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的古格王朝(散文詩。組章)
馮 琳
1
蒼鷹,飛走了又飛回來,它把目光久久停留在晚霞中的扎達土林,還有被土林包裹的古格王朝遺址。
寂寥的風,在遼闊的土地上,吹走一片黃沙,卻吹不走這片土地上曾經的昌盛。
從古格故地人家飄來的酥油茶的幽香,飄到王朝斷殘的宮闕上,恍惚一個久遠的王國還在述說悠遠而凄美的往事。
從岡底斯山脈傳來的吶喊,在扎達綰了一個結。象泉河沐浴著陽光,正追溯一段遺失了1300多年的悲歡。
2
站在明鏡般蔚藍的天空下,觸摸一段千年夢,撫摸一段流光溢彩的錦織,觸碰一片斑駁陸離的廢墟下掩藏的王朝背影。
廢墟沒有走遠,廢墟正向我們走來。
一個王朝的輪廓在湛藍和絳紅色的眸波中,愈發清晰。
翩翩舞女拖著裙裾;
鼓手擊鼓而歌;
侍從畢恭畢敬驅馬前往;
豐腴的女子彈著六弦琴,嘴角微微上揚;
國王和王后神情飽滿,面帶微笑,迎睇鄰國古印度的佛教學者——一卷卷囊括王者氣度和百姓生活的壁畫,在紅廟、白廟和小經堂,氣勢恢宏,栩栩如生。
略帶克什米爾風格的藝術,映輝一個時代的鮮亮。
一個個佛塔,在歷史煙云中,被大自然修修補補,始終修復不了古格王朝在刀光劍影下疾走的悲慟。
那座修筑在半山腰的石樓,在咯血的殘陽下,滄桑無言。
大雁驚飛,拉達克人揮舞著皮鞭,古格百姓發出低沉凄慘的聲音,把自己推向無邊無際的黑暗。
回望古城,長歌當哭。
壯志難酬,悲悵叩問。
3
天地,一片蒼茫。
硝煙散盡,一座巍峨的古堡,在風雨中挺立。
堅守,還是回眸?
掙扎,還是等待?
一個個依山而筑的寺廟,在晨曦抑或暮色四合之時,仿佛還有勞動者佝僂的身影,一步一叩首的虔誠,拾級而上,把智慧放在穹頂之下,把心安放在寺廟之中。
山巔的宮殿隨如注的陽光熠熠生輝,拓疆者德祖滾的英姿威風凜凜,正演繹阿里高原上動人的魂魄。
當然,在700多年的進程中,20多位國王濃墨揮毫,在雪域高原上書寫了一個又一個不朽的傳奇——派僧侶赴克什米爾學經,與藏傳佛教融會貫通;翻譯108部著作,讓大法在阿里起源、興旺;都城扎不讓在岡底斯山和象泉河的佑護下,燈火輝煌著一座華麗的城池。
此時,大地一片寂然。從洞窯里傳來僧侶的誦經聲,像孔雀河的水,在悠悠流淌。
仿佛從王宮傳來的琴瑟聲,在悠揚淺搖故國。
仿佛翩翩而起的宣舞正在遼闊著飛向曠遠。
仿佛白廟門前五彩的經幡,在聆聽風吟。
仿佛一頁頁經書,在翻閱前朝往事。
仿佛象泉河在古格打了一個頓號,擦拭蒙塵的臉,繼續在高原的褶皺處,奏響歡歌。
4
然后,風,一陣緊,從天邊呼嘯而來。拍打土林,拍打城的絢爛。
堅守了700多年的城,在風雨中坍塌。
擲地有聲,瑪旁雍措湖被濺起一身微瀾。
傳遞20多個國王的龍椅,瞬間灰飛煙滅。
一段血色,直逼長空。
擁有10多萬人口的城,被撕開一個裂口,頓時血流如注。
藏尸洞在掙扎。
蒼鷹在嗚咽。
象泉河在哭泣。
有些措手不及。
有些悲壯蒼涼。
5
一切都在走遠,古國文明不會消失。
一串串燦爛的足跡正在阿里高原崛起,一些文化的碰撞在大地上燃燒,一些象雄人的傳奇還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傳頌。
不信你看,古格銀眼的佛像正泛著光芒,吟誦千年滄桑。
鱗次櫛比的古建筑,殘缺中帶著憂郁的眼神,淌出的跫音在陽光下,血紅、響亮。
包含了冶煉、淘金、制陶、紡織等技術的“古格十三發現”,正吐蕊芬芳,解開古格人神秘的生存密碼。
齊膝的駱駝刺和紅柳大步走向廣袤的荒原。
一個個冷兵器在荒原里,泛著溫暖澄明的光。
201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