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一本傳記,說過,每個作家筆下充沛的文字,都是來源于作家經歷過的和感受過的。。。。
想起一部電影,英國病人,我也是個病人吧大概,但是我這一刻,想來快是好了吧,因為,記憶中那個孤獨的小姑娘在我腦海中越來越清晰了。。。。
我,85后,我的之前的日子大概就是在說,什么叫一胖毀所有。從小,我覺得我是最幸福的,媽媽永遠跟我笑,拉著我的手來來去去,去陪她上班,去陪她去做衣服,然后回家,我玩,她做飯,晚點爸爸回來,吃飯,睡覺。。。就像老電影,畫面已經模糊了,只記得,那時候我笑著,畫面底色是溫馨的燦爛的黃暈。。。
故事里,生活中,就怕漸漸的這幾個字,因為這個字是改變不了得時運和考驗。。。漸漸的,我感覺到了有點冷,爸爸和媽媽好像有事情,一件比我重要一點的事情,后來,我就有弟弟了。。
為了躲當初的政策,弟弟在外婆家長到1歲的樣子,有了他以后,爸媽就會經常帶我去看他,我好像還自己當初對弟弟的感覺,很新鮮,很喜歡,很自豪,因為有人會一直很羨慕的看著我。。。我還還記得我到處跟人說我有弟弟了,喜悅。。。
中國自古的老觀念,其實我覺得其實全世界都有,大多人心底都會偏愛男孩子多一點吧,因為男性是力量的代表,不同的是每個人對生活的趨于改變的選擇權和對愛的理解吧。80年代,我的父母也是偏愛男孩子多一點,在他們心底,但是為了讓我好受點,生活上都還是公平為主的,殊不知,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一個很敏感,知道自己長得不是最好看,還有一點胖胖的女孩子,她要得不只是公平二字,她要得是愛,能被自己父母擁在懷里,能被理解和包容缺點的愛.
傻傻的小丫頭,變了,消無聲息的變了,沒有人知道。。。
她還是每天笑,和小伙伴在一起玩,上學放學,但是,其實還是變了,對弟弟談不上討厭和排斥,只是想按下倒退鍵,回到生活中沒有他的日子,可以嗎?童話里把灰姑娘變得很漂亮的老巫婆可以嗎?....其實,我知道不可以。。。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老師在講課文的時候,提到了自殺和死亡,我裝作很好奇的問媽媽,怎么可以自殺,自殺是什么?死亡以后會怎么樣??媽媽沒有像我心底想要的那樣能抱抱我,她狠狠地訓了我一頓,不好好上學想什么呢?!是的,我想什么呢? 我好像只有好好學習了,如果我不好好學習,成績好,我想爸媽再也不會對我笑了吧,會不會不要我??
很多心理治療和書籍,對有患者有個很重要的步驟就是,帶回和面對,就是回到當初那百轉千回的記憶中,面對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或者是處理,或者是放手。。。。
80年代,人心已經開始有點浮躁了,我的爺爺是個糧站站長,被人簇擁著,爸爸是老二,按照媽媽的話說,是最不討人喜歡的,其實父母的愛在一些關鍵時期缺乏的話,孩子以后再精神世界里就是個殘疾,我的爸爸,就是一個精神貧瘠,自我麻醉的思想殘疾的生活者,從弟弟回來開始,他大概是覺得自己條件很不錯了,高中學歷,官宦家庭,耀人工作,漂亮老婆,兒女雙全,完美了,漸漸的,他就開始沉淪了,其實從那個時候,我就知道,人要上進,不能停,一旦安逸就是危機。后來,我爸調崗了,跟同事吵架,跟我媽吵架,我再也沒有和他在一起看過一本故事書,一起出去游戲了......
若干年后的今天,我以為我會很冷漠的,但其實,我卻是可以理解我的媽媽的,親戚的嘲笑,工作的繁忙,弟弟的幼小,繁瑣的家務,一切的事情都需要她做,所以,她能給我的愛就更少了,有的只有責罵和要求,至今為止,她一直強調,責罵和要求都是愛我的表現,是的,我承認,簡單,有效,但其實,對于一孩子來說,她也想要憐愛,一個能笑著問她在學校過的怎么樣的媽媽,而不是白眼的責備,讓這個孩子感到更孤獨的是,這個眼神里還有一些嫌棄。。。。
以后的成長歲月,敏感與日俱增,要強,不許別人說自己,孤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