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聽一個知識講座,當談論到讀書的話題時,發(fā)言人竟然擅自劃分低水平閱讀者和高水平閱讀者,并定義為成功和失敗的典范,讓我大開眼界。
我一直認為,讀書是一件很自由的行為,別人無權去干涉。而書籍本身并沒有那么多門檻,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都能適應每個人群。
書籍的種類繁多,目的性也不同,如果想消遣,那么《百年孤獨》肯定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如果想進行思想上的碰撞,干瞪著《故事會》也翻不出任何的精神浪花。
但是從文學的價值角度來看,書籍確實有分高下,只有當一個人隨著閱讀水平的逐步提高,他才會通過篩選,一步步淘汰劣質的書。
在這個過程,本來是漸進和水到渠成的,卻被人為的歧視和干預,導致很多人跟風歧視《讀者》、《意林》和《文摘》,卻忽略了自己在小時候蹲坑時,看的有多入迷。
在網(wǎng)上,讀書的歧視鏈,大致可以劃分為幾種:
1、青銅地攤
位居歧視鏈最底端的王者,是當之無愧的地攤文學。
在以前,地攤文學的三大巨頭一直被故事會,黃暴小說和偵探小說把持著,它們既流竄于三四線城市的路邊、報刊亭或書店里,也出現(xiàn)在汽車站和火車站的廉價書攤上。
地攤文學的消費人群是學歷偏低的務工人群,為了追求薄利多銷,所以打擦邊球的獵奇內(nèi)容必不可少,僅這一點,就成為主流文化所排斥的原因之一。
地攤文學的精髓在于通俗易懂的閱讀,并刻意制造夸張的情節(jié)沖突,所以在封面標題上,一定得深諳人的欲望和情緒,題材基本圍繞各種未解之謎、殺人案、國際政治揭秘以及人體藝術。
每一個初閱讀地攤文學的人,情緒都被里面的內(nèi)容所煽動,一味追求爽的官能刺激。但是長期閱讀只會被洗腦,壓抑了人的獨立思考能力。
以《貨幣戰(zhàn)爭》為例,全書最大的貢獻,是用似是而非、模糊其詞的手法,培養(yǎng)讀者用陰謀論去看待世界,這是一種思想偷懶的手法。
陰謀論的本質是信息上的極端不對稱,只有多讀書,多擴充視野才能減少這種認知。從這方面來看,地攤文學被打進歧視鏈底端,似乎情有可原。
2、白銀網(wǎng)絡
放在十年前,網(wǎng)絡文學和地攤文學可謂難兄難弟,受盡主流文化的傲慢與偏見,難登大雅之堂。媒體和家長們也視它為洪水猛獸,和網(wǎng)癮直接劃分為等號。
作為新時代的產(chǎn)物,網(wǎng)絡文學陪伴90后走過青春彷徨的年代。由于數(shù)量龐大,網(wǎng)絡文學的糟粕有很多,但精華也不少。我仍記得,初中剛接觸到《紫川》,就被作者的內(nèi)容所折服,《悟空傳》、《慶余年》和《九州志》都是文學中的精品。
到了近幾年,我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當年厭惡網(wǎng)絡小說的家長們,一旦接受了龍傲天和瑪麗蘇的爽快劇情后,只會比年輕人更為上癮。況且,如今熱播的電視劇都是由各種IP小說改編而來,守在電視機面前的長輩更是看的津津有味。
從某種程度來看,網(wǎng)絡文學的地位在緩慢提升,一點點地被“主流文化”所接納。
3、黃金雞湯
雞湯文學的地位近幾年搖搖欲墜,從風頭正勁的王者,直接被打進黃金,十分的憋屈。
曾經(jīng),微博上的雞湯語錄非常盛行,每天發(fā)一段振奮人心的雞湯文,隨便套用一個名人來背書,再配上清新的鳥語花香陽光照片,新的正能量一天就開始了。
一切都很正常,直到傳銷、情感博主和微商入局,頻繁地套用雞湯文,用熟悉的配方和材料反復熬制,讓雞湯越喝越油膩,讀者的厭倦自然很正常。
在網(wǎng)上書城的暢銷榜里,個人成長的勵志書籍數(shù)不勝數(shù),也有明星自傳、養(yǎng)生保健類等,參差不齊。
鼓勵人進取本是一件好事,這也是雞湯的初衷,但這類書過分強調成功的(不)可復制性,以及灌輸對金錢追求的狹隘觀念,容易誤導讀者。
