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戳中痛點的標題才能夠吸引讀者,盡管這個標題看起來很草根。
清晨起床翻行動派公眾號,最近計劃著找工作的我看到這個標題,就點進去看了看。
文章中提到一種求職者,畢業后進入小公司或者創業公司奮斗了兩三年,而后投簡歷給成熟型的大公司,一個個石沉大海。
作者分析到,這種求職人前面累積的工作經驗非常繁雜,很難說得上在某一方面精專。即萬金油類型的員工。在資金匱乏的初創公司里,這樣的人就像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能力強”以一抵十。
現實中,我就是這類型的求職者,同樣到了需要換下一份工作的時間節點上,覺得自己工作經驗似乎很豐富,涉及的領域可是說是方方面面,簡直“全能”。可實際是沒有一項可以拿的出手的技能,做過的事情都只能算作勉強及格。老板為了安撫我繼續留下來做這樣的節約成本的萬金油,告訴我說“只有把每一模塊都了解清楚了,知道如何運轉了,才可以當領導。你現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為以后當團隊的leader做鋪墊。”在當下,這些話我自己也非常認同,于是老老實實做一塊磚。可是兩年過去了,我的職業方向發生了變化。我不打算在這個公司繼續任職,想要進入大公司,就碰到了文章中的求職者同樣的尷尬境地。
(我并不否認這兩年做的工作,使我成長非常快。如果我愿意在之前的公司留下來,加強自己的管理經驗。也許可以成為一個領導。在第二年,老板一直和員工說要定崗定責,那時候每個員工都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和方向。可現實卻是為了迎合公司業務的擴張和發展,無論新老員工手中還是各種各樣的雜事,仍舊是一塊磚的形態,犧牲自己的未來給公司鋪路。這就是我離開公司最主要的原因。)
創業公司需要全能人才,大公司更喜歡專精人才。
一句話道明了真相。我們需要遵循大公司招聘人才的邏輯。
結合我自己的情況來看,我需要做的事情是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挖掘自己的擅長領域。制作簡歷時,突出自己的求職意向,過多與職位無關的工作經歷都是累贅,給HR一種不專業,無特長的印象。
作者建議這類的求職者在制作簡歷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簡歷篇幅控制在一頁紙之內
2.選擇做過的事情最擅長的一項去寫,其他略寫或刪除
3.描述能力時需要包括:做了哪些事情,有哪些成績(最好數字化),做這些事情讓我獲得了怎么樣的能力和技能。在一類的工作上我有哪些自己的心得和方法論。
4.排版簡介,清爽,收起鋒芒,體現職業性。自信不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