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除專習文學藝術者以外,一般人對于藝術都漠不關心。這是最可惋惜的事。它多少表示民族生命力的低降與精神的頹靡。
從歷史看,一個民族在最興旺的時候,藝術成就必偉大,美育必發達。
史詩悲劇時代的希臘、文藝復興時代的意大利、莎士比亞時代的英國、歌德和貝多芬時代的德國都可以為證。
我們中國人古代對于詩樂舞的嗜好也極普遍。《詩經》《禮記》《左傳》諸書所記載的歌樂舞的盛況常使人覺得仿佛是置身近代歐洲社會。
孔子處周衰之際,特置慨于詩亡樂壞,也是見到美育與民族興衰的關系密切。現在我們要想復興民族,必須恢復周以前歌樂舞的盛況,這就是說,必須提倡普及的美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