去何方,不久后,這里的桃花更加爛漫,不知為誰而紅?人已憂傷,淚已盈眶,嘆息一聲,過石洞,如同穿越厚重的歷史壁壘,從浮濁今生回望三百年前的落寞,讓我惶恐而不知走向何方。
? 我沿著新鋪的花崗石路前行,少了青石板和太湖石的厚重感,腳步更加輕快,不想留連。墻角的幾株斷了頭的芭蕉,去歲冬天冒出的芽,被冰雪摧殘成褐黑色,鑲嵌在芭蕉樹中,在半死不活的殘枝里看到了新的生命在萌動,不久后,碧綠的蕉葉依然迎風聽雨,無雨也颼颼,一葉一心訴情懷。
? ? ? 賞花踏春的行人,從我身旁走過,漂亮女孩邁著輕盈的腳步,嬌俏的模樣,讓人仰慕,風帶來了她胴體的芳香,盈鼻的一瞬間,似乎觸到了三百多年前美人的芳香。
? ? 過西門,穿過銀杏林向北而行,南湖就在眼前,一湖波光粼粼,一湖波浪踏歌而來,湖畔嫩柳輕拂。我望著浩渺的南湖又一次走神,似乎看到錢謙益和柳如是乘一艘畫舫向北而去,消失在我的視線里,走進了浩瀚的歷史海洋。
? 走出勺園,我又看了看那一段殘垣,那一扇雙合門上的“福”字,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的光芒投入我眼中,恰似三百多年前那一縷光芒的穿透,這光芒如一道閃電,穿透了我的腦海,浮想又煙消云散。時光仍然在流轉,歲月靜好,三百年后,誰又會來傳唱勺園的這一段姻緣和歷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9.3.12完成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