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主動就是:每個人都有營造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的主動性和責任感。積極主動不僅僅是一種工作態度,更是一種重要的決策原則。
永澄老師這么解釋積極主動:
1. Why
前提性:每當你想要培養一個習慣,想要解決一個問題,想要獲得成長,積極主動都是第一步。
舉個栗子,我最近在控制飲食,卻碰上出差,不得不外食,原來選擇代餐計劃也要滯后。這種情況,我就需要盡力去尋找符合食譜要求的飯店去吃飯,而是不是等出差結束之后再開始減肥計劃。
通用性:積極主動適用于不同角色身份的小伙伴,也適用于不同需求的小伙伴,比如健身減肥、人際交往、升學考證等等。
必要性:自己的路總要自己走,自己的問題總要自己面對。與其假裝鎮定強大,不如直面自己內心的脆弱和不安。小花最近經常遇到的場景是,熬夜加班寫出來的報告,被老板批的一無是處。每次遇到這個場景,小花都會受刺激抓狂,和老板大吵一架,后來又默默去道歉狗腿人家。這樣好幾個循環,終于放棄,小花提出辭職。這簡直是沒有主動積極能力的典型反面教材。
2.What
每當遇到刺激(情感觸發器)的時候,大腦第一反應就是直接回饋。以小花為例,每當被質疑,小花進入死循環,你什么都不干,有了問題全推給我。既然我沒有這個能力,為什么找我。我為你實心實意干活,我從中啥都沒得到,還受一肚子氣。越想越生氣,暴走抓狂。每次被老板質疑,小花就啟動自己的防御模式,情緒反撲,撂挑子,內心大罵老板無數遍。
用TMBRT模型來分析小花:
Trigger: 被老板質疑不行;
Motivition:反正能力不足難以達到要求,我也不想干老板布置的任務。
Behavior: 生氣,撂挑子不干,想和老板干架。
Reward: 不干這件事,終于實現了一直想要的撂挑子。
Trigger`s Sensitivity:一次再一次的循環,最后小花辭職了。
小花的應對實際可以有三種。當受到質疑少的時候,專家解釋系統啟動,小花會從專業角度心平氣和地分析報告的缺點然后改進優化; 當壓力適中的時候,理性系統會啟動,雖然心里很不爽,但是還會聽老板的話,改進報告的內容;當劍拔弩張的時候,經驗解釋系統啟動,進入習慣性防衛,自我懷疑,悲傷,生氣,憤怒,如同困獸一般。
引用永澄大大的話:
積極主動,就可以幫助自己擁有覺察能力,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主動啟動理性認知和思考系統,做出獲得更多更適合自己短期、長期綜合利益的決策。
3. How
要培養積極主動,需要從意愿、資源、選擇權和自我決定來入手。
意愿:簡單地說就是“我想要”。小花希望能夠控制情緒并且表現出自己的專業度,不想被人質疑。當遇到質疑的時候,這種意愿明顯被淡化了,而被為什么他對我不公平在故意為難我而代替了。
資源:在面對困難和目標的時候,不僅僅是短暫地想要,更是持續的想要,吊動和吸引好資源。
選擇權:在回應刺激的時候關鍵是看你選擇理性還是情緒。不是小花抗打擊能力弱,而是領導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她的三觀和下限。本來忠心耿耿和實心實意的小花,被領導一次又一次的甩鍋行為震驚到。猝不及防,是面對刺激時的第一反應。一旦付出和收獲差距過大,內心平衡就難以達到,每次遇到刺激就陷入死循環中。昨天和小伙伴聊天,不僅要努力地干事情,而且要讓別人看到和感受到你的努力。
如果有下一次,小花可以有更好的選擇:1. 工作中不要投入那么多情緒,清晰明確工作不是為了迎合誰,或者獲得某某的肯定,而是為了自我成長和專業積累;2. 下一次碰到刺激,調整自己的應對策略,調整好情緒,積極主動地正面應對,用專業姿勢回應質疑,明確什么地方是可以優化,什么地方是不可以優化;3.事后不要事件重演,不要算后賬,而這一條取決于是否能理性和積極主動地回應質疑。
自我決定:每個人做某一件事情的動機都不同,有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場景不同動機差異萬千。自己期待自己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并因為達成而感到滿足才是最強大的動機。學習永澄大大的公眾號和課程,就是不斷厘清自己和期待的過程。對于像我一樣渾渾噩噩的人,根本沒有建立清晰的三觀。給自己畫一個界限,當務之急。
結語
明月小姐姐在【不如問月】中帶領大家討論抗擾力,想到很多。最近旅行中。見了好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