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頻頻去刷別人的朋友圈還是默默去提高自己的成長率
成長率 聰明的定義 創業
隧道視野 落后稅
聰明人長什么樣
在閱讀《新生》這本書之前,我以為我認識很多聰明人,小時候的學霸,成年后的那些有公司,有房,有車,有XX的人。看了《新生》后,我發現其實聰明人很少,甚至很稀缺。
李笑來對聰明的定義:
看他的腦子里有多少清晰、準確和必要的概念;
看他的腦子里那些清晰、準確和必要的概念之間,有多少清晰、準確和必要的關聯。
我再加上一條,看他是否能夠自我成長。聰明雖然從來都不是固定值,但想變成聰明人,還得先更新自己的認知思維,因為你之前的有些概念可能不清晰甚至是錯誤的,更新認知比聰明難。就像操作系統想裝更好的軟件,也得有一個更好的系統才行。你在32位的系統裝上64位的軟件,不但不會提高效率,還會拖慢系統運行速度。更新系統就比安裝軟件難。
如果還要加上一條的話,我覺得應該是,不光自己成長還要帶上小伙伴們一起成長。
做一門什么生意才算創業
先講聰明人是因為如果對一些底層概念不清晰,就很難理解下面的話題。
李笑來將生意大致分為四個層次
- 滿足溫飽。
- 能夠賺錢,溫飽之外還有富余。
- 能夠成長,富余越來越多。
- 能夠做到成長率不斷提高。
以賺錢為目的的生意很難承受各種不確定的未來,因為現在賺錢不等于未來能賺錢。賺錢只是生存的第一步,不是最終目標,不斷成長的生意才能叫做創業,而且有成長率的公司才會帶來高回報,這點和價值投資一樣。這樣看來萬眾創業應該改成萬眾生意更為貼切。但事實上無論是生意還是創業,這種選擇都沒有負面作用,無論成功或失敗,有心人總是能不斷吸取經驗教訓,總會在以后的某一天產生作用。這里提到了一個關鍵知識點-成長率,成長率有點像復利,期初產生的作用不明顯,但過了某個臨界點后,就會成幾何級的變化,前提是保持成長率。就像看書,看一本其實沒多大作用,當看到一定數量,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認知在慢慢改變,而且你也慢慢進入《如何閱讀一本書》里面提到的主題閱讀階段,這就是成長率起的作用。
再回過頭來說生意,解決了溫飽的人怎么可能再去選擇以溫飽作為自己的抱負?聰明的人一定會選擇更高的目標,因為不努力而掉入那99%就是落后,落后就要繳落后稅。最后你總歸要去做生意,區別只是何時開始,和誰做。唯一相同的是你怎么選擇都得向前走。
落后真的要繳稅
落后稅我有切身體驗,7年前加入一家創業公司,在公司發展的前幾年,我突然發現自己的進步遠不及周圍的朋友、同學,這時候我很焦慮,是走還是留又沒有老師可以咨詢,最終我還是決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專門花很多時間學了一門很陌生的課程-項目管理,事后證明這項決定很明智,這是一個底層技能,它影響了我的各個方面,特別是認知迭代升級,把新認知當成項目,每習得一個認知就相當于完成一個項目。從此我開啟了自我修正模式,發現自己落后就要花更多時間趕上那遙遠的1%,而迎頭趕上所需要的時間正是要繳的落后稅。
我遇到很多人,認知系統從畢業后就沒更新過,很多思維還停留在很多很多年前,連最基本的復利效應、機會成本這些都不能很清楚的認識。這些年我投資的各種產品小有斬獲,陸續有人在問我應該投資什么?我很真誠的告訴他們,投自己。對不死心的人,我則告訴他們投基金,保守就選指數基金,能承受風險就選混合基金,還好心的推薦了幾款自己買過的,結果也可想而知了,一段時間后聊天,都說買股票虧了。幾年前天府新區未成立的時候,有人問我成都哪里買房合適?我告訴他南邊,而且自己也入手了兩套,最后他還是選擇了東邊,說的靠近某著名小學,結果昨天打電話給我抱怨,買學區房的人太多,學校要停招3年,房價比限購前還降了。
我想到《稀缺》里面提到的一個概念-管窺心態,具有這種心態的人,很容易專注,但也很容易陷入這種專注。在投資這件小事上,他們只看到了錢,沒有看到其他的價值,不光沒看到還損失了更大的價值。投資有一個小技巧叫買前思考買定離手,買房則有兩個關注點位置和筍盤,他們是永遠不會明白的。這樣的人就算你把GAFATA明明白白放在他們面前,他們也會視而不見,他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只有當你“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時候,才有可能開啟自我修正模式。開啟修正模式是開始邁向成長乃至有成長率的第一步。
專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著會忽略其它事物,也叫隧道視野。 -《稀缺》
想弄懂還是只有踐行
很早前我就寫過一篇關于價值觀的文字,很丑陋,丑得我都不敢貼出來。大概意思是價值觀決定你的選擇,分清為別人創造價值還是為自己創造價值,是你衡量一件事是否該做和怎么做的前提。確認價值觀后就好辦了,后面的需要交給方法論來解決,“成長率”在使用前是一個概念,使用的時候卻是決策判斷的依據,投資那些有成長乃至有成長率的公司,做一個自己有成長乃至成長率的公司,讓自己的學習有成長率......第一件事情比其他的容易許多,但是大多數人看得見也不會去做。有些普世真理本身很簡單也很直接,但就是有人看不見。我是方法論的踐行者,學會的方法先在自己身上試驗,然后再擴展到其他地方。比如前段時間寫到錨定效應用到一件不怎么好的事情上,那件事實際上我早已決定好,只是給所有的當事人暗示了一個“錨”,結果事后的發展比預期還順利。關于錨定效應可以參看我的另一篇文章《高智商有什么用?不在生活中拋錨才是重點》
死亡詩社
成長率讓我想起羅賓·麥羅林·威廉姆斯(Robin McLaurim Williams)的《死亡詩社》,他飾演的John Keating是一位用自己方式讓學生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前途和目標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在自己充滿熱情的領域才容易發現成長率,而最難的不是發現成長率,是找到自己的熱情在哪。對照《微時間管理術》尋找熱情的方式,也許會更快發現自己的熱情所在。
我步入叢林
因為我希望生活有意
我希望活得深刻
吸取生命中的所有精華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
以免當我生命終結
卻發現自己從未活過
《死亡詩社》
擴展閱讀
《高智商有什么用?不在生活中拋錨才是重點。》
《微時間管理術》讀書筆記
《稀缺》
《新生》
《如何閱讀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