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店鎮中學? 張敏
? ? ? 開學之初一天半的培訓,聆聽了許愛紅主任的教誨,明了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標準、設計和應避免的問題。見識了張婷婷校長多年來的堅守,一路的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才有今天的豐碩成績。見證了新湖南路小學的全員付出。
? ? ? 本學期,學校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并建立了心理輔導室,通過關注學生心靈,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著力打造一個美麗的、和諧的、充滿人文關懷的精神家園。
一、心理健康,制度領航
? ? 我們學校歷來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將其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貫穿于學生身心發展的全過程,滲透在教育教學工作的全方位。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學校專門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在校長領導下,以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骨干,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對教師、學生、家長實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學的每個過程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契機,提高校園整體心理健康水平。
二、心靈完善,制度健全
(一)制度先行,學校進一步完善了心理健康工作的規章制度。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心理健康輔導室工作制度》、《心理健康教師工作職責》等系列制度,組建了一支學校領導、顧問專家,班主任專職團隊、學生心理委員的隊伍,形成了校際交流、學科融合、社會支持、家校合作的心理工作網絡。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發現雖然我校學生人數相對較少,但由于地處農村,留守兒童過多,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情況較為嚴重,一個專職教師不足以應付該工作。在2011年9月開始執行了心理輔導室輪值制度,由3位老師,輪流做班心理輔導室,接待來訪學生,處理學生來信等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學校將心理輔導教師進行的咨詢輔導工作按一定標準納入了學校量化考核方案,各種規章制度的運行確保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效有序運行。
(二)我校設有專職心理健康教育老師一人,兼職心理健康教育老師三人。其中張敏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韓娜、李敏、邢慶云老師是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這些教師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具有扎實的心理學和教育學專業基礎,具備較為熟練的專業技能。
三、心理健康,“健”在日常
1、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
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每兩周每班一節課,時間固定化,課程常態化,教學體驗化,重注團體活動的開展面向全體學生。以“面向全體、立足生活、預防為主、尊重接納、積極關注”為原則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做好心理輔助工作
(1)開展心理講座與輔導。由心理教師不定期為各年級學生進行團體輔導、講座。每年初三學生都做《充滿自信,迎戰中考》的講座,初一開學做《開學了,你準備好了嗎?》同時,各班主任要班內進行心理健康主題的班會,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群體向上的精神。
(2)完善心理咨詢室。發揮“心語小屋”的作用,完善“小屋”的配備,使其更專業、溫馨。心理咨詢室由專任教師負責,固定的開放時間,固定的場所,接受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對象的咨詢。
(3)發揮“心語信箱”的作用。“信箱”使可以利用寫信的方式和學校的心理老師進行溝通、預約咨詢。同時,也可利用網絡(電子郵件、微信、QQ等)和周記向心理老師或班主任反映自己的困惑和問題,使學生的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
(4)利用學校宣傳陣地。利用國旗下講話、校園中的櫥窗、教室中的黑板報以及校園廣播臺在生中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健康知識,端正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5)發揮學生會的力量。學生會由學校經過選拔和培訓過的優秀學生組成,他們有著較強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會的力量,幫助同學,助人自助,同時也幫助自己。
(6)加強學科滲透。每一位老師都承擔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在自己所教的學科中適當滲透心理健康知識。
(7)做好個案輔導。在普及和團體輔導中發現有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我們積極地進行個別輔導干預。每周一至周五,我校的成長驛站要接待不少來訪學生,我們通過交流、咨詢、寫信盡力緩解或解除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尤其重視做好“留守兒童”檔案建設和心理輔導工作,關注“留守兒童”。
四.學生心理健康,推動家長課堂。
在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之后,我們發現許多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家長的問題,家長的教養模式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水平,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讓家長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家長用正確的模式而不是習慣的模式教育陪伴孩子是我們心理老師的重要工作。讓家長知道,良好的心理品質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讓家長改變觀念,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從而達到對子女行為的關注。于是,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家校溝通的重要內容,舉辦專題講座,開展親子活動。其中,《陪著孩子走青春》系列話題、《家長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考試成績》、《孩子厭學怎么辦》、《如何輔導孩子有效學習》等話題家長們反響熱烈。張敏老師在家校交流群里每天都有教育孩子的微課分享,受到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五、做好心理健康,課題助力成長
1. 各種教育教學活動蘊含著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必須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因素,把心理輔導有機地滲透在各科教學和各項教育活動之中。配合研究課題《提高青年教師專業素養的策略研究》對個案學生、老師進行深入的跟蹤調查分析,總結經驗方法,把心理問題課題化,結合省市縣教育教學課題,在理論上得到升華。
2.學校注重了教師之間的研討交流,學校每學期集中舉行1次理論學習,1次心育公開課,1次心育經驗交流會。期末,學校進行1次總結表彰。其次,學校還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研究,申報了濰坊市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課題,撰寫了研究報告,正在進行深入地研究。同時,學校還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相關評選活動。2012年12月,我校張敏老師的《多一份關愛,多一份未來》獲得德州市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比賽一等獎,《優化思品教學,培育健康心理》獲得2012年“科教杯”學術論文大賽國家級一等獎,《相忘于江湖》榮獲山東省教育科研優秀論文二等獎。
六、心理健康,“康”明方向
為了促進下一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實有效開展,積極推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再上新臺階,下一步將著力于以下工作的開展:
1.繼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通過培訓提高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定期聘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來校做報告,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意識,建立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機制,
2.強化心理健康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部分。但是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長單純地重視孩子的需求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下一步將通過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教育培訓,繼續推進微課分享,通過學校建立的微信公眾號開設家長心理健康教育專欄。通過舉辦專題講座,開展親子活動等提高家長教子的能力。
3.繼續創設良好的校園心理環境
學校下一步將繼續注重校容校貌的建設,使學校環境實現綠化、美化、凈化。繼續健全、完善心理輔導室,使學生時時刻刻接受著健康的熏陶,學校心理環境和諧、真誠、奮進,孕育一種健康向上的心理教育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