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小六。
今天我想和你如何把工作做好的話題。
1.
這個話題起源是一個來找我做咨詢的同學小M。
她的苦惱是工作多到爆炸,天天加班,感覺自己永遠被同時和領導催促著往前走。
但即使是這樣,工作還是經常出現(xiàn)紕漏。
有一天他的領導問她,小M,之前的這個項目復盤會議你安排了嗎?
當時她是懵的,因為她已經忙到把這件重要的事情給忘記了!
她跟我述說的時候,非常的沮喪。
為什么感覺自己那么忙那么努力,但是同事和領導卻沒有給很高的評價呢?
我讓她梳理了一下她接下來幾天要做的事情,她畫了一張思維導圖。
上面密密麻麻是各種各樣的事情,單單“其他項”,就占半頁的篇幅。
我看完坦言告訴她:
我只看到你很忙,我沒有看到你做的事情有多重要。
2.
事情多而且忙,這是一個問題。
可這個問題背后是有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要做的事情無窮無盡,而我們的精力每天是固定的。
以有限的精力去做無限的事情,就是我們的問題。
這個問題可以用一個詞來解釋,就是“稀缺”。
精力稀缺,時間稀缺,認知稀缺,金錢稀缺。
我們的人生就是伴隨著“稀缺”這個詞的。
有了稀缺,才有了問題。
我們當然希望在工作中,有無窮多的時間,有無窮多的人可以尋求幫助。
可是,這不可能,稀缺是永遠存在的。
有了稀缺,才會有選擇。
在工作中來者不拒的人,不可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覺得生命什么都重要的人,往往意味著什么都不重要。
所以面對一堆的工作,你怎么選擇,決定了你的工作成就。
3.
怎么選擇,就要看你怎么分辨的能力了。
如何分辨工作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呢?
我給小M說了一個最簡單的方法:
對工作進行分類:把工作分成:項目和日常。
- 日常:是指每天或者固定周期都要做的事情,比如小M每天都要負責社群微信群內的信息整理,每周要出周報··· ···
- 項目:指的是有一定周期,有起止時間的事情。比如小M負責了一個課程項目,涉及課程的研發(fā),物料的準備··· ···
我讓小M用項目和日常兩個分類重新梳理了一下自己的工作。
- 項目里面在分解成了具體的節(jié)點:從項目開始,到項目結束復盤,有哪些重要的事情要做;
- 日常分成了哪幾項:運營,匯報,工作日志,數(shù)據(jù)整理,公眾號文章的撰寫;
我指著她其中一項任務問她:
跟設計師溝通物料設計,是項目還是日常?
她開始有點自信了,告訴我說,這是項目中的一個事情,不屬于日常。
4.
分清了項目和日常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如何處理這兩個分類的事情了。
我們先來看日常。
日常是周期性經常要做的事情,這部分如何讓自己更快更高效率呢?
我問小M, 微信群的數(shù)據(jù)整理是你每天都要做的,那你有沒有整理出步驟和工具?
步驟和工具?都在我腦子里呢。
我給她的建議是:整理出來,變成可視化的東西,比如文檔,比如流程圖。
原因有2個:
- 只有畫出了步驟,你才可能知道哪些環(huán)節(jié)是可以優(yōu)化的。
- 有了操作流程和工具,你委派給別人做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方便
什么叫工作效率,就是把重復性的日常,優(yōu)化流程,采用效率工具。
我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
我剛畢業(yè)的時候,發(fā)現(xiàn)我的師父是兩臺顯示器,而我只有一臺,
剛開始我以為是公司偏心眼,但是后來我才知道,大家都是一臺,只不過我?guī)煾缸约涸儋I了一臺。
他告訴我說,+一臺顯示器,工作的的時候雙屏可以極大提高他的工作效率。
這個小小的啟發(fā)一直影響我到現(xiàn)在。只要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都值得花錢。
因為你每天都要用,每天哪怕提高10分鐘的效率,5年下來,10年下來,也是一個驚人的效率提升。
5.
我們已經知道了日常的工作可以靠流程化和工具來提高效率,那項目呢?
我給小M的建議是:
- 把80%的時間交給項目,20%的時間留給日常。
- 用黃金圈來思考
第一個建議“80%的精力放在項目上”原因是什么呢?
因為只有項目才是你的績效成果。
你很忙,但是你老板看不到你的成果。
這個成果,主要就是項目的成果,而不是日常事物的成果。
日常事物是你這個崗位必須要做的,是你的作業(yè)。
項目,是你真正讓領導“啊哈!”的地方,是你的作品。
第二個建議是用黃金圈來思考。
黃金圈是的作用,是讓我們永遠從為什么先開始思考。
為什么我們要做這個項目,請從領導的角度,從合作部門的角度,從客戶的角度分別取思考看看,為什么我們要做這個項目。
想不明白,就去問。
如果沒有搞清楚為什么,直接去想怎么做做什么,那就像是在船上建高樓大廈,建再高也沒用。
因為“WHY”是動機的源頭,強迫你像老板一樣思考,像客戶一樣思考。
當你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為什么要選擇做這個而放棄那個,就是比較兩件事情的“WHY”。
有了黃金圈,重要緊急的矩陣才能發(fā)揮作用。
6.
最后我和小M總結了一下這種簡單的工作方式:
- 先按照項目和日常分類
- 對日常講流程可視化和尋找更高效率的工具
- 對于項目,采用80%精力投入,和用黃金圈思考
小M根據(jù)我的建議重新對自己的做了一輪梳理,然后按照項目和日常重新畫了一張思維導圖。
她告訴我:
六哥,這樣一梳理,我一下子就明白接下來哪些我需要去專注做好,哪些我可以放棄,或者委托給別人了。
另外,我還有一個發(fā)現(xiàn),如果我這樣去跟領導匯報工作,他應該非常好理解我當前在做什么了!
我點頭稱是。
因為你把工作的可視化了,讓領導理解你在做什么,這是向上溝通的最佳實踐。
分享是最好的學習,我是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