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帶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我認真拜讀了這本《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通過閱讀,我能感受到他對數學這門課程的熱愛,對教材的鉆研,對學生的關注,都在為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而努力著。
? ? ? ? 本書收錄了華應龍老師的12節數學課,每節課都有獨特的色彩和光亮,有豐富而深層的內涵。每篇課例包括課前慎思、課堂實錄、課后反思、專家點評等。其中既有華老師的教,也有專家對他執教的課的評;既有他教學實踐的反思,也有他對人生的感悟。研讀此書仿佛親歷專家如何雕琢一堂堂好課,受益匪淺。下面來談談自己讀后的點滴感想:
一、精彩的課堂語言魅力
? ? ? ? 教師的評價語言空乏、干癟是當前困惑教師的一大難題,評價的語言停留在“你真聰明”、“你真棒”等。華老師的評價語言主要做到:一是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把握準確、到位,在教學中時刻不忘要實現的教學目標,評價語言為教學目標服務。二是對數學本質特征的把握。
? ? ? ? 在12節課中,華老師的精彩語言隨處可見,下面我摘錄一些與大家分享。“呦,真會動腦子,雖然沒學過,有的人還真量對了,有的人雖然不會,但在動腦子,我覺得也挺好的。小伙子,帶你的量角器,到投影這兒來,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還沒學,不會很正常,但敢于嘗試,值得表揚。我提議大家為這樣敢于嘗試的精神鼓掌!”“我想剛才舉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的是一樣的。佩服!不過,我覺得要感謝這位同學,是他畫的角提醒了我們。”“如果有一雙數學的眼睛,我們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大小不同的角。那以怎么用量角器來量角呢?想一想”“如果你是量角器的話,你會對同學們說些什么呢?把你想說的話寫出來,好不好?”“有的問題華老師也不怎么清楚。”“那是怪華老師沒有給大家更多的時間。”……
二、巧用錯題
? ? ? ? 知識,不再是華老師教學的唯一。在書中使我們看到,華老師的課堂決不刻意讓學生只是掌握某個知識點,形成某種技能,而是重在活動,重在體驗,重在過程,重在參與。另外,華老師處理學生課堂中出現的錯誤方法引發了我的深思。錯誤,在華老師看來成了教學的最可貴資源。以前我總認為課堂上學生反饋時出現的錯誤越少這樣的課就越成功。其實這不是絕對的,學生出錯少固然是好事,但要看問題的難度如何,假如學生能在教師的百般“誘導”下仍坐鎮不亂,在這種情況下出錯少那絕對是好的。如果學生連最基本的東西都還云里霧里,到處出錯,那肯定是老師教學不到位的問題。我想上一節課,除了精心的教學設計,還與課前的精心預設是分不開的。如果課前老師對學生會犯什么錯誤自己都沒有認真去預設過,課上學生出現的錯誤總會讓自己大吃一驚,課堂中典型錯誤沒讓它暴露出來的話,那反而是遺憾的。一節課是否精彩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看老師有沒有把學生中的錯誤發掘好了,最后又是否成功地將學生講會了。因此,好課的背后不僅融入了老師的精心設計教案,還要有充分的預設,只有預設了,才有可能享受課堂上那些精彩的生成。否則,可能一些生成性資源就這樣跟大家擦肩而過了。
? ? ? ? 在華老師的書中,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研究和思考的地方。看似再自然不過的導入或是布滿了重重“陷阱”的教學過程,都是出自華老師的“精心設計”。從課前慎思——課堂實錄——課后反思——專家評析,字里行間都使我如同在接受專家的指導一樣,受益頗深。
三、獨特的教學設計
? ? ? ? 在他的課堂上,常常能看到“與眾不同”的教學設計。 我印象最深的是 “角的度量”這節課。一般情況下教師會傳授給學生“二合一看”等量角的要訣,但學生往往不得要領。華老師課前慎思“這種概括為什么教學效果不好,原來的課堂存在什么問題?”經過思考,他發現了問題所在:首先,教師讓學生量了各種各樣的角,但是這都是抽象的角,干巴巴的兩條線所圍成的圖,沒有讓學生體驗到量角在生活中很有用;此外,孩子們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老師抽象概括出的要訣反而增加了他們的學習難度。因此他的對策——在量角器上畫角,先畫90度的角,這是量角器上有的,再畫60度,再畫1度,再畫157度。于是孩子們有了更多新的發現,“我能看到180個1度的角”……于是,量角的問題迎刃而解,量角的正確方法水到渠成。還有“審題”這一復習課始,華老師用了一份特別有意思的測試題,設計誘學生親歷上當,從而真切體驗認真審題的重要性。這比起我們苦口婆心地教育學生仔細審題效果不知好多少。
? ? ? ? 最讓我回味無窮的是華老師說的“教和學是一回事,應該追問四個問題:第一,教(學)的是什么;第二,為什么要教(學);第三,怎么做;第四,為什么這么做。”作為老師如果每節課都能認真思考以上四個問題,我想教學就會達到高效,教學質量也不會差到哪去。在今后的備課中我會用這四個問題來指導課前的備課。相信一定會有進步。
? ? ? ? 讀書是我們拓寬視野最廉價、最普通的方式,讓讀書成為我們的習慣。在讀書中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發展自己。今后,我將會把華老師的這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求真、務實、創新,力爭成為一名快樂課堂,智慧課堂教學的探究者。