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怡仁醫(yī)師
據(jù)說清朝慈禧太后的養(yǎng)生之道之一,就是每天午膳過后都要走九百九十九步,傳聞這個運動習慣也是她長壽的原因之一。
談起養(yǎng)生之道,相信不只慈禧太后有自己獨特的一套,而是一千個人可能會有一千種不同的養(yǎng)生方法,有些人著重運動、有些人著重飲食、也有些人著重內(nèi)在的喜樂。
不過,雖然養(yǎng)生之道有千百種,但關(guān)于養(yǎng)生之道的發(fā)心,可以概分為兩種,一種是真正喜歡運動等養(yǎng)生活動,另一種則只是要給身體一個交代。
什么叫“給身體一個交代”呢?以慈禧太后為例,如果有機會穿越時空問問慈禧太后,我們想問她,每天走九百九十九步究竟是喜歡散步的感覺?還是因為身體需要活動,所以才規(guī)定自己每天走九百九十九步,也就是像交作業(yè)一樣給身體一個交代?
慈禧太后是問不到了,但每天公園中都有很多散步、慢跑、或做健康操的中老年人,我們盡可與他們聊聊,究竟為何來運動??
有些人是真心喜歡運動的,一天不運動,就渾身不來勁,這樣的人可能每天早上一起床,喝杯水帶條毛巾就迫不及待到公園運動。另有些人也是每天早上都到公園運動,但若問他們?yōu)槭裁匆\動,他們會說:“要活就得動啊!不運動的話,只怕體重越來越重,血壓、血糖也升高,還可能會生病。”這樣的人運動就只是想給身體一個交代。?
兩種心態(tài)是截然不同的,比如一大早起床天若下起大雨,熱愛運動的人可能會唉聲嘆氣,因為最愛的運動今天必須被迫停止。而對于只想借由運動給身體交代的人來說,看到天降大雨,可能會讓他們暗自竊喜,因為這是老天爺不讓我運動,而不是我不運動,但或許他們還是會擔心不運動會生病,因此可能會在自家客廳踱踱步聊當給身體一個交代。?
如果運動只是想給身體一個交代,那么交待過了理當也就不須再做多余的運動了。比如我家有位長輩,每天要求自己走路一千步(雖然他不認識慈禧太后,卻與慈禧的養(yǎng)生之道雷同),每天散步時,他都會計數(shù),從出門到進門,恰好一千步,一步都不浪費。有次我要出門邀這位長輩同行,長輩想了想問我:“出門要走路嗎?”我點點頭,他回我:“你應(yīng)該昨天就先約的,今天我已經(jīng)走完一千步了,若是出門再走,早上走的都是白走的了。”我這才明白,原來他走路全是為了對身體交差。
從身心靈的觀點來看,運動的起心比運動更重要,與其要對身體交代,還不如帶著快樂的心來運動。為了給身體交待而散步或慢跑,只是在活動筋骨,而若以快樂的心運動,除了活動筋骨外,還能給身體滿滿的活力與能量,快樂的心創(chuàng)造的能量才是健康真正的活水源頭。?
如果你也曾經(jīng)以對身體交代的心運動,明天起何妨改一改,既然都要運動了,不如就以一顆快樂的心出門運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