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注定要與無數人產生聯系,但最后能留在身邊的,只有那些讓雙方感到舒服的人。
越是年齡增長,你越會發現,一段舒服的關系,不是來自刻意取悅,也未必是天生投契,最關鍵的相處法則,是不計較。
不計較成敗得失,不計較名位高低,不計較付出多少,因為相處得愉快,才在漫漫人生路上做一回同路人。
生活艱難,唯有“不計較”能讓人在辛苦中找到一點甜。
1
不計較得失
《菜根譚》里說:夜眠八尺,日啖二升,何須百般計較。
古人早就看透了,縱有良田千頃,家財萬貫,每天衣食住行也所費甚少,一味計較得失,只會壞了心情,敗了品行。
有一次,和家人一起在餐廳用餐,鄰桌一家老小突然和服務員發生了爭執,爭吵聲音之大,讓整個大堂的食客們為之側目。
迫于無奈聽了幾句,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原來是鄰桌的老太太認為“油炸大蝦”中的蝦太少了,和菜單上的分量不符,嚷嚷著要叫餐廳經理重新上一份。
這樣的要求顯然不合理,餐廳的菜量也算適中,但老太太的幾個不僅沒勸著老人,反而在一旁幫腔:
“別以為我們好欺負!我們是不會吃虧的!”
“你這個菜單上的圖片這么多,我數來數去都差好幾只。”
“不給我們再上一盤,我們就要打電話投訴了。”
唯有她的小孫女懵懵懂懂地說:“奶奶,那我們還吃不吃飯呀?”剛說了一句,就被大人狠狠瞪了一眼。
很快,餐廳負責人出現和他們開始交涉,一直到我們用完餐,他們依然在不依不饒。
這家人的斤斤計較到底有沒有得逞,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他們不僅敗了自己吃飯的興致,打擾了整個餐廳的顧客,甚至還給孩子留下了不小的陰影。
活得這樣計較,真的不累嗎?
“生怕自己吃虧”這種想法,歸根結底是一種“受害者心理”,人一旦形成了這樣的思維方式,就很容易把自己放得很低,對世界充滿怨懟。
于是,他人無心的一句話,就成了嘲笑;明明是合理范圍內的差異,就成了“區別對待”。
久而久之,他們開始習慣用“劃不劃算”來衡量每一件事、每一段關系、每一個選擇,在蠅頭小利的誘惑下,反而忘了本心,忘了初衷,弄丟了真正重要的事。
太計較得失的人,格局都不會太大,和這樣的人相處,是一場zai難。
2
不計較高低
人與人相處,zui 怕什么都要分出個高低勝負。
與人交往,重要的是真心,一味地糾結誰強誰弱,哪怕一時占了上風,對維持關系毫無益處。
還記得當年《歡樂頌》熱播的時候,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劉濤飾演的安迪沒有選苦苦追求自己的奇點。
是他不夠優秀?還是兩人不夠契合?都不是。問題的關鍵在于,奇點這個人太“計較”了。他對自己的人生和感情都充滿冰冷的計算。
第一次約會,他特地輕裝簡行,放著豪車不開,專門坐地鐵來到約定地點,生怕女方看上自己的身家。
第二次見面,他選了一個偏僻的飯莊,安迪滿心信任地去了,他卻依然心懷試探,還請朋友查女方的身家、車牌。
最后,看穿一切的安迪只留下了一句話:“不要總是觀察我、試探我、考證我。”
心中打著小算盤計較高低的人,往往自以為沒人發現自己的意圖,但事實上沒人是傻子,在時間面前,真情還是假意,一看便知。
還記得當年霍啟剛和郭晶晶在一起時,在旁人看來,他們身份懸殊,“門不當戶不對”,這段關系肯定不會長久。
但郭晶晶直接懟了記者一句“他是豪門,我還是世界冠軍呢”。
婚后兩人一起參加綜藝節目,郭晶晶前腳剛自我介紹“我是霍啟剛的老婆”,霍啟剛順口就來了句“我是郭晶晶的老公”。
如果他們在相識之初就要計較身份,這段恩愛的豪門婚姻恐怕早就夭折了。
不計較高低的人,內心都是強大的,他們早就明白,定義一段關系,不靠身份,也不靠財富,靠的是誠意。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以誠動人,以我心換你心,才能讓彼此舒服。
3
不計較對錯
理想的關系是什么樣的?堅守底線的同時,對那些無關原則的對與錯,一笑置之。
不論是家人、愛人還是朋友之間,zui 怕為了無關痛癢的對錯而產生爭執。
人們常說,家不是講理的地方,這句話其實在親密關系中都適用。越親密的人,越不能一味地計較對錯。
梁啟超一生九個兒女,個個成才,這與梁家不計較、多傾聽的家庭氛圍分不開。
當年,梁思成和梁思永兩兄弟年輕不懂事,開車被撞,梁思永嘴受傷了還不能吃東西,梁思成就硬是當著他的面大吃大喝,后者腿受傷了,梁思永就在旁邊手舞足蹈。
兄弟倆這番作為,在傳統大家長眼里恐怕是難以容忍的,偏偏梁啟超不以為意,對兩個孩子的頑皮行徑一笑置之,還說“他們弟兄兩個勇敢和純摯的性質,我很喜歡”。
如果一味地要為孩子們的行為分出對錯,反而會壞了家庭親密輕松的氛圍。
相比之下,鐘麗緹的丈夫張倫碩就有些較真。
夫妻倆一起參加《我 zui 愛的女人們》,鐘麗緹沒注意拉浴室簾子,張倫碩當場暴怒,硬要妻子承認自己“做錯了”。
好不容易和好了,第二天,他又一次舊事重提,揪住不放:“昨天吵架是我沖動,但這件事本來就是你做得不對,你怎么可以不拉簾子呢?”
原本只是妻子的無心之失,張倫碩偏要執著于對方認錯,這樣事事都要糾結對錯的做法,只會把感情計較得越來越淡。
古人說:
大聰明的人,小事必朦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蓋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朧正聰明之窟也。
意思是,真正聰明的人,懂得在小事上糊涂;真正糊涂的人,才會在小事上錙銖必較。
如果把心思全放在計較對錯上,時間一長,兄弟鬩墻,夫妻離心,父子失和,反而是得不償失。
愛你的人真正計較的,是你是否也同樣愛他們。
4
有人說,我們這一生會遇到2920萬個人。
在這個地球上,兩個人相遇的概率是0.00478,相識的概率是0.0000005,而從相遇、相知到相守相愛,概率無限接近0。
親人、朋友、愛人、同行的人,看似簡單的問候,一次習以為常的見面,背后是無數次擦身而過。
《阿甘正傳》中有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
我不覺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來越寬容涵蓋,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覺得那應該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知道自己 zui 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東西是什么。而后,做一個簡單的人。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來之不易,而一段讓雙方都舒服的關系,更是彌足珍貴。
所謂“不計較”,是對彼此的珍視,是明白什么才是 zui 重要,也是用我心換你心的鄭重。
凡事不必苛求,來了就來了;凡事不必計較,過了就過了。
愿每個人都能擁有一段不必計較的關系。
畢竟,人生如此美好,何必斤斤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