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今天,百日總結訓練進入第13天了,而且得到了李老師的肯定,內心有點小雀躍,開始嘗到這段日子努力后的一點點甜頭了。
其實我還沒啟動靠看書擴大輸入的環節,一來是因為碎片時間太多,每晚僅有的一點整塊時間又拿來思考和寫總結,的確是一時半會無法靜下心去通讀完一本書;二來,以前的欠債太多,感覺每天消化之前關注和收藏過的公眾號及APP上的各類文章和信息,已經夠我忙的。
下午在翻看一篇關于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的書評,里面提到日本人的個性都是執著的,對自己要求極為苛刻、大多向內求而不是向外求。而村上春樹就是這樣的一個日本人,死磕著自己,當他一旦踏上馬拉松之旅,就堅決不允許自己走路。所以即使是在已跑了45公里,腿肌肉發僵的情況下,他也能以改用上半身為中心的跑法,將手臂大大甩動起來,晃動上半身,讓動能傳遞到下半身,借著這力量將兩條腿向前推動。他說,我們每個人只能憑著手頭擁有的去面對世界。也許正是奔跑使他認識了自己,進而認識了世界和人生。
然后作者提到了一句話:一個人做一件事情的方式就是他做所有事情的方式。
R
如果說文章里提到的村上春樹近乎自虐的執著行為,還僅是讓我驚訝和嘆服,那么后面提到的這一句話,就足足讓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微征了30秒......天,千萬別。
因為我想到了無數個我做過的半途而廢:
大學時,學了一個月的吉他、一個星期的笛子——現在?我都忘了吉他和笛子怎么拿;
2010年,風雨無阻練了兩個月的瑜伽——現在?我依然筋絡僵硬,與初學者無異;
2011年,心血來潮學了一個夏天的鋼管舞——現在?我頂多會吊在桿上蕩個幾秒;
2014年,發憤圖強學了三個月的英語口語——現在?出國旅行,依然聽不懂的還是聽不懂,講不清的還是講不清;
2015年,瘋狂迷上了烘焙和西餐料理——現在?上班遠了且居無定所,在家待片刻都是奢侈。烘焙作品,咳咳,還是去看下我過去的圖片吧;
2016年,堅持了將近一年的運動+飲食結合的keep——現在,馬甲線早重新被脂肪覆蓋了,一切還原照舊......
......
如果,“做一件事的方式 = 做所有事的方式”,這命題為真,那么,我現在正在做的ORID的堅持,是不是也會遵循以上事件中我慣有的方式,出現類似的不了了之的結果?我絲毫不懷疑這100天總結我能堅持,但100天過后呢,是不是也僅會變成像這樣寫在以上事件清單里的一筆:
2017年,沒日沒夜寫了100天的ORID總結......