雞湯文還給人帶來碎片化的閱讀習慣,當接受通俗易讀的雞湯文化后,人們習慣于迅速獲取答案,以至于沒有耐心看完整本書籍;在沒有知識儲備的前提下,輕信讀書課程的萬能化,只懂概念而不知其所然。
雞湯文學還有一個分支,被稱為機場文學,就是擺在機場里的各種成功書籍,許多打著國學幌子的大師,直到如今仍在招搖混騙,各種出書洗腦,然后拉人頭開講座,將“成功學”三個字徹底玷污。
4、鉑金散文
從鉑金段位開始,只要長期閱讀散文,“品味”就會提升一大截。
在與人聊天時,如果不著痕跡地引用某名人的話,個人魅力就能瞬間提升。即使面對毫無知識涵養(yǎng)的土大款,你也能侃侃而談,用知識武裝尊嚴,不落下風。
其實愛看散文的人,內(nèi)心大都有著一顆文藝的心。他們愿意穿越古今,感受著沈從文“琴師已去,山水絕響”的繞梁余韻;也愿意體會朱自清樸素流暢,清麗溫厚的人物形象;還可以洞察蕭紅的純情和返璞歸真,如何直戳人心。
也因此,讀一篇散文的門檻看似很低,但如果無法沉下心去品味,只會厭倦作者的絮絮叨叨,言不及物,難有收獲。
寫散文的作者,大多有一顆自戀的人,他們不想刻意承載什么思想,只想和你來一場下午茶式的談天,聊聊各種生活瑣碎。這種最貼近生活的親近文體,更能讓人達到靈魂上的震顫。
讀史鐵生的文章,好像是在聽一位老者在平淡地敘述生平過往,細碎的語氣里帶著點悲情,又蘊含一分希望,讓人感覺到生活的恬淡和熱鬧。
當梁實秋說出“只是風流云散,故人多已成鬼,盛筵難再了”時,坐在輪椅上的史鐵生會補充“先別去死,再試著活一活看”,林語堂則附和“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當然,現(xiàn)在有很多處于黃金雞湯段位的人,正試圖擠進鉑金散文的圈層里,洗滌自身金燦燦的雞湯氣息。
5、通俗鉆石
在鉆石層面上,通俗文學的定義很廣,泛指武俠、言情、偵探、科幻等,甚至包括連環(huán)畫。
從古至今,唐傳奇、宋話本、明清小說,到張恨水和李壽民等人,最后輪到金庸、古龍和梁羽生,都在通俗小說的道路上奮進,試圖成就經(jīng)典。
所有的通俗文學,并非都能成為經(jīng)典名著,但大多數(shù)的經(jīng)典名著,在誕生之初,都是通俗文學。這主要取決于歷史的進程,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聊齋志異》等,隨著時代的變遷,才漸漸成為經(jīng)典。
如果要符合現(xiàn)代人的高級審美標準,那么毛姆、莫言和村上春樹等人就是標準的風向標桿,只要扯著這幾扇旗子,就能打趴無數(shù)不服來戰(zhàn)的低層次閱讀者。
6、嚴肅王者
位居歧視鏈頂端的是嚴肅文學,也被稱為精英文學。
從本質上來看說,通俗文學普遍愛憎分明,對生活充滿藝術化的描寫,閱讀起來不費力,心態(tài)上容易滿足。所以它適合想擺脫現(xiàn)實殘酷的讀者群體。
嚴肅文學體現(xiàn)的是真實人生,沒有絕對的好和壞,每個角色都在道德與私欲之間徘徊,結局反復無常,沒有所謂的完美結局。
從這一點來看,就讓嚴肅文學顯得晦澀高深,而主動選擇閱讀的人群,少之又少,思想段位上顯得更深沉。
由此看來,能達到嚴肅文學的標準有:《卡拉馬佐夫兄弟》、《等待戈多》和《盲目》等。
如果有一天,你想混嚴肅王者的圈子,又不想殺死太多腦細胞,最簡單的入門是記下所有標題,到時候和別人聊天,直接念出長長的一串書名,逼格就上來了。
7、反智王者
在讀書的歧視鏈之外,還存在一群人,他們不讀任何書籍,只會高捧反智主義的思想,被稱為反智王者。
他們鄙夷一切的讀書人,口頭禪永遠是那兩句: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以及讀書無用論;在讀書人的眼里,跟這群反智王者解釋,和對牛彈琴沒什么區(qū)別。
毛姆說“一切文學的本質都是消遣,是尋求安慰或刺激。”
所以多點寬容,少點傲慢是不難的,誰沒有一邊討論著民主與高貴,一邊站在街邊擼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