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活的壓力向你襲來,原本的平穩讓你覺得難以為繼,說個具體例子的話就是多年工作發現沒有太多漲薪和提拔空間,歲月卻扶搖直上,比南方大雨淹沒柔軟的床沿更讓人覺得可怕。
像這種危及到生存的大事件,你會怎么做??
一般這種情況會出現倆種截然相反的做法:一種是一邊憂慮一邊尋找可能的出路,但凡是點機會就去嘗試,只要感覺比現在好,那就義無反顧;
第二種是內心掙扎,也在觀察,就是不敢做點大動作什么的,生怕那些陌生的美好連現在這個還不如。
粗暴提煉一下的話就是:一種人在面對生活的壓力時,在主動選擇;另一種是被生活選擇。
這二者真的有高低之分么?我不知道,因為我大多時候是第一種人,即使沒有那么多來自生活的壓力也時常焦慮,不把自己一天的精力榨干,總覺得奔跑慢了。
我把自己這一面內心寫照描述出來,想看看有多少人和我有同樣的感受,更想看看對面世界里的人會有怎樣的反饋,畢竟對于一個多年有強迫癥的人,總是不希望自己的某個認知角落是黑暗的。
在我的認知里,不管有沒有壓迫的事情都在做著主動,假如不這樣總感覺有一把明晃晃的銀槍在身后,如寒芒在背。
等到生活的壓力像雪崩一樣追上你的時候,你就沒有左右逃跑的余地了,所以在那之前我一定要給當下的自己尋找一條最好的出路,哪怕是另一個災難,只不過是從一個坑換另一個坑罷了,但選擇經驗和眼光卻是在提升著,有意識的向上爬,總比被生活拷上枷鎖,拖入深淵要多些自由。
所以平時就各種主動嘗試,不管能不能一眼看到希望,比如像在簡書里首次更文一樣,我不知道這對我的未來有什么大用,但我整體上知道這作為一個技能它是有意義的,說不定在某個時刻能和我身上其他技能擦出點火花。類似這樣的大大小小嘗試我已經不記得有過多少次了,但每次嘗試我都知道這是自己的觸角又在探索世界之外的新邊疆,而這樣的突破必將伴隨著風險。我討厭不安,但在探索新東西和安全感之間我會義無反顧的選擇探索,不是我好奇和膽大,而是我知道假如不這樣,蜷縮在自己的一小塊認知領域,不知道周遭發生了什么會更加不安。
所以像寫東西這樣的事情,只要我愿意根本不算什么,我在簡書里總能看到寫給小白的一些鼓勵動筆的文字,而且數量之龐大超出我的想象。我不太明白一個人想做一件事情,不應該是自己鼓勵自己,自己給自己灌雞湯的么,況且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寫出漂亮又深情的文字,這和任何技能一樣都需要練習和累積。
寫東西這件事在我看來很像是去參加馬拉松,總有人在你前面也總有人在你身后,難道你猜到在你前面的人多的都能堵住整條街的風景,你就連上街看人頭的勇氣都沒有了?再說做到最差也是很難的,說不定你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呢。
而且所謂的那些大牛和成功了的人們,做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承認自己與生俱來的笨拙,只有接納自己在陌生領域像個嬰兒一樣無知,你才能放下那些無聊的思想包袱,專注學那些你感興趣但又超出你舒適區的事情。
別說你其實在給自己的懶找借口,內心很想要手上卻很散。在主動意識非常強的人眼里,像努力勤奮這種概念都不恥于拿出來說,它應該像你吃飯睡覺一樣成為一種本能性質的標配。假如內心世界都不及格,你怎么敢相信自己,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是有能力做好那部分除運氣之外的事情。
主動探索的意識在我眼里,是種駕馭這個世界的很棒心法。你可能無法讓自己面對的種種事情都如意,但你可以讓它們在你的努力之下趨向于更優的那個方向,在好和更好之間走的更遠。改變自己的最小單元,不就是同樣的事情你比別人多主動了那么一點點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