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研讀卡耐基的《林肯傳》,我十分地佩服卡耐基,他寫《林肯傳》都是去到林肯當年所親身經歷的地方去寫,例如他準備寫林肯最愛的女孩去世這一節的時候,他帶上一張小折疊桌和一臺打字機,驅車駛在鄉村公路上,穿過養豬場,越過牧牛草地,最終來到了安妮安葬的土地來寫這一節。
第一章
主要寫林肯的直系祖先的故事,以他外婆為紐帶。他外婆是個集美貌與好學于一身的女子,而且也是個很有勇氣戰勝生活的不堪的人。這里有一段話,我很深刻。“然而露西(林肯外婆)拒絕了這種習慣性的逃跑念頭。她把頭高高昂起,說她不是壞女孩,她不準備逃跑。她已決定在哈洛德堡定居下來,和這幫碎嘴婆決戰到底。”通過這段描寫,我仿佛看到了,一個有自信又有勇氣的女子,抬頭挺胸說,我要戰勝那些不堪的言語。
第二章
主要講述了林肯生活艱辛的童年生活。他的父親湯姆·林肯是個一文不名的人,母親是個私生女,他們居住在荒涼清冷、孤寂陰暗的森林中,一座只有三面墻的房子中。寒冷的冬天,要經受風雪的襲擊,而且有一年還是史上最殘酷最凜冽的冬季之一。后來,林肯的母親去世了,他們過得更加貧窮,而且骯臟了,跳蚤滿地,臭蟲遍地。
第三章
主要講述了林肯的少年時代,他熱愛知識,渴望學習。這也為后來他的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雖然他在校讀書的日子不超過12個月,但是,他很愛學習,就算在田間干活,也離不開書,吃飯的時候也是左手一個玉米餅,右手一本書。讀書拓寬了他的眼界與胸懷,讀書,使他更加熱愛生命,尊重生命,“連遺棄一條小狗的想法都受不了”“看到同伴虐待烏龜,他的第一篇作文正是一份希望人們善待動物的呼吁書”。
第四章
講述了林肯在紐沙勒的日子。他在這里,熱愛演講,第一次見識了奴隸制,結識了莎士比亞的作品,同時也遇上了人生的愛情。林肯在紐沙勒找到了數年來一直渴求的機遇,那就是在公眾面前演講——競選州議會議員。雖然在第一競選,在211張票中只獲得了三票,但是他沒有灰心,繼續競選,在后來的競選中,有三度當選。在一個機緣巧合下,喜歡了莎士比亞和彭斯的作品,他的演講風也深受莎士比亞的影響。即便在后來他遇刺的那個星期,他也曾為一位朋友大聲朗誦過《麥克白》。
第五章
這章主要講述了林肯的愛情。與安妮陷入熱戀,但又因安妮的離世痛不欲生。安妮的離開,是他人生中最悲慘的日子,他的朋友得時刻注意著他,怕他追隨安妮而去。
這就是《林肯傳》的前五章,從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的好學與他的癡情,還有那一份為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夢想不管生活多么艱難,依然持續奮斗的激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