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丹思心舞
原作:克里希那穆提
譯者:胡因夢
說明:此書根據主題將克里希那穆提的演講片斷選取匯編,有很多反復陳述之處。小結將同一主題好幾節的意思作了概括和簡單點評、延伸。前8期在小號新的遇見發布,現收歸到丹思心舞的《讀書觀影》文集,并從第9期起由丹思心舞發布。
小結:
概括和解讀下今天讀的幾段:
恐懼導致人們對人或物、組織或信仰等等的依賴,但是如果是處在依賴的心態里,這些關系統統不能幫助人們解除恐懼,相反只會助長恐懼。所以恐懼和依賴是相輔相成的。解除恐懼只有在超越這種主客二元對立的方法、專注于面對當下的真相,從時間和歷史中走出來。
"有的恐懼是與生俱來的,有的則是后天養成的,但是它永遠跟過去的歷史有關。因此我們必須透過當下的真相來了解過去的歷史,才能解除恐懼。過去的歷史一直想在當下復活,于是就造成了我們對“自我”的認同。自我才是所有恐懼的根由。"
三月二十二日 解除恐懼
心智有沒有可能完全解除恐懼?任何一種形式的恐懼都會主張幻覺,它會令心智變得遲鈍膚淺。只要一有恐懼,顯然就不能解脫了。心若是不能解脫,愛就不可能出現。大部分的人都有某種形式的恐懼,譬如怕黑,怕別人的意見,怕蛇,怕肉體上的痛苦,怕自己變老或是怕死亡。我們至少有成打的恐懼,因此我們能不能完全解除恐懼?
恐懼會導致各種形式的腐化和自欺,它會令我們的心變得空洞而膚淺。我們的心中有很多黑暗的角落,只要有恐懼,就無法深入地探索和揭露其中的真相。保護自己,靠著直覺來躲開毒蛇的侵襲,避免讓自己掉落懸崖,讓自己不從電車上掉下來,等等,都是正常而健康的自保形式。我現在要探討的是,心理上的自保往往會造成我們對疾病、死亡或敵人的恐懼。只要追求任何一種形式的滿足——不論是繪畫、音樂或關系——我們的心中都會有恐懼,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去覺察、研究和認識自己,而不是去問如何才能解除恐懼。如果一味地想解決恐懼,你可能會想盡辦法去逃避它,這么一來就永遠無法從其中解脫出來了。
三月二十三日 面對恐懼
人總是害怕別人的指指點點,怕自己沒有成就,沒有機運,其中還埋藏著一股深層的罪惡感——覺得自己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譬如自己很有錢,而別人卻貧困交加;自己有吃有喝,而別人卻三餐不繼。你的頭腦越是探索質疑,你的心越是感到焦慮和罪惡。因為心中有恐懼,所以才會去尋找上師或大師;人人都想得到別人的尊崇,但尊崇的外衣就是恐懼。你有沒有下定決心去面對人生的各種事件,還是只用合理化的想法來排解掉恐懼,或是找一些能帶來滿足的解釋?你是如何面對恐懼的?聽廣播,閱讀書籍,跑道場,緊抓著某些教條和信仰不放?恐懼是一種摧毀的能量,它使我們的心變得懦弱,并且會扭曲我們的思想,讓我們發明各種聰明而狡猾的理論以及荒唐的迷信、教條及信仰。若是認清恐懼是具有破壞性的,你會如何解除它呢?你可能會說:談過恐懼的起因就可以擺脫掉它,對不對?但企圖揭露恐懼的起因,對它產生認識,仍然無法消除恐懼。
三月二十四日 打開理解之門
如果不了解恐懼,不認清時間——思想和語言文字的本質——是不可能去除恐懼的。現在產生了一個問題:有沒有一種思想是不帶著記憶的?先生,若果你看不見思想活動的本質或是不認識自己,而只是一味地想解除恐懼,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事。若想深入于恐懼的所有內涵,必須有足夠的能量,但能量不是透過吃東西而產生的——這只是滿足了一部分的生理需求罷了。我所謂的看見心中的恐懼,需要巨大的能量才能辦得到。但若是不斷地抗拒、譴責或充滿著意見和妄念,你的能量勢必會耗損,而且什么也看不見了。其實憑著眼前的這份洞見,就能為你打開那扇理解之門。
三月二十五日 恐懼會讓我們臣服
為什么我們總是在順從、追隨和模仿?因為我們害怕面對不確定感。我們想得到經濟和道德上的確定感,想得到一個安全的位置,獲得贊許,我們從不想面對痛苦和問題,而只想封閉自己。因此無論是顯意識或潛意識里的恐懼,都會導致我們臣服于上師、僧侶、政治上的領袖或政府。恐懼也會讓我們控制自己不去傷害別人,因為我們害怕受到處罰。因此在所有的行動、貪欲和追求的背后,都潛伏著一股想要確定的欲望。如果不去解除這份恐懼,而只是一味地臣服,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事。最重要的就是在日常生活里去了解恐懼,看看它是透過什么方式展現出來的。只有從恐懼之中解脫出來,你的心才會有深刻的了悟。在空寂的狀態里沒有任何經驗或知識的積累,只有它能帶來證入實相的清明之心。
三月二十六日 面對事實
我們是不是害怕面對事實?我們怕的到底是事實本身,還是我們所謂的事實?以死亡為例,我們怕的到底是死亡本身,還是對死亡所持有的看法?事實是一種東西,對事實抱持看法則是另一種東西。因為我害怕的是心中的看法,所以我從不去了解事實是什么,我從未和事實產生過聯結。只有當我徹底投身于事實中,恐懼才會消失。如果不投入于事實,心中一定會有恐懼。只要我還懷著一堆的意見、理論和看法,就不可能接觸到事實中的真相,因此我必須認清自己怕的到底是心中的看法,還是眼前的事實。若是能面對眼前的事實,就不需要去了解它了,因為事實正擺在眼前,只要面對它就夠了。但如果我害怕的是心中的看法,那么就必須經過一連串的了解,才能厘清這些看法所暗示的一切。制造出恐懼的便是我的看法、我的經驗、我的意見以及我對事實的認知。只要我們為事實定名,并且認同它或譴責它,只要思想以觀者的姿態去譴責眼前的事實,恐懼就勢必會出現。思想永遠是歷史的產物,它只能借由言語、象征和各種意向而延續下去。
三月二十七日 接觸恐懼
當我們面對野地里的動物時,我們的身體會直覺地產生恐懼,這是一種正常、健康而又自然的反應。其實這不能算是一種恐懼,而是保護自己的欲望。但是在心理上如果一直想得到確定感,就會助長恐懼。一個不斷想得到確定感的心是不可能穩定的,同時也嘗不到永恒的滋味。
當你直接面對恐懼時,你的神經系統一定會立刻產生反應。心這時如果不再借由念頭或任何一種活動來逃避恐懼,那么觀者與恐懼之間就沒有界分了。心若是一味地逃避恐懼,勢必會跟恐懼對立。但如果能直接面對恐懼,觀者就不見了,也就沒有一個存有在那里說“我害怕”了,因此造成競爭、野心和恐懼的便是主客的二元對立。如果你尋求一種修行方法或體系去解除恐懼,永遠會受制于恐懼,但若是能試著去了解恐懼——譬如去面對自己的饑餓或失業所遭受的威脅——便能直接地接觸到它,如此一來就能轉化和平息各種各樣的恐懼。
三月二十八日 恐懼就是不接受眼前的真相
恐懼會找到各種各樣的逃避管道,最常見的就是認同,對不對?認同國家、社會或是某種觀念。你有沒有觀察過自己在看游行時的反應是什么?譬如閱兵大典的游行、宗教的巡行活動,或是自己的國家面臨被侵略的危險。那時你會有什么樣的反應?那時你一定會認同你的國家、某個人或某種意識形態,其他時候你可能認同的是孩子、妻子或某種形式的行動。認同就是一種忘我的活動。只要自我感覺還存在,我們一定會意識到痛苦、掙扎和恐懼。但若是認同了某個更偉大、更有價值的東西,譬如美、實相、信仰或知識,就能暫時脫離自己,對不對?談論國家大事,就能暫時忘掉自己,不是嗎?談論上帝,也能忘掉自己。認同我的家庭、某個團體、某個政黨或某種形式形態,都可以暫時避開自己。現在我們是不是已經知道恐懼是什么了?它最不能接受的就是眼前的真相,因此我們首先必須了解“接受”是什么意思。接受指的并不是刻意去接納什么,只有當我們認不清眼前的真相時,才會要求自己去接納某個東西。因此恐懼就是不接受眼前的真相。*
三月二十九日 時間會造成失序
時間意味著從“眼前的真相”推演到“未來將會怎樣”。譬如我很恐懼,但未來有一天我會擺脫恐懼,如此一來解除恐懼就需要一些時間了——這是我們一般的想法。假設我不喜歡恐懼的感覺,就會試著去了解它、分析它或細細地研究它,再不就是找到它的原因是什么,另外還有一個方式則是完全不去面對它。這幾種方式都暗示著“費力”,在“真相”和“應該怎么樣”之間一直存在著沖突矛盾。“我應該怎么樣”是一種理想,但理想是虛構的,它并不是我的真相;只有當我了解了時間造成的失序之后,眼前的真相才會真的有所改變。因此我能不能在一瞬間立刻去除心中的恐懼?如果我允許恐懼延續下去,就會不斷地制造出心中的失序;我們必須認清時間才是造成失序的元素,它不是徹底解除恐懼的工具。逐漸去除恐懼是不可能的事,國家主義造成的毒素不可能逐漸地去除。如果一面信奉GJZHY,一面又說人類的同胞愛終有一天會出現,就等于是在制造仇*恨。因為時間造成了失序,所以人和人之間才會有這么嚴重的對立。
三月三十日 如何觀察憤怒
當我發現自己在憤怒時,會立刻對自己說:我在憤怒。但憤怒產生的那一刻,“我”其實是不存在的,“我”是在事后出現的——其實是一種時間感。我能不能看著憤怒這個事實而不帶著時間感,亦即沒有任何妄念?只有在沒有觀者的觀察中,這件事才會發生。這樣的觀察是不帶任何成見、結論、譴責或批判的,是沒有任何念頭,而且是超越概念和二元對立的,因此我能不能看著恐懼而不去排除眼前的事實?若是排除心中的某個事實,你就無法打開內在的宇宙之門了。我們必須回到心中的那個事實,并且看到其他的事實,這樣才能打開內在宇宙的門。
仔細地研究內心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對鄰居的恐懼、對配偶的掌控性的恐懼——你就會對掌控這件事有所認識。如此一來心中的門就打開了,不是嗎?因此重點并不在解除恐懼,其實只要心門一打開,恐懼自然會徹底消失。心念是時間的產物,時間也是心念的產物。心念往往會助長對死亡的恐懼,而時間便是一種心念活動,里面充滿著隱微而又錯綜復雜的恐懼。
三月三十一日 恐懼的根由
渴望變得更好、更有成就,會助長依賴性,進而引發恐懼。然而不恐懼并不是恐懼的反面,也不是刻意鼓起勇氣來。若是能了解恐懼的起因,恐懼就會止息下來,但不是變得勇敢,因為在變成的活動里還是有恐懼的種子。依賴人、事物或觀念都會主張恐懼,依賴就是從無明、缺乏自我認識和匱乏感所產生的。恐懼會使我們的心缺乏安全感,并且會阻礙我們的了解與交流。
透過自我覺察我們會了解恐懼的起因,不但是表層的恐懼,還包括長期累積下來的深層恐懼。有的恐懼是與生俱來的,有的則是后天養成的,但是它永遠跟過去的歷史有關。因此我們必須透過當下的真相來了解過去的歷史,才能解除恐懼。過去的歷史一直想在當下復活,于是就造成了我們對“自我”的認同。自我才是所有恐懼的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