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ause it's there,是緩引英國登山隊員馬洛里(1924年卒)對于為什么攀登珠穆朗瑪峰的話。
眾多專業(yè)、業(yè)余的登山隊員,在明知這是一項充滿艱辛與挑戰(zhàn)的任務后,依然選擇攀登珠峰。有記者采訪過這些登山隊員,如題,他們的解釋是,因為它在那兒!
對于這個解答,知乎上還有過好事者開題,問大家這是不是一種抖機靈的說法。我持否定觀點,這不是抖機靈,這是一種信仰,一個夢想,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最高要求。
今天再次想起這句話,是因為一個節(jié)目。《夢里花》張韶涵
對,那個愛唱歌,當年很紅很勵志的小女生張韶涵,又回來了。
學習累的時候,青春期強說愁的時候,暗戀無疾而終的時候,考試壓力無法排解的時候,都會去聽她的歌。從《遺失的美好》到《隱形的翅膀》,再到《喜歡你沒道理》,感受她獨特的嗓音帶來的活力,跟著旋律一點點up,嘴角慢慢上揚。對,年輕就有希望,眼前的事沒什么大不了,我也要做一個斗志滿滿的小女生!
高考的暑假,正是她和吳尊主演的《公主小妹》霸屏時期。當時覺得好好看啊,吳尊好帥啊,張韶涵主演的小妹好完美啊。后來,她因為一些原因,漸漸退出了。我也忙著我的大學生活,可以明目張膽的看課外書,還有情節(jié)更加緊湊的美劇,漸漸不再看國產劇,也很少關注她了。
偶爾夜聲人靜時,還是會戴上耳機,聽著她之前的歌,《Journey》《雨后》。你,從未走遠。
很久沒有她的消息了。知道去年她就在復出,也看過她上的其他節(jié)目,總覺得還不夠,還少點什么。直到她站在《歌手》的舞臺,是首發(fā),還是第一位女串場人,“她真的回來了”這種感覺才尤為強烈。
是流著淚看完的整場節(jié)目,特別是她開嗓的第一個音符,淚水奪眶而出,because it's there!
心中又有了火焰,是青春記憶里留下的種子。那些有她的歌聲陪伴的夜晚,因她的音符治愈的心情,借她的嗓音暗暗發(fā)過的誓言,都回來了!
“年輕就有希望,眼前的事沒有什么大不了,我也要做一個斗志滿滿的小女生!”
我聽見了內心的呼喚,因為她,因為它就在那兒!
后記:下午去健身。一進門就見前臺小姑娘真誠的向我微笑,動作麻利的幫我換好鑰匙,還輕聲說了“不客氣”。換衣服時我就在想,這個小姑娘每個月能掙多少錢?她怎么那么快樂?真的是因為工資才會對客人報以燦爛的笑容嗎?都不是!顯然,她是因為心里有火焰,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自信、樂觀、正能量,喜歡自己目前的工作,喜歡現(xiàn)在的一切。
我在想,哎呀呀,我平時到底在糾結什么,抱怨什么,不快樂什么?生活確實給了我一些難題,可它并沒有剝奪我快樂的權利啊?!我為什么不能像那個前臺小姑娘一樣,不能像從前的自己,樂觀的面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