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4月份以來股價遭受了9連跌,截至5月17日股價已低至240元,總市值只剩下1.54萬億元。相比于2月份的最高點,每股460元,跌幅達到了47%。
導致這一原因,除了騎手社保之外,美團做了跟阿里一樣的事情,要求騎手和商家2選1。這一舉動,再度觸及大眾的心理底線。國家在4月26日終于出手了,市場管理監督局根據依法舉報,對美團實施2選1等涉嫌壟斷的行為立案調查。繼阿里罰款186億之后,又一商業巨頭將面臨重大處罰。
先來說這些平臺是如何逐步做到壟斷的。這要從2015年各大平臺發展初期說起,各大外賣平臺都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大量的商家去入駐以吸引足夠多的客戶。平臺為了爭奪商家,提供各種補貼,以擴大自己擁有店鋪的范圍和數量的,那個時候也確實幫助了一批經營困難面臨倒閉的商家,這是做外賣的黃金時期。
今天網上對外賣平臺更多的都是諷刺和批評,但是在2015年那個千團大戰的年代,不管是商家還是食客,提到美團大家都是三個字 “嗯,真香”!
很多商家得益于平臺的補助,鋪天蓋地地開起了外賣店,賺得盆滿缽滿。
賺錢的黃金時刻,一直到了2017年的7月,美團憑借燒錢補貼買家和賣家,用戶量已經突破了2億。對于一個平臺來說,只要有了足夠的商家和客源,就具備了盈利能力,這個時候補貼就逐步減少了。
到了下半年抽成已經上漲到了15%~18%,面對如此之高的抽成,許多商家由于前期過度依賴于平臺,堂食的顧客越來越少,有的甚至連堂食都取消了,專做外賣。面對平臺的抽成商家,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到了2018年9月份,美團的用戶已經從2.9億增長至3.8億,總交易額已經達到了800億元,同比增長40%。看著美團風生水起,商家的日子卻是苦不堪言。外賣最高的抽成已經上升到了25%。
這個時候不只是抽成,想讓食客看到店家的商品,還得給平臺出廣告費。在這種雙重壓力下,商家選擇漲價,但是漲價過后面臨的是銷量銳減,大多數的商家都扛不住。把負擔轉嫁給消費者,看來是行不通的,那就只有保持原價的同時,減少分量或者選擇比較差的原材料。
一份15元起送的外賣平臺拿走25%,商家還要補錢給快遞小哥3塊,也就是說商家連本帶利一起,也就只能拿到8塊錢的樣子。用8塊錢去做出來的東西,要有菜有肉還得有飯,有的還會送個湯。大家想一想,到底商家能不能賺到錢?既然不能賺錢,那想想這個原材料的成本要壓縮到多少,大家吃了這樣的東西放心嗎?
回到反壟斷這個話題,市場監督局對美團開始立案的當天,美團立刻作出回應,美團將積極配合監管部門的調查,進一步提升業務管理水平,保障用戶和各方主體的合法權益,履行社會責任,促進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看到了嗎?大家在網上怎么罵都是沒有用的,只要國家一出手,任何資本都要發抖。
美團現在已經做到了擁有壟斷地位的體量,在外賣市場占有率接近70%。商家的命脈掌握在美團的手里,收取多少的傭金完全是美團自己說了算,零散的商家根本沒有話語權,要求商家做獨家,自然是人在屋檐下,哪能不服軟。平臺做獨家直接就打壓了自己的競爭對手,餓了嗎,真的是一箭雙雕。
如此的打壓,迫使餐飲界的同行聯合起來,2020年4月10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聯名向美團遞交了交涉函,指出美團收取高額傭金,致使餐飲從業人員沒有生存空間,以及獨家經營,涉嫌違反《反壟斷法》。
今年的2月份,浙江金華中級人民法院查明,美團向商戶推送了部分詆毀餓了嗎的信息,判處美團向餓了嗎賠償100萬元。
4月份江蘇省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美團外賣不正當競爭行為,向餓了嗎賠償35.2萬元。
種種跡象顯示美團在全國各地,都有對商家壓榨,對競爭對手打壓的行為,已經成功地激起了眾怒。
根據反壟斷法第四十七條,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上一年度銷售額1%以上百10%以下的罰款。
美團會被罰多少呢?具體金額歡迎留言。下期再見,請收藏點贊轉發,謝謝!
這是這期視頻的文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