然后呢?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I
為什么我身上從沒有發生過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回想從小到大,自己感興趣和嘗試過的事情,真的非常多。不過,我并不是像大多數半途而廢的人那樣,或是偷懶怕累怕辛苦,或是缺乏內在動力,或是沒有找對方法。相反,我是個很認真、很細致、也很追求完美的人。所以對于每一件我有興趣選擇去做的事情,至少在那一個階段,我都會非常癡迷其中,投入全部熱情和專研勁頭。
比如,以學英語和健身為例:
我可以做到每天很早起床,在刷牙洗臉期間去聽慢速英語。下班后買點干糧就匆匆趕往教室上課。只要能訂的課全部不拉下,下課回來很晚還要整理筆記,預習第二天課程。和小伙伴們在微信群聊天時,也自覺啟用英語。所以M1課程,我用最短的時間通過升級考試,順利進入M2;
在勵志健身時,從2月開始到10月底期間,我可以做到每天三餐的每樣食物全部DIY,并一一稱重計錄卡路里。買了專業體脂儀,每天測量身體各項指標,買了一堆家庭輔助健身器材,運動完每天記錄每項運動消耗。一有碎片時間,就去翻看keep上別人曬的健身打卡圖、飲食圖,不斷給自己鼓勁,還最喜歡收集keep每周二放出的健身食譜,繞有興趣地去一一嘗試。自己明顯的瘦身效果,也成功帶動身邊很多人的加入,我也非常開心分享各種經驗。遇到平臺期時,我還會研究尋找突破方法,及時轉換運動形式和飲食。
總之,每一樣事情,在我為之努力尋求成效的階段,我的確是非常認真和投入的,也會利用一切資源、學習大量成功者經驗,去找到更好更適合自己的完成途徑。從這方面上看,一個人的做事方式,的確是有延續性的,也有固定模式可尋。
既然我能在某一階段做的很好,為什么持續一段時間后,或者可以說是收到一定的成效后,就不再堅持了呢。
仔細回想了以上事情持續和停止臨界點發生的事情,我歸納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1、執行效果趨緩,導致內心驅動力不足。通常事情在進入更高階段時,之前的方法和經驗繼續運用就收效甚微了,這時人就容易氣餒,如果這個時候,再加上一些外界因素影響,很容易就導致停止。比如口語進入了第二級別,全外教授課,難度陡然加大,我沒有及時適應,聽得很吃力,每堂課下來就有很深的挫敗感,慢慢就產生抵觸情緒。而健身是因為即將接近目標體脂率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各項指標一直處于毫無變化中,沒有刺激到興奮點,人就容易放棄。
2、執行階段均出現過較長的中斷期,加大了再恢復難度。比如,英語難度加大后,又因為生病申請停課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習慣了舒適區,之后就有點抗拒開始犯拖延癥;健身是在平臺期剛好碰上了中秋國慶雙節,放開了肚子幾天海吃后,體重蹭蹭地不降反升,之后的keep定制的30天課程就再沒有完整地完成過一次。
3、上一階段成果明顯,自我滿足感作祟。在一番努力后,收到了相應回報和成效,人就容易滿足,容易不自覺放低對自己要求,認為停止也可,反正現在也很不錯。
那么,該如果避免形成這樣無法長期持續的做事方式呢?
我覺得,應該從現在開始,對后續再實施的每件事的具體執行計劃做優化和調整。
1、無法做到中長期目標的,改為階段目標。在上一階段目標達成后,再循序漸進進入下一環節的計劃,以不斷實現的小目標,積累成就感。比如,之前報口語班時,不要一口氣報4個級別,可以嘗試先報1-2個級別先學完,再根據學習成效和上課感受,調整下一步計劃,選擇是否繼續。這樣既可以避免2個級別課程費用因為無法堅持而浪費,還能避免長達兩年的學習計劃的沉重目標給自己造成抵觸和壓抑情緒,增加堅持的難度。
2、計劃執行過程避免出現長時間的空白期。每個階段結束后可設定短暫的用于沉淀回顧思考的時間,做下一階段準備,但時間不宜過長,以1-3天為限。
3、對事情的每個階段目標做公開承諾。用外部力量督促和幫助自己堅持。
D
為形成做所有事情的最好方式,先以好的方式做好一件事情:優質完成百日總結任務。
1、分別以1個月、2個月、100天為階段目標,每達成一個階段,通過沙龍聚會PARTY,作為慶祝、鼓勵、回顧形式,并通過相互交流感受,取長補短,及時調整下一階段執行方向;
2、要求100天執行中途不能斷檔,中斷必須從1開始重新計數;
3、堅持每天12點前公開發布,并在群內打卡,互相監督。
突然想到了李老師今天給我的評語里面的一句話,用來給今天總結做個總結非常合適: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無數個小成功才是大成功之母。做好一件事,就是小成功,無數個小成功積累,就是我們今后做出大成功的基礎。希望和仙女們一起努力,用一個個小成功來迎接我們的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