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則流傳很廣的故事說起:
福樓拜的朋友去拜訪他,見他在哭泣,朋友問他為什么哭,他說,包法利夫人要死了,朋友又問他,包法利夫人是誰,他說是小說《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朋友說,你可以讓她不死啊,福樓拜說:不行啊,她非死不可。
這則故事的出發點,是說小說中的人物就像作家自己的兒女,投入了很深的感情。小說寫到這個程度,無疑是成功的。但看完這本書后,我對這則故事的真實性有些懷疑,包法利夫人確實非死不可,到了后面簡直是一步步找死,沖著死去的,不能不讓她死,但福拜樓不會為這個非死不可的人哭泣,要是說他為包法利哭泣,更加可信,包法利不該死,還可以活,卻讓他思念夫人而死,同情弱小人之常情。
這是一部講女人出軌的書,只是把出軌這件事講得極具藝術性。
包法利夫人極像中國的潘金蓮,但是很多人覺得包法利夫人要高極一點:她的出軌是因為愛情,說得潘金蓮好像就沒有愛情一樣,世界上哪一個出軌的人,找不到愛的理由?所以這個說法讓人覺得可笑。還有些人可能要說,包法利夫人沒有潘金蓮心狠手毒,她沒有殺害包法利,這個說法也何其淺薄,包法利夫人更加冷漠,看看她對包法利和女兒的無動于衷就知道。
她們能常年累月成功方便的出軌,離不開一個武大郎和包法利這樣的老公,這方面,包法利更勝一籌,他完全信任包法利夫人,這種信任已經等于一個教徒對上帝的信任,沒有一點點懷疑,創造條件讓包法利夫人出軌,就差一點喊她去出軌。
我倒覺得,包法利夫人比潘金蓮要水性楊花得多:
一:包法利比武大郎強太多,包法利本身相貌不差,又是一個醫生。包法利的愛比武大郎也要深很多,如果潘金蓮遇到包法利這種人,很大可能她就不會出軌了。而包法利夫人,無論遇到誰,哪怕是一個皇子,她也是要出軌的,不出軌她就簡直沒法活。
二:包法利夫人的出軌比潘金蓮自然得多,水滸中的潘金蓮至少經過西門慶王婆的一系列運作,半推半就而成,包法利夫人一次舞會就精神出了軌,和萊昂基本是‘一見鐘情‘,和羅多爾夫是一拍即合,順理成章。根本不需要去找其他借口,就開始投懷送抱。羅多爾夫和西門慶相比,兩者勢力相當,羅多爾夫并不具備優勢。
三:別忘了,潘金蓮嫁武大郎是被逼迫的,包法利夫人嫁包法利是自愿的。這一點上,潘金蓮反抗的理由要充分很多。
四:包法利夫人行為主動得多,大膽得多。潘金蓮沒有跑到西門慶家里去吧,只在王婆的茶館鬼混,躲躲藏藏。包法利夫人敢在眾目睽睽下和羅多爾夫調情,跑到羅多爾夫家里去約會,把羅多爾夫帶到家里,背著包法利就摟摟抱抱。被羅多爾夫欺騙后,又借高利貸包養小鮮肉情人萊昂,無恥到了極點。
潘金蓮完敗。和包法利夫人相比,潘金蓮能算半個淑女。
比較兩個出軌的女人沒有一點意義,只是看到一些文章為包法利夫人的行為狡辯,把這種出軌行為的原因怪罪到時代環境上,真是本末倒置了。包法利夫人出軌的根本原因是其無法填補的欲望。什么時代什么環境都會有包法利夫人存在。馬rong,李小lu,不是又成了這樣的代表嗎?環境只是一個很小的誘因。
再說下包法利。
包法利品德高尚(很少有人說這一點),善良厚道老實勤勞,但是平庸木納,他能考取醫生執業證說明他并不笨,他待人友好和睦,憑他的醫學知識過一個平凡人的生活綽綽有余。他對夫人有著無窮的愛,包法利夫人死后,包法利獲知全部真相,他沒有責怪她,還是處處維護她,不允許他母親指責她,甚至更加思念她,最后郁郁而終。
包法利一生最大的悲劇,就是娶了個包法利夫人這樣的女人。包法利越善良,越愛她,對包法利夫人出軌的批判就越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