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漫卷》
本身個人是很喜歡遲子建的小說,平實細膩。
劉建國是一位“愛心護送”的司機,因為近年來醫患矛盾增加,很多醫院不愿意接送危重患者,所以這類“愛心護運”車應運而生,它們雖有主人但后臺卻是醫院。
劉一九七七年從插隊的地方回哈爾濱探親時,改道佳木斯去看望于大衛。于大衛和謝楚薇當時在都要報考,來不及照顧襁褓中的孩子,想讓劉建國把孩子送到哈爾濱母親那里照管。當列車抵達哈爾濱站時,孩子丟了。劉建國一生未娶一直在尋找孩子銅錘。
到下半部分劉建國的身世揭秘,他是日本開拓團的遺孤。劉的好友翁子安是當年遺失的銅錘,謝楚薇也不急著和孩子相認,她母愛爆發一直帶著黃娥的孩子雜拌兒。翁子安暗中保護和追求黃娥,二人終成眷屬。
《煙火漫卷》書中出現了外賣員和微信,說明了作者的與時俱進。
“劉驕華對黃娥提出的加微信好友的請求,沒有任何懷疑?!薄鲎浴稛熁鹇怼废虏俊墩l來落幕的夜晚》第三章
“微信”出現在了文學作品中,說明了一個問題。文學寫作確實進入了一個網絡時代,“微信”的地位就像當年電話沒有普及前的“信件”一樣。
手機拿走了人們的無聊,也順便把與無聊相關的偉大一并拿走。——《新京報》
2018年賈平凹先生在華中科技大學的演講談到:“文學被邊緣化,但不會消亡?!本褪钦f不太會出現上世紀80年代新華書店排隊買書全民閱讀的局面,現在排隊買奶茶的倒是有。
幾天前在網上跟一位出版社的銷售客服談到了他們出版社的書籍為什么有些版本不再銷售了?他說領導換,書籍要根據市場反響來考慮是否出版同類書籍和加印。他說了一段話:
“現在能靜下來心來閱讀紙質圖書的,都是非常喜歡的,或者是自己是文人?,F在網絡,抖音等等,把紙質書,擠占完了。”
如果文學被邊緣化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讀書的人少了,閱讀寫作的人也會減少。如果這個行業缺乏活力或者缺少高水平的作家、優秀的出版社和編輯來引領推動當代文學發展的話。想來我們這一代物質上是如此的富足,精神卻是如此的貧瘠。
使看不見的看見,使遺忘的抵抗遺忘。——文學的意義大略如此
“雪花是冬天的脂粉,專為打扮城市而來?!薄稛熁鹇怼废虏俊墩l來落幕的夜晚》第六章
2021